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憂書屋 分類
返回 忘憂書屋目錄
忘憂書屋 > > 超級學習者 > 5 原則2 專註:磨刀不誤砍柴工

5 原則2 專註:磨刀不誤砍柴工

所屬書籍: 超級學習者
現在我可以更加專註了。 ——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數學家,右眼失明後說 如果讓你說出一位最不太可能成為偉大科學家提名的候選人,我想你一定會選擇瑪麗·薩默維爾(Mary Someville)。她出生在18世紀一個貧窮的蘇格蘭家庭,當時高等教育將女性拒之門外。雖然她母親並沒有阻止她讀書,但是社會普遍不贊成女性念書。她的阿姨看到她讀書,就對她母親說:「你為什麼要讓瑪麗把時間浪費在讀書上。有時間讓她多做做針線不好嗎?她做針線笨得像個男人。」當她終於得到機會可以上學時,她的母親卻為學費大傷腦筋。薩默維爾央求道:「我能學會寫好字、記好賬,就滿足了,而這本是女人應該會做的。」1作為一名女性,她面臨的更大障礙,是必須以履行家庭責任、滿足家庭期望為先,學習永遠排在最後。「男人總是會以工作等為借口來支配自己的時間,女人卻不能。」她哀嘆道。她的第一任丈夫塞繆爾·格雷格(Samuel Greig)強烈反對婦女讀書。 儘管阻撓重重,薩默維爾還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她在數學領域屢獲嘉獎,可以流利地講幾國語言,還會畫畫和彈鋼琴。1835年,她和德國天文學家卡羅琳·赫歇爾(Caroline Herschel)成為第一批入選皇家天文學會的女性。她翻譯並擴充了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Laplace)前兩卷著作,這是一部關於引力理論和高等數學的五卷巨著,被譽為自艾薩克·牛頓《數學原理》以來最偉大的學術成就,她因此盛名遠揚。連拉普拉斯自己也評論說,薩默維爾是世界上唯一了解他作品的女性。 薩默維爾的現實情況非常糟糕,她的成就卻卓然非凡,這又做何解釋?最簡單的歸因就是天賦。毫無疑問,她頭腦非常敏捷。她的女兒曾說,在教自己學習的過程中,母親有時候會很不耐煩。「我清楚地記得她纖細白皙的手不耐煩地指著那本書或寫字板——你難道看不見嗎?這裡面沒有什麼難點,相當清楚。」然而,當閱讀有關她對自己生活的描述時,這個看似天才的人卻有諸多不安全感。她說自己「記憶力不好」,講述了小時候學習新事物時的掙扎,甚至一度「認為自己太老了,學不了一門外語」。這究竟是出於禮貌的謙虛,還是她真的力不從心,我們不得而知,但這至少打破了偏見:錯誤地認為她在學習上有著不可動搖的自信和無與倫比的天賦。 往深處看,薩默維爾的另一面浮現出來了。是的,她擁有出眾的才智,但她擁有的更多的是一種特殊的專註力。當她還年少時,家人把她安頓在床上睡覺,並取走了蠟燭。她沒辦法在晚上繼續閱讀時,就會在腦子裡思考歐幾里得的數學著作。當她還在哺乳期時,一位熟人鼓勵她學習植物學,她每天早上都要花「一個小時學習植物學」。她取得了最偉大的成就,即翻譯並擴充拉普拉斯的著作《天體力學》,但與此同時,她也不得不承擔起撫養孩子、做飯和打掃衛生等所有家務。她解釋道:「我一直待在家裡,有時我的朋友和熟人特意跑這麼遠的路來看我,如果我不接待他們,那就太不友好,太自私了。然而,當我遇到難題時,如果有人進來對我說『我來您家裡待幾個小時』,我會感到有些惱火。不過,我養成了一種習慣,把一道題留下,然後回來後能馬上接著想,就像在我正在讀的書上做個記號一樣。」 要想在學術領域做出偉大的學術成就,科學家都必須能夠迅速地專註下來。 要想在學術領域做出偉大的學術成就,科學家都必須能夠迅速地專註下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闡述廣義相對論的過程中,過於投入和專註,以至於後來他得了胃病。數學家保羅·埃爾德(Paul Erdős)大量服用安非他命來增強專註力。一個朋友跟他打賭說他一定離不開安非他命,即使是很短的一段時間。保羅·埃爾德後來設法做到了。然而,後來他抱怨,這麼做的結果是數理作為一個整體構想被推遲了約一個月,因為他沒有集中注意力。在這些極度專註的科學家的傳記中,人們常常會聯想到這樣一幅畫面:孤獨的天才無憂無慮地工作,遠離世俗煩惱。儘管她的成就如此令人矚目,但我更感興趣的似乎是薩默維爾擁有的那種專註力。她是怎樣設法做到這一切的呢?在那樣的環境下,她不斷受到干擾,沒有什麼社會支持,日復一日打理著繁雜的家務,她是如何抽身出來專心致志地學習足夠時長,不僅掌握廣泛的學科範圍,甚至能學習到如此精深的程度呢?法國數學家西米恩·泊松(Simeon Poisson)曾經評論說:「在法國讀得懂她的書的人不到20個。」 原則2 專註:磨刀不誤砍柴工 人們與專註力的鬥爭通常有三種類型:如何開始專註、如何持續專註以及如何優化專註的質量。 薩默維爾是如何做到這般專註的呢?在並不理想的外界環境下完成了複雜的腦力工作,我們能從她的策略中學到什麼呢?人們與專註力的鬥爭通常有三種類型:如何開始專註、如何持續專註以及如何優化專註的質量。超級學習者會毫不間斷地想出解決這三個問題的辦法,這是形成良好專註力和深入學習能力的基礎。 問題1:無法集中注意力/拖延 對許多人來說,首要問題是開始專註。這在拖延時表現得最明顯:不是做你應該要做的事情,而是做其他的事情或者偷懶。對於一些人來,拖延是生活常態。他們往往東一棒槌西一榔頭,直到最後期限迫使他們專註下來,然後不得不奮力一搏,按時完成工作。還有一些人,尤其是面對特定類型任務時,不得不與更嚴重的拖延症鬥爭。我更像第二種人,當面對一些特定類型的任務時,我會心猿意馬,拖延一整天。雖然我寫博客寫文章不會拖延,但當我必須為這本書做一些調查研究時,我就變得拖拖拉拉了。同樣地,我坐著觀看MIT課程的視頻也沒有問題,但處理第一個問題集時,我總是帶著相當大的恐懼。如果不是因為緊張的日程安排,我可能會找借口拖延更長時間。不瞞你說,寫本書這一章就是我經常拖延的任務之一。 我們為什麼會拖延?簡單的答案是,在某種程度上,你內心有一種渴望驅使你去做別的事情,或者有一種厭惡使你不想做手頭這項任務,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我們為什麼會拖延?簡單的答案是,在某種程度上,你內心有一種渴望驅使你去做別的事情,或者有一種厭惡使你不想做手頭這項任務,或者兩者兼而有之。以我為例,寫這一章時我拖拖拉拉遲遲不動筆,主要是因為我想法太多,腦袋裡一團亂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我的焦慮在於,如果僅僅只是紙上談兵,很有可能最終寫得很糟糕。我知道這想法很傻,但大多數拖延的原因,在你說出來的時候都顯得愚蠢,但這並不能阻止拖延主宰你的生活。這讓我想到克服拖延症的第一步:意識到你什麼時候在拖延。 拖延大多是無意識的。你在拖延,但你並沒有意識到。相反,你認為有必要「好好休息一下」或者「享受一下生活,因為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問題不在於那些念頭,問題是,它們被用來掩蓋實際的行為了——你不想做你需要做的事情,要麼是因為你反感,要麼是因為你還有其他更想做的事情。所以,意識到自己在拖延是避免拖延的第一步。 每次拖延的時候,不妨習慣性這麼思考一下,在那一時刻,用心去感知,問問自己:不想做當前任務的意願,以及想做其他事情的願望,相比較而言,哪種意願更強大?是去做不同活動的衝動更強(例如,吃點東西、查看手機、睡午覺),還是想去避開你要做的事情的衝動更強烈?你也許會認為這件事會讓你不舒服、痛苦、沮喪。必須意識到這一點,才能更進一步。所以如果你覺得拖延是你的缺點之一,那麼在你試圖解決它之前,先要具備這種意識。 一旦你能輕易地、自覺地認識到自己的拖延傾向,你就可以在必要時採取措施抵制這種衝動。一種方法是,考慮使用一系列心理工具(你的「精神拐杖」)來幫助你克服拖延症中最難熬的糾結階段。當你可以對正在做的項目採取更積極有效的行動時,拖延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這些「拐杖」可以更換或者乾脆扔掉。 告訴自己,在停下來或者做其他事情之前,只需要花5分鐘試一試這項工作。這5分鐘就足夠讓你開始這項任務了。 第一個「拐杖」是,你要意識到,一項任務讓人不愉快之處(如果你厭惡它)或者另一項任務中令人愉快之處(如果你被分散注意力)實際上都是一種衝動,這種衝動不會持續太久。即使是相當不愉快的任務,如果你真的開始工作或無視強有力的干擾物,通常只需要幾分鐘,你就會不再焦慮。因此,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說服自己在放棄之前先克服幾分鐘最不愉快的感覺。告訴自己,在停下來或者做其他事情之前,只需要花5分鐘試一試這項工作。這5分鐘就足夠讓你開始這項任務了。任何人都能忍受5分鐘,不管這件事有多無聊、多沮喪、多困難。一旦你開始了,你可能就停不下來了。 在這個過程中,你的第一個「拐杖」也可能會妨礙你前進。你發現自己已經開始了,但隨後,由於這項任務令人不愉快,你難以集中注意力,過多地利用5分鐘規則,你的效率就會下降。如果是這種情況,而且你的問題已經從「開始難」變成了「常停滯」,你可以嘗試更努力一點,「番茄工作法」提倡:專註25分鐘,然後休息5分鐘。[1]記住,當你仍然被先前的問題困擾時,不要轉向一個更難的目標。如果你仍然不能開始工作,即使有5分鐘規則,換用對你要求更高的「拐杖」也可能會適得其反。 在某些情況下,一開始我們並不會感受到挫敗,但仍然可以預測到挫敗什麼時候出現。例如,在我通過卡片學習漢字時,每當我記不住卡片上的字時,我就會有一种放棄的衝動。不過,我知道這種感覺是暫時的,所以我為自己添加了一條規則:只有在我正確記住最近的一張卡片時,我才能退出。實際上,這些卡片記起來很快,通常只需要多堅持二三十秒,結果,我記卡片的耐心極大地提高了。 最後,如果你沒有重度拖延症,那麼建議你使用日曆,在日曆中提前划出特定的時間來完成這個項目。這種方法能讓你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然而,只有當你真正遵循日程安排時,它才會有效。如果你每天都在做時間計劃,卻不採取行動、執行計劃,而去做別的不相干的事情,那麼請回到最初,用5分鐘規則和番茄工作法,從頭開始。 最終,你可能會達到瑪麗·薩默維爾那樣的專註水平,她可以隨時激活注意力,取決於她是否有空閑時間。薩默維爾的專註能力令人敬畏,她會忙裡偷閒,特意留出時間來研究某個特定的主題。因此,她之所以成功,不僅僅是因為她自發的學習,也因為她有一種有意識的自學習慣。對於我來說,如果學習活動本身就很有趣,我可以長時間的專註在上面而沒有壓力。例如,在進行MIT挑戰項目期間,我通常能輕鬆地觀看課程講座。然而,其他任務則需要5分鐘規則來克服我的拖延慾望。如果我必須掃描和上傳文件,我通常會先建一個文件夾存放,直到最後時刻再處理。如果在過程中你有所倒退,也不要感到難過;你無法控制你的厭惡或分心,但你可以通過練習減輕它們的影響。 [1] 這種時間管理方法來自義大利管理顧問弗蘭西斯科·西里洛(Francesco Cirillo)。他之所以這樣命名這種方法,是因為「pomodoro」在義大利語中是「番茄」的意思,而他使用的計時器的形狀也像一個番茄。 問題2:無法集中注意力/分心 人們易於遭遇的第二個問題是無法保持專註。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你剛坐下來學習或練習的時候,你的手機響了,你望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個朋友QQ上線的提示音,他跟你打招呼呢;或者你不知不覺開始做白日夢了,最後發現自己在剛剛過去的15分鐘里一直在盯著同一個段落。就像集中注意力的挑戰一樣,如果你想在學習複雜的項目時能有所進步,保持專註是很重要的。在我談論如何保持專註之前,我想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樣的專註最能保持下去。 當一項任務既不太難也不太容易時,心流則是一種介於無聊和安逸之間的愉快狀態。 心流是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一個概念,它經常被用作專註的典範。這是一種全神貫注的精神狀態。你不再分心,你的大腦完全投入到手頭的任務中,甚至不會感覺到時間流逝。當一項任務既不太難也不太容易時,心流則是一種介於無聊和安逸之間的愉快狀態。然而,也有人對這一樂觀看法持批評態度。刻意練習的研究者、心理學家K.安德斯·艾利克森認為,心流的特徵「與刻意練習的要求不一致,刻意練習會對明確的目標做出監控、反饋並尋找機會糾錯」。因此,熟練掌握某一技能的人可能會享受並尋求心流體驗,以此作為他們領域中相關活動的一部分,但這種體驗不會在刻意練習中發生。2超級學習同樣注重「成績驅動式」學習,正如艾利克森最初提出的刻意練習一樣,因此心流似乎也不適用於超級學習。 我認為,在超級學習中,不是不可能有心流。許多與學習相關的認知活動都在難度範圍內,這使得心流成為可能(甚至極為可能)。然而,我也同意艾利克森的觀點,即學習中往往會遇到難題,使心流無法實現。此外,你需要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方法,也就是說,在心流中缺失的自我意識,在超級學習和刻意練習中非常必要。在你能力有限的情況下處理一個編程問題,強迫自己用不熟悉的文體風格來寫文章,或者在說一種新的語言時盡量減少口音影響,這些任務都可能與你已經形成的自動處理模式相違背。儘管對「自動處理模式」的抗拒最終有利於實現你的學習目標,但是這可能會使心流更難實現。 那麼我的建議是什麼呢?不要抗拒心流。處理某些學習任務時,你會很容易地進入心流狀態。在MIT挑戰中做練習題的時候,在語言學習中練習辭彙的時候,或者畫畫的時候,我經常覺得自己處於一種心流狀態。同時,如果心流沒有自然而然產生,也不要感到內疚。你的目標是提高學習成效,而這通常要經歷高難度學習階段,它會比理想階段更令人沮喪,使你難以進入心流狀態。記住,即使你的學習強度大,你以後對這一學習技能的運用強度也不會很大。現在為學有所成所傾注的心血,將會使熟練的實踐更加讓人愉快。 研究人員普遍發現,把學習內容安排在不同的時間段進行練習比把學習內容擠在一起練習能記住更多內容。 在分析了如何集中注意力之後,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注意力持續時間。你應該學習多長時間?這個問題假設你的注意力已經分散了,你本來應該讓注意力再持續一段時間,可是你老早就放棄了。但是從學習的角度來看,有關集中注意力的文獻並沒有表明,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是最佳學習方案。研究人員普遍發現,把學習內容安排在不同的時間段進行練習比把學習內容擠在一起練習能記住更多內容。類似地,交織學習(interleaving)現象表明,在你注意力高度集中時,從不同角度出發來學習你所關注的技能也能提高效率。3因此,如果你有幾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你最好學習幾個科目,而不是只專註於一個,但這樣做是有代價的,因為隨著學習時間的分散化,學習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我們需要一種適當的平衡。為了達到這個目標,50分鐘到一個小時的學習時長比較合適,你能夠應對許多學習任務。如果你的時間表只允許集中的時間塊,比如每周一次,每次幾個小時,你可以在每個小時結束時休息幾分鐘,把你的時間分散到你所學科目的不同方面。當然,這些只是提高效率的指導方針。你最終需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這不僅要考慮便於記憶的最優方案,還要考慮適合你的時間表、你的個性和學習流程。對一些人來說,20分鐘最合適,另一些人則可能喜歡花一整天的時間學習。 假設你已經找到了一段時間來學習最適合自己的課程,那麼在這段時間裡你如何保持專註呢?我發現有三種不同的干擾源會導致注意力下降和注意力分散。如果你很難集中注意力,依次看看這三種干擾源。 干擾源1:環境 讓你分心的第一個原因是你所處的環境。你手機關機了嗎?你在上網、看電視或玩遊戲嗎?周圍是否有雜訊和聲音干擾?你準備好工作了嗎?或者你可能需要停下來找筆、書或燈?這是影響持續專註力的根源,也是人們經常忽視的一個方面,就像他們忽視自己拖延的原因一樣。很多人告訴自己聽音樂時注意力更集中,但現實可能是他們不想做指定的任務,所以音樂是一種低層次的、有趣的分散注意力的方法。這並不是指責那些不能在完美環境下工作的人。我當然不會去指責你。更確切地說,你要了解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並對其進行測試。開著電視,你真的能完成更多的工作嗎?還是你只是喜歡聽電視,覺得它讓工作更容易忍受?如果是後者,你可以訓練自己避免多任務處理,從而享受更高的效率。多任務處理可能會讓你感覺很有趣,但它不適合超級學習者,因為超級學習需要你全神貫注於手頭的任務。與其放任這種無效學習的壞習慣,不如改掉它。 干擾源2:任務 當你從事強度更高的工作,比如解決難題、製作手工或是邊做筆記邊大聲解釋你的觀點時,你的大腦會有種「分身乏術」的感覺,你也因此更不容易分心。 第二個原因是你的學習任務本身。某些學習活動本身就比其他活動更難讓人集中注意力。我發現即使內容是一樣的,閱讀也會比看視頻更難集中注意力。當需要在不同的學習工具之間做選擇時,你要考慮哪一種更容易讓你專註。為了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我不會選擇不那麼直接(原則3)或不提供反饋(原則6)的工具。幸運的是,這些原則基本一致,實際上讓人更難保持注意力的是那些不那麼有效的方法,因為它們對認知的要求較少。有時你可以巧妙地更改你正在做的事情,以使你更專註。如果閱讀時很難保持注意力,通常情況下,我會努力記筆記,以便重新理解較難的概念。我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當我邊閱讀邊寫筆記時,我就不太可能進入「一邊貌似在閱讀,一邊卻心不在焉」的夢遊狀態。當你從事強度更高的工作,比如解決難題、製作手工或是邊做筆記邊大聲解釋你的觀點時,你的大腦會有種「分身乏術」的感覺,你也因此更不容易分心。 干擾源3:大腦 第三個原因是你的大腦本身。負面情緒、煩躁不安和做白日夢都是集中注意力的最大障礙。這個問題有兩面性。首先,很明顯,如果你思維清晰、心理平靜,你完全可以專註於所有的學習任務。如果你內心悲憤、焦慮不安、有挫敗感,你將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這意味著,在現實生活中你要與這些心理問題做鬥爭,在這段時間你也沒法學好,因為你必須先處理這些問題。當你身處一段有害的關係中,或者正為未如期完成的任務而焦慮,或者僅僅是知道自己走錯了人生道路而迷茫時,這些心理狀態都會影響你的動機,所以最好不要忽視這些問題。然而,有時候你對你的情緒無能為力,有些感覺會突然湧現。比如,你會突然擔憂未來某件事,你知道你不應該為了處理這種情緒而停止正在進行的活動。這裡的解決方法是接納這種情緒,你感知到它,然後輕輕地把注意力轉移到你的任務上,讓這種情緒過去。 情緒會劫持你的大腦,使你的注意力沒法回到學習任務上,你會感覺自己永遠都沒有辦法專註了。 當然,讓消極情緒自行消退,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情緒會劫持你的大腦,使你的注意力沒法回到學習任務上,你會感覺自己永遠都沒有辦法專註了。例如,如果我真的對某件事感到焦慮,我會試著把注意力重新放到學習任務上,但15秒後注意力就渙散了,我一遍又一遍地重複,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在這樣的時刻,要認識到,如果你完全停下任務來回應情緒,在未來,你的情緒就會減弱。你的信念也會更加堅定,在遇到類似的情況時繼續專註於任務,因而任務也會變得更容易。正念研究員兼精神病學家蘇珊·斯莫利(Susan Smalley)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正念意識研究中心的冥想教師黛安娜·溫斯頓(Diana Winston)認為,當我們進行一種行為時,我們典型的反應是試圖抑制分心的念頭。相反,如果你「學會讓它出現,感知它,然後釋放它或讓它過去」,你試圖避免出現的行為自然就不會出現了。4如果你覺得繼續學習毫無意義,因為你被一種消極的情緒所困擾而沒法集中注意力學習,請記住,長期強化你堅持這項任務的能力,將大有裨益。所以,即便你在這個特殊的學習階段沒有完成多少任務,也不算浪費時間。 問題3:沒有找到合適的專註點 第三個問題比前兩個更微妙,它與你注意力的質量和方向有關。假設你已經成功地克服了拖延症、注意力分散的問題,想要專註於任務,你應該怎麼做呢?要使你的學習效率最大化,最佳的注意力程度是多少? 這裡有一些有趣的研究,它們把興奮度和任務複雜性這兩個不同的變數與如何應用注意力的問題關聯起來。興奮度(一般意義上的,與性無關的,多樣性的)是你對自身體能或警覺性的整體感覺。當你睏倦的時候,你的興奮程度很低;當你在鍛煉的時候,你的興奮程度就很高。這種身體上的現象是由於交感神經系統的激活產生的,它包括一系列在身體上經常同時發生的效應,包括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瞳孔擴張和出汗。心理上,興奮度也會影響注意力。高興奮度會讓人產生一種敏銳的警覺性,這種警覺性的特徵為注意力範圍狹窄,也可能難以持久。5這對於專註於相對簡單的任務或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小目標來說非常有用。運動員需要這種專註才能正確地投擲飛鏢或投籃球,這些任務相當簡單,但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正確地執行。然而,太興奮也會影響你的注意力,你可能很難在任何特定的地方保持專註。6任何一個喝了太多咖啡而感到緊張不安的人都知道這會對你的工作產生怎樣的影響。 如果你在做一項特別有創造性的任務時陷入困境,這時候你不專註反而有益。 更複雜的任務(如解決數學題或寫文章)的學習,受益於一種更輕鬆的專註狀態。7這種專註的空間通常更大,更分散。為了解決面臨的問題,你必須考慮許多不同的情況或想法,這樣做有很多優點。試圖解決一個複雜的數學問題或寫一首愛情十四行詩,需要心氣平和。如果你在做一項特別有創造性的任務時陷入困境,這時候你不專註反而有益。8從這個複雜問題中抽身出來休息一下,你的關注點會更寬泛,之前你沒有意識到的東西可能匯聚到你的思維中,從而讓你發現其他的可能性。你可能會在閑暇的瞬間,或者在睡覺的時候,突然「靈光一現」。這種頓悟通常不是在專註學習的時候。不過,要是你認為懶惰是創造力的關鍵,那你就錯了。因為,很明顯,只有當你把注意力放在一個問題上的時間足夠長,頭腦中還有一些殘留的想法和思緒時,這種方法才會奏效。完全不學習不太可能造就創新型人才,但休息一下有助於為解決難題帶來新的視角。 任務複雜性和興奮程度之間的關係很有趣,因為後者是可以調節的。在一項實驗中,睡眠不足的實驗對象和休息良好的實驗對象同時進行一項認知任務。9不出所料,睡眠不足的實驗對象表現不佳。然而,更有趣的是,當播放嘈雜的背景音時,昏昏欲睡的實驗對象表現得更好,而休息良好的實驗對象表現得更差。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雜訊提高了人們的興奮程度,對位於低興奮度的實驗對象有利,但對休息良好的人來說,雜訊太大,導致他們的專註力下降。這意味著,你可以最大化自己的興奮程度,以保持理想的專註力水平。較低的興奮程度適於處理較為複雜的任務,所以在家裡一個安靜的房間里,你可以比較有效地解決數學題。更嘈雜的環境,比如咖啡店,適於對付更簡單的任務。這個實驗表明,你應該通過自我測試來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你會發現即使在吵鬧的咖啡館裡,你也能更好地完成複雜的任務,或者你會發現即使是簡單的任務,你也需要在圖書館安靜的環境里完成。 較低的興奮程度適於處理較為複雜的任務,所以在家裡一個安靜的房間里,你可以比較有效地解決數學題。更嘈雜的環境,比如咖啡店,適於對付更簡單的任務。 提高專註力 專註力不是大量空閑時間的人的專利。就像薩默維爾的情況一樣,她生活瑣事繁多,無法投入足夠多的時間來學習,對這些人而言,專註的能力甚至更為重要。通過訓練,你可以提高專註力。總的來說,我並不太確定專註力能否被訓練成一種能力。你在一件事上自律了,並不會自動讓你在其他事情上自律。不過,你的確可以遵循一套方法來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我的建議是:認清你所處的位置,從小事做起。如果你是那種一分鐘都坐不住的人,試著靜坐半分鐘。半分鐘很快會變成一分鐘,然後變成兩分鐘。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在學習一門特定學科時感受到的挫敗感有可能轉化為真正的興趣。每當你抗拒分心的衝動時,分心的影響就會減弱。只要足夠耐心和足夠堅持,你的幾分鐘堅持就會變得足夠強大,足以讓你去成就偉大的事業,就像薩默維爾在200年前所做的那樣。 這一章我們討論了如何啟動艱難的學習之旅,現在讓我們繼續討論正確的學習方法。下一個原則——直接,首先要解釋在學習時,你應該做什麼,更重要的是,如果想要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工作和生活中,你應該避免做哪些事情。
忘憂書屋 > > 超級學習者 > 5 原則2 專註:磨刀不誤砍柴工
回目錄:超級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