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朝鮮戰爭使格林斯潘一夜成名
格林斯潘對數據和數學模型的痴迷和自信,在朝鮮戰爭爆發後,達到了巔峰狀態。
戰爭期間,由於美國國防部進行大規模備戰工作,將軍事工業相關信息,比如戰鬥機、轟炸機和其他新型飛機製造的數據,都列為軍事機密封鎖起來。在經濟活動鏈條中,很多環節同飛機製造密切相關,如特種金屬、鋁、銅、鋼鐵的製造商,特殊技工和工程師,這些行業群體急切需要了解軍工生產的信息。軍用飛機製造業對整個社會經濟的影響巨大,尤其是在1953年財政年度中,軍費開支佔到GDP的14%,達到了相當驚人的程度。由於缺少軍事工業方面的數據,華爾街以及眾多行業的分析人士都是眼前一團黑,搞不清楚戰爭行為會對未來經濟發展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格林斯潘就在這個當口站了出來。他認為當時華爾街和各相關行業都集體信息失明的狀況持續下去會對美國經濟造成不利影響,於是自告奮勇,要把被軍方嚴密封鎖、守口如瓶的軍工生產信息自行推算出來。依據常年積累的美國各行各業統計數據,輔以經濟計量學提供的數學工具,格林斯潘此舉基於他對「格氏模型」的超然自信。
格林斯潘首先從公開的信息渠道著手搜索,馬上發現軍方保密局不是吃素的,所有跟軍用飛機製造相關的信息,從飛機型號、飛機用材、飛機編製到計劃生產架數等,全被軍方封鎖得滴水不漏。
格林斯潘只得在公開信息渠道止步,轉而搜尋「二戰」期間的數據。因為在1940年,美國軍方還沒有對這些軍工數據進行保密。格林斯潘從40年代的國會記錄中尋找相關行業的聽證會和官方公布的有限數據,以1940年記錄中所收集的數據作為一個基準,通過儘可能的渠道,千方百計把可以公開獲得的有關飛機行業各方面的數據和信息積累在一起。一時間,工程師的操作手冊、各相關企業的生產報表、管理報表和大量聯邦統計報表,以及美國國防部所公布的可以查閱到的外圍行業的訂單數據在格林斯潘的案頭堆積如山。
「格氏模型」開始運行了。
基於「二戰」期間的數據基準,靠著有限的公開信息,例如某一種型號飛機的重量,「格氏模型」從分別計算飛機構件材料中鋁、銅、鋼鐵的比例和數量入手,逐步把每架飛機用材計算清楚,然後進行總量整合,既而反過來倒推美國軍事工業對整個經濟體各部件,如對銅、鋼鐵、冶金、鐵路運輸、電力等行業所構成的經濟影響。
1952年,格林斯潘的研究成果橫空出世。這篇標題為「美國空軍的經濟學」的文章一經發表,頃刻引起了五角大樓的強烈「地震」。軍方作出的第一個直覺反應是,格林斯潘肯定是一個高級間諜,因為他發表的統計結果,跟美國軍方所掌握的秘密數據驚人地接近,以至於五角大樓的人立刻斷定「這個人肯定是拿到了我們的秘密數據,否則不可能這麼精確」。
但格林斯潘確實可以一臉誠懇地保證,「這個真沒有」。他表示這些結果完全是「格氏模型」推算出來的。
五角大樓震驚得啞口無言。
在整個美國經濟學界,格林斯潘如一顆新星冉冉升起,令眾多人士仰望矚目。
20世紀50年代,新星格林斯潘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已經站到物理學界中牛頓的地位。世界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和普遍規則已然牢牢掌握在他手上。只要上帝之手輕輕一推,世界經濟的一切走向,他都能夠精確地加以計算。
正當格林斯潘如明星般耀然升起時,夜空中另一顆璀璨的明星迎面撲來。她那奪目的光芒直射進格林斯潘的內心深處,並且再沒有黯淡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