9.6 建立亞洲美元市場:香港就是橋頭堡
「亞洲經濟共同體」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從「石油聯盟」起步,徹底拔掉亞洲地區戰爭火藥桶的引信,用海底石油的巨大利益紐帶將亞洲各國的命運緊密維繫在一個共同體之中。這是一筆龐大而高風險的投資,錢從哪裡來呢?
答案就是亞洲美元市場!
人們熟知的歐洲美元,最早指的就是流入歐洲並在那裡四處遊盪的美元,它們主要源於歐洲對美國的貿易盈餘和美國在歐洲軍事基地的美元軍費開支,經過長年積累,歐洲美元的規模越來越大。後來蘇聯、中東等同將石油出口收入的美元也存放在歐洲的銀行體系中,進一步擴大了歐洲美元的「金融異度空間」,再往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美元也紛紛湧入歐洲。後來,凡是美國境外流通的美元,統統被稱為歐洲美元。
國際銀行家西格蒙德·沃伯格最早開始打歐洲美元的主意,如此龐大而不受監管的美元資金,僅僅用於投資美國國債,收益實在太不理想。他於60年代初,首創了歐洲美元債券這一新的投資工具,利用閑置或低收益的歐洲美元,為歐洲企業和歐共體的項目進行融資,歐洲美元債券的重大意義在於,歐洲人開始利用美元資源,借力打力,在發展自己的同時,並未落入美國國債的低收益陷阱,成為美國赤字財政的被動埋單者。
最近10年以來,亞洲地區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美元儲備區,貿易盈餘每年將滾滾的美元持續帶回亞洲,這些美元除了購買美國國債和其他主權國家的低收益債券之外,似乎沒有更好的去處。其實,這一問題早在60年代就已經被歐洲美元債券創新所破解。
亞洲地區的美元儲蓄憑什麼一定要流向美國或歐洲的金融市場呢?為什麼只能投資於低收益的歐美國債呢?如果亞洲經濟發展速度明顯高於歐美,這些資金留在亞洲豈不是更能發現獲得高收益的機會嗎?
高收益、低風險、主權信用級別的項目,「石油聯盟」不是完全符合嗎?當年西格蒙德·沃伯格最初就是想用「煤鋼聯盟」這一項目來進行歐洲美元債券的首發,「亞洲經濟共同體」完全可以直接發行美元債券,將融來的資金用於亞洲地區海底石油的勘探和開發,這就是歐盟至今尚未做到的歐盟債券模式。「亞洲經濟共同體」發行的美元債券,將由各國的外匯儲備擔保,具備與亞洲各國主權信用同等的信用評級,未來可以進一步為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項目進行融資,將亞洲巨大的美元資產徹底盤活,為亞洲的經濟發展作出直接的貢獻,並獲得更高和更可靠的投資回報。
香港處於最佳的地理位置,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和充足的金融人才,在戰後的60年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國際金融市場經驗,堪稱是亞洲地區的倫敦!目前,香港對於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定位尚不明確,未來應該大力發展股票市場、地產金融、貿易融資,還是人民幣離岸中心?香港政府顯得舉棋不定。實際上,亞洲美元匯聚中心和亞洲美元債券發行與交易中心,才是香港的一盤大棋!目前亞洲存在著高達數萬億美元的資產,未來將很快超過10萬億美元的規模!如果將這筆大買賣抓在手中,其他任何生意都只是小菜一碟了。
香港的主要競爭對手將是東京和新加坡,如果中國力推「亞洲經濟共同體」,那麼顯然香港將是首選的金融運作中心,就像德法推動了歐共體的誕生,但巴黎和法蘭克福都沒能成為歐洲美元的集散地一樣,金融管制更寬鬆和國際化程度更高的倫敦始終是歐洲美元最活躍的核心。東京、北京、首爾、上海、新加坡的條件都不如香港優越,其中,國際化程度和金融市場經驗積累是最關鍵的差別。
以亞洲美元債券的發行和交易為核心,輔之以人民幣、日元、韓元和其他幣種計價的債券品種,香港將在未來成為可與紐約和倫敦一較高下的國際金融重鎮!
當年中國為香港設計了獨特的「一國兩制」,這一史無前例的制度創新,使得香港在亞洲所有的城市中具備了與眾不同的國際化色彩,它與亞洲各國的心理距離和地理距離都恰如其分,超主權的「亞洲經濟共同體」執行機構設在香港,應當是眾望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