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獲得最佳人生的「神之時間管理術」四原則
我所主張的時間管理術,是將人「從忙碌中解放出來的方法」。我會把工作限定在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範圍內,在規定的時間內盡量增加工作量,提高工作的質量。如果您能堅決執行我的時間管理術,您一定能從忙碌的工作中解脫出來。
「神之時間管理術」第一原則
以「專註力」為中心對時間分配進行思考
完全寫不出英語論文的原因
您看我現在還能寫書為大家介紹時間管理術,可是您能想到嗎,以前的我也曾是時間的奴隸,被時間趕著走。
大約20年前,我還在讀研究生的時候,就在大學的附屬醫院工作,同時還對阿爾茨海默病進行病理性研究。當時我白天要接診患者,下午5點下班後,還要去實驗室做實驗。實驗結束後一般都已經到深夜11點了。然後我得急匆匆去趕末班地鐵回家。一天的工作時間基本上都在14個小時以上,現在回想起來,那真是一段艱苦的日子。
實驗結果出來後,我還要把它寫成論文發表。在醫學研究的世界裡,一提到論文,大多是指「英語論文」。
當時我決定在實驗間隙寫論文,可是根本寫不下去。疲倦的時候,在電腦前坐1個小時,最多也就能寫出5行字。也就是說,只有兩三句話。
「為什麼我寫不出英語論文呢?要是當初學英語的時候再用點功就好了。」我對自己的英語水平失望至極。要讓我用日語寫論文的話,那簡直如行雲流水,但換成用英語寫,就完全寫不出來了。可是,論文又是我不得不完成的學業任務,所以每天還得硬著頭皮寫下去。只是速度實在太慢,這一點讓我自己都感覺很鬱悶。
在大學附屬醫院工作只是兼職性質,因為我還在讀研究生,所以薪水很低。為了養活自己,每個星期六我還要去郊區的醫院值班。說到值班,只不過是應對一些急診患者,急診患者畢竟不多,所以那份工作還是很清閑的。
有一個星期六,當我來到值班的醫院後,因為沒有患者所以比較閑。這時我突然心血來潮,心想:「要不我在這兒寫論文吧。」於是開始繼續寫我那龜速前進中的英語論文。結果,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我竟然流暢地寫了起來。
平時寫論文,我的腦子裡就像灌了鉛似的,根本想不出下一句要怎麼寫,但那一天我竟然覺得用英語寫論文很有意思,好的想法一個接一個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寫作速度竟然是平時的兩三倍,1個小時我就寫了10行左右。
「今天狀態真好,超級好!」從早上9點開始的2個小時里,我一共寫了20多行。
今天為什麼狀態這麼好呢?竟然一口氣寫了這麼多出來?當我琢磨這個問題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事情的真相。平時我寫論文,都在晚上9點以後。白天接診患者,下班後還要做實驗,到了晚上,身體和頭腦已經疲憊不堪了。
但是,那一天我是在上午寫的論文,身體和頭腦還沒有經過高強度工作的洗禮,體力、腦力都處於最佳狀態。
我終於意識到「寫文章,必須要在身體和頭腦還沒有疲憊,注意力最為集中的上午進行」。
從那以後,我就絕不在晚上寫英語論文了,改在星期六值班日的上午來寫,結果寫作速度突飛猛進。不僅速度加快了,而且內容質量也提高很多。
最後,我的第一篇英語論文就被病理學界非常權威的一流雜誌——《美國病理學雜誌》發表了。憑藉那篇論文,我也順利地拿到了碩士學位。
靈活運用大腦的黃金時間,將效率提高4倍
我把英語論文放在晚上寫,簡直就像男人生孩子一樣困難,但換作上午來寫,我會感覺寫英語論文非常有意思,而且進展神速。其中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上午的時間是「大腦的黃金時間」。
我們人類的大腦,在早上起床後的兩三個小時里最清醒,也不會感到疲憊,而且經過一晚上的休息,處於一種非常有條理的狀態。所以,從早晨到上午的這段時間,是一天中頭腦機能最好的時間段。這段時間被稱為大腦的黃金時間,特別適合做理論性強的工作,比如創作理論性文章、學習外語以及需要高度專註的工作。
在那之前我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以前,我在頭腦機能最低的時間段強迫自己寫英語論文,對我來說,是在浪費時間,而且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真是太不划算了。
現如今,關於大腦黃金時間的理論在腦科學的書中已經隨處可見。但是在我寫論文的1998年前後,這個理論還沒有被普遍推廣。
實際上,2000年之後,腦科學的研究飛速發展,並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 [shu籍 分.享 V信jnztxy] 。
科學家用真實數據揭開了很多人類頭腦的未解之謎。
根據腦科學的理論,在頭腦機能最高的時間段,做最適合的工作,可以將工作效率提高到原來的兩倍,甚至更高。
肯定有朋友會想,讓我把現在的工作效率提高兩倍?絕對做不到!那請您想想我寫英語論文的例子。在速度上,上午寫是晚上寫的兩倍,而論文質量也是成倍提高。速度乘以質量的話,可以說整體效率是原來的4倍!
雖說一天有24個小時,但時間的價值並不是均等的。
早上1個小時的價值,是晚上1個小時的4倍。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一點。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很多日本人在大腦的黃金時間一般都在擁擠的地鐵、公交車或電車裡往公司趕,到了公司之後,也會先打開電腦,做查收郵件這種不需要太多專註力的工作。把大腦的黃金時間有效利用起來的人很少。
時間的「拼圖」理論
我們每天所做的日常工作,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需要高度專註力的工作;另一種則不需要太強的專註力。
我把這兩種工作分別稱為「專註性工作」和「非專註性工作」。您把什麼樣的時間段用來做專註性工作,會決定您一定的工作量和完成質量。
「專註性工作」,比如創作文章、製作策劃書等文件、閱讀英語資料、寫英語論文、製作預決算書等;「非專註性工作」,比如查看電子郵件、打電話、複印文件、開會、接待客戶等。
上午時間,人的頭腦清醒,還沒有疲憊感,專註力、記憶力都很好,可以高速度、高質量地完成那些腦負荷比較大的「專註性工作」。但是到了下午,身體和頭腦都有些疲憊了,這時再做「專註性工作」就會顯得力不從心。如果勉強自己在下午做「專註性工作」,就會多花幾倍的時間,而且工作質量還不高。
而「非專註性工作」什麼時間都可以做。比如查看郵件,上午可以做,中午休息的時候可以做,一邊吃飯一邊做也行,甚至在上下班的地鐵里也可以做。即使身心已經疲憊,查看郵件也不會覺得有多麻煩,基本上不會給大腦造成什麼負擔。如果在上午大腦最敏銳、最清醒的時候查看郵件,就太不值得了,簡直是浪費大好時光。
但是,上班後的最初30分鐘,用於查看郵件的上班族大有人在。
在我看來,「上午的時間價值是晚上的時間價值的4倍」,所以,早上花30分鐘查看郵件,就相當於「損失了2個小時的時間」。
但郵件總是要查看的,以免漏掉重要信息。拿我來說,查看郵件的工作會安排在主要工作進行了一段時間稍感疲憊的時候進行,我把查看郵件當作一种放松,是轉換心情的好方法。查看郵件可以說是「非專註性工作」的一個典型代表,在疲憊的時候也可以完成。
上午的時間價值是晚上的4倍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拼圖遊戲。在拼圖的時候,我們應該按照圖塊的大小進行拼接。但大部分人都會先把小圖塊擺放在較大的空間中。余出來的空間,就好比工作中時間的浪費。最後,剩下的都是較大的圖塊,可圖中已經沒有合適的位置擺放它們了。在工作中也一樣,很多人為了處理這些大塊的工作,強行把它們在當天做完,就不得不使出一項「絕技」——加班。
「專註性工作」就在大腦專註度高的時間段里完成。「非專註性工作」應該放在大腦專註力下降的時間段里做。如果是這樣合理地分配時間,就可以把工作效率提高為原來的2倍,甚至4倍!
不必勉強自己提高專註力
在高爾夫球比賽中,選手已經把球打到了距離球洞30厘米的地方。如果一桿將球打進洞中的話,就可以戰勝對手贏得比賽。職業高爾夫球比賽的獎金非常高,而且第一名和第二名的獎金相差懸殊,往往第一名的獎金要比第二名的獎金高2000萬日元左右。距離球洞只有30厘米,要想將球打進是非常容易的。
但是,我們經常能看到選手在這最後關頭出現失誤,眼睜睜地看著球從洞口滑過,沒有進洞。
「30厘米遠,太簡單了!」是因為放鬆警惕而失敗嗎?還是因為壓力太大而失手?畢竟這一桿決定著2000萬日元的歸屬。連續4天的比賽,神經一直處於緊繃狀態的選手,確實很有可能被這最後一根稻草壓垮。
另外,1993年,在卡達的多哈,日本足球隊迎來了能否進軍世界盃決賽圈的關鍵性一戰。這場球只要贏了,日本隊就可以順利出線了。到了比賽的最後,日本隊以一球領先進入了傷停補時階段,只要再堅持幾分鐘,日本隊就可以出線了。結果,就在這最後時刻,被對手攻進一球,扳成平局。日本隊就此無緣世界盃。相信很多球迷都不會忘記那個傷心的時刻——「多哈悲劇」。
在競技體育的世界裡,因為精神壓力過大而出現失誤,最後反勝為敗的事例不勝枚舉。
職業運動員一般都要進行心理素質訓練,以便讓自己在比賽中的任何時候都能保持高度的專註力。與我們這些「普通人」相比,職業運動員的專註力絕對要高出好幾個層次。但儘管如此,他們也不可能完美地控制自己的專註力,在比賽中也會出現失誤。
我們「普通人」基本上都沒有經過心理素質訓練,所以要讓我們控制自己的專註力就更加困難了。如果您能自由、完美地控制自己的專註力,那您肯定已經在體育或學業上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
去書店逛一圈,您會發現教您提高專註力的書籍有很多。如果跟著書上的理論進行實踐,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專註力。但要想做到「自由控制自己的專註力」那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的。
下班之後,當您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如果非要強迫自己打起精神來學習,給自己充電,那恐怕也很難學進去。因為「提高專註力」也是有極限的。
不過,我有更簡單的方法可以對我們的「專註力」加以靈活運用。這種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而且從明天開始就可以實施。
其實就是「在專註力高的時間段,做需要高度專註力的工作」。換句話說,就是在什麼樣的時間段,給自己安排什麼樣的工作。我這麼一說,您就明白了吧,您也能做到吧。
所謂「專註力高的時間段」,比如「早上起床後的2~3小時」「休息之後」「下班前的一段時間」「工作截止日的前一天」等。只要把「需要高度專註力的工作」放在這種「專註力自然很高的時間段」里做就好了。
什麼樣的時間段就做什麼樣的工作。只要根據時間段的特點合理安排工作,做好計劃,工作效率就能翻倍,甚至更高。
「專註性工作」和「非專註性工作」就像拼圖遊戲中的圖塊,只要把它們分別鑲嵌到合適的時間段中,工作便可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還能為我們節省出很多時間用於自己的興趣愛好或學習、娛樂。這就是時間的拼圖理論。
將專註力高的時間段最合理利用的方法將在第一章《最大限度發揮大腦機能,提高專註力的方法》和第二章《充分利用早上的大好時光,因為那是大腦的黃金時間》中進行詳細介紹。
「神之時間管理術」第一原則總結
■工作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專註性工作」和「非專註性工作」。
■「專註性工作」應該放在上午做。
■上午的時間價值是晚上的時間價值的4倍。
■不必勉強自己提高專註力。
關於「最強大腦」請參見第一章
關於「最好的早晨」請參見第二章
「神之時間管理術」第二原則
「重啟」專註力,創造出時間
從一維時間管理術向二維時間管理術過渡
一說到時間,我們都容易把它看作「一維」的。也就是說,時間像「直線」一樣,向一個方向不停地流。
現在很多時間管理術的思想也是基於「一維」時間的觀點。比如,「在乘坐地鐵上班的1個小時里,不要再玩手機遊戲了,改成看書!」「每天查看郵件的次數應該由5次減為3次,省出來的時間可以做其他工作」。像這樣減少「時間的浪費」,或者把「無意義的時間」變成「有意義的時間」,就是把時間看作「一維」的東西而創造出來的時間管理術。我將其稱為「一維時間管理術」。
節約30分鐘,就可以把這30分鐘用於做其他工作。其實,一維時間管理術的基本思想就是「時間置換」。
但是,這種時間管理術無法突破一天只有24個小時的壁壘。
而我發明的這種時間管理術是「二維」的,如下圖所示,橫軸是「時間」,縱軸是「專註力」。也就是說,在我看來時間的流動並不是「線」,而是「面」。所以我將這種時間管理術稱為「二維時間管理術」。
在第一原則中已經講過,在專註力高的時間段里,工作效率是專註力低的時間段的2~4倍。在專註力高的時間段里做需要高度專註力的工作,工作量的「面積」就會很大。
「專註力×時間」,圖中斜線下方部分的面積,就相當於「專註時間」。
在這裡,「專註力」就等同於「工作效率」。
因此,我們可以列一個等式:專註力(工作效率)×時間=工作量。
如果我們能夠想辦法提高自己的專註力,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相同時間內就可以輕鬆將工作量提高2倍或3倍。這正是「二維時間管理術」的厲害之處。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考慮,時間是以「一維」的方式流動的。但在我發明的時間管理術中,把時間看作「二維」的東西。只要您頭腦中能把時間想像成「二維」的東西,就可以創造出很多提高工作效率的時間管理術。
二維時間管理術(專註力×時間)
把握好工作的節奏,在疲勞之前休息
在第一原則中我曾提到一點:提高專註力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實際上,我有提高專註力的簡單方法。如果把專註力從100提高到120確實很難,但要想把因疲勞下降的專註力從70提升到90,還是可以輕鬆辦到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只要在適當的時機加入休息、放鬆的時間,就可以讓專註力得到恢復。
工作一段時間,休息一會兒,再工作一段時間,再放鬆一下。把握好工作的節奏,在感到疲勞之前適當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原則。
日本人在工作中都擅長「拚命努力」,但自主地「休息」就不那麼在行了。很多人都認為應該「一整天坐在辦公桌前埋頭苦幹」,但結果怎麼樣呢?越是努力,工作效率就越低,還會造成疲勞不斷累積,最終不但干不好工作,還會把自己累垮。
在感到疲勞之前及時休息,就可以提高專註力,從而使「專註力×時間」所獲得的「專註時間」面積不斷擴大。結果可想而知,工作效率提高了,節省了時間,不但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工作,而且還有自由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提高專註力的特效藥是「睡眠」
前面我講過,不要再勉強自己提高專註力。但上一小節我也解釋過,要把專註力從100提升到120比較困難,但如果您的專註力再平均一下,比如只有50,那麼要想提升到70,並不困難。
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睡覺」。
工作很忙的人,常常要加班到很晚,所以睡眠時間不得不相應縮短。
通過縮短睡眠時間工作和學習,看似很努力,但我並不推薦這樣做。因為這樣一來,工作、學習的效率都不高,還會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科學數據表明,睡眠時間不充足的人患上癌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6倍,患上腦出血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患上心肌梗死的風險是一般人的3倍,患上高血壓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3倍。
一項針對日本男性的調查顯示,平時睡眠時間不足6個小時的人,與每天睡7~8個小時的人相比,死亡率要高出2.4倍。
由此可見,縮短睡眠時間,無異於縮短壽命。
退一萬步來說,如果縮短睡眠時間,能夠高效率、高質量地工作,我也不多說什麼。但現實是,晚上熬夜之後,第二天人的專註力會急劇下降,專註時間大幅減少。對第二天的工作會產生極大的壞影響,這不是得不償失嗎?
還有一項研究對人們的睡眠時間與腦機能的關係進行了觀察。研究人員以每天睡眠8個小時為基準,分別對比了每天睡8個小時、6個小時和4個小時的人的腦機能。結果發現,連續14天每天只睡6個小時或4個小時的人,腦機能逐日下降。即使每天睡6個小時,人的認知能力也會下降。
還有研究表明,為了維持白天頭腦清醒的狀態,人每天需要7~9個小時的高質量睡眠。
睡眠不足與專註時間的喪失
如果人縮短睡眠時間的話,特別是睡不夠6個小時的時候,第二天的專註力就會顯著降低。
第二天的專註力下降對工作會有什麼影響?根據我的二維時間管理術,「專註力×時間」的縱軸縮短後,所得到的面積——「工作量」就會急劇減少。
假設我們縮短1個小時的睡眠用於工作,雖然工作時間增加了1個小時,但第二天的專註力會下降20%。那麼,第二天我們不得不多工作20%的時間,才能填補這個缺口。如果一天的標準工作時間是8個小時的話,那麼20%就是1.6個小時。可見,前一天雖然多工作了1個小時,但第二天要再多干1.6個小時才能彌補因專註力不夠而造成的損失。是不是不划算?
我所提倡的「神之時間管理術」,有一個基本精神就是避免降低專註力的生活習慣,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將專註力維持在最佳狀態。
所謂降低專註力的生活習慣,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睡眠不足」。
反過來,原本睡眠不足的人,如果讓他每天睡到7個小時以上,他的專註力將會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也可以隨之提高。
完全重啟專註力的秘訣是什麼
我說過,像創作文章這種需要高度專註力的工作,我一般都會安排在上午做。但實際上,我還有些秘訣,可以讓自己在下午或晚上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那些腦負荷很高的工作。
我的秘訣就是「運動」。
我一直保持著運動的好習慣,每周要運動四五次。每次60分鐘至90分鐘不等,主要是有氧運動,運動後我感覺不管是身體還是頭腦,就像電腦重啟一樣,又充滿了活力。打個比方,運動後我的狀態就和早晨剛起床後差不多,神清氣爽,無比輕鬆。
每次從體育館出來之後,我會徑直前往清靜的咖啡館,打開筆記本電腦開始寫作。那時的我,就和早上處於大腦黃金時間中時狀態一樣,寫文章的時候下筆如有神。
有氧運動對頭腦非常好。在進行有氧運動的時候,頭腦會分泌一種名叫BDNF(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物質,BDNF對腦神經的成長發育和正常運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頭腦還會分泌一種叫作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多巴胺能夠提高人的興緻,使人產生幸福感。結果,適度運動之後,不僅能提高人的專註力,就連記憶力、思考能力、工作執行能力等多種腦機能都會得到提高。
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再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說實話,這些生活習慣上的小小改變並不困難。但僅僅是這樣小小的改變,就能提高或恢復我們的專註力。結果我們就能創造出「專註時間」,也就相當於創造出了額外的新時間。
關於創造時間的「專註力重啟術」將在第三章《把白天時間利用到極致的午後重啟術》和第四章《把夜晚時間利用到極致的運動&睡眠重啟術》中進行詳細講解。
「神之時間管理術」第二原則總結
■用「專註力×時間」的二維思維方式來看待一天的時間。
■在適當的時間進行休息。
■用「有氧運動」將疲憊的頭腦重啟。
■不管發生什麼,都不要壓縮「睡眠時間」。
關於「最好的白天」請參見第三章
關於「最好的晚上」請參見第四章
「神之時間管理術」第三原則掌握美國式的工作效率
將工作效率提高2倍
在這本書中,我多次提到了「提高工作效率」這句話。但我所說的提高工作效率,並不是單純指做好工作計劃、安排好時間,而是強調有意識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能做到這一點的話,就可以增加單位時間內的工作量。換句話說,就是創造出「專註時間」。
以前需要1個小時完成的工作,現在挑戰一下自己,看能否在50分鐘內完成,或者進一步縮短到45分鐘。基於這種想法反覆下功夫,就是我所提倡也是我長期實踐的「神之時間管理術」。
簡單來說,就是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工作時間,高速度、高質量地把工作做完。
要想提高工作效率,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專註力是基礎。同時還要結合「工作方法的創新」「刪減不必要的工作」等一般的工作技巧。
前面我也多次提到過「將專註力提升2倍,工作效率也能隨之提升2倍」的觀點。但很多朋友看了之後,心中難免有些畏難情緒,心想:「提高2倍工作效率?對我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但實際上,我並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絕對可以實現的。
有一個衡量勞動者生產效率的指標叫作「勞動生產率」,是一個勞動者通過勞動創造出來的附加值與相應的勞動消耗的比值。通過這個數值可以直觀地比較出勞動者生產效率的高低。簡單來說,這個數值也是衡量「工作效率」的一個指標。
大家都說日本人勤勞、優秀,您覺得日本人的勞動生產率在世界各國中能排第幾位呢?
根據2016年的統計數據,日本人的勞動生產率在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的34個加盟國中,僅排名第22位。而在世界主要的7個發達國家中,日本則排在倒數第一位。而且,這個倒數第一,日本從1994年起已經連續佔據了22個年頭。也就是說,在發達國家中,日本人的勞動生產率最低!
日本人的勞動生產率只有42.1,而美國人的這個數值則達到了68.3。美國人的勞動生產率是日本人的1.6倍。
當然,勞動生產率除了與個人的勞動生產能力有關,還和企業與組織的生產能力、創新性等有關,所以不可一概而論。但不管怎麼說,在日本,個人和組織的生產能力都很低。說得難聽一點,日本人必須付出美國人1.6倍的勞動,才能創造出同樣的價值。
說「日本人優秀」,完全是沒有根據的幻想。從全世界範圍來看,日本人的工作效率實在是太低了。
日本的GNP(國民生產總值)排名世界第三,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可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日本人工作效率如此低下,還能創造那麼高的GNP,只能靠延長工作時間來實現。美國人下午5點就下班了,可日本人必須還得加班兩三個小時。把加班當家常便飯的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從勞動生產率的統計結果也能看出來。
日本人的勞動生產率在世界各國中的排名,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的話,說明日本人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您可以試想一下,假如日本人獲得了和美國人相當的勞動生產率,那麼工作效率就能提升1.6倍,那是不是國家的GNP也能提升1.6倍呢?那樣的話,日本就厲害了。
如果按照我的「神之時間管理術」去實踐,那日本人的工作效率不僅能提升1.6倍,至少能提升2倍,甚至更多。
提高工作效率,拯救日本人
雖然日本人的勞動生產率不高,但有一個指標卻在世界範圍內排名靠前,那就是自殺率。日本的自殺率排名世界第九。我認為日本人的勞動生產率低下和自殺率高,它們之間存在內在的聯繫。因為勞動生產率低,為了創造出較高的價值,日本人必須延長勞動時間。於是,便形成了過於嚴苛的勞動環境。
如今,世界自殺率排名第二的國家是韓國,而韓國人的勞動生產率比日本人的42.1還低,只有31.9,大約比日本人低25%。而自殺率同樣較高的俄羅斯和匈牙利,其國民的勞動生產率也比日本低。
提高勞動生產率,會有很多好處,首先可以改善日本勞動者的勞動環境,還可以降低日本人的自殺率。我作為一名神經科醫生,對此十分關注,所以也常年致力於提高國民勞動生產率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研究。
為什麼美國人的勞動生產率會那麼高呢?我曾在美國留學3年,在那段時間裡,仔細觀察了美國人的工作狀態,想弄清楚他們是如何保持較高工作效率的。結果我還真發現了美國人保持較高勞動生產率的秘密。
在這本書里,有很多內容都來自我在美國受到的啟發。我希望日本人也能學習一下美國人高效率工作的方法。那樣的話,日本人的工作效率也能提高1.6倍,甚至更高也不是不可能。
關於美國人的高效工作術,我將在第五章《把工作時間利用到極致的創造時間工作術》中為大家詳細介紹。
「神之時間管理術」第三原則總結
■除了提高專註力,其他工作技巧也需同時實施。
■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
■日本人的勞動生產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提高工作效率之後,人就可以從長時間勞動中解放出來。
關於「最高效的工作術」請參見第五章
「神之時間管理術」第四原則
要花時間進行「自我投資」
讓自己更忙碌的時間管理術可以廢止了
關於「時間管理術」的書籍,已經出版了很多,可能您以前也讀過幾本。按照書上的方法做,估計您每天也能創造出一兩個小時的「自由時間」。但更為重要的是,這「自由時間」該用來做點什麼?
我想,很多人把自己通過學習時間管理術創造出來的「自由時間」又用於工作了,但這卻是最差勁的時間管理方法。
通過時間管理術創造出來的「自由時間」又用於工作,然後在工作中再利用時間管理術創造「自由時間」,繼續增加工作時間……這樣不停地重複,人一天的時間就不用做其他事情了,全都用來工作了。這樣一來,人哪還有時間「喘氣」?就像小白鼠一樣,一輩子都在忙碌著尋找食物。想一想這樣的生活,也令人感到壓抑。
我所主張的時間管理術,是將人「從忙碌中解放出來的方法」。我會把工作限定在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範圍內,在規定的時間內盡量增加工作量,提高工作的質量。如果您能堅決執行我的時間管理術,您一定能從忙碌的工作中解脫出來。
那麼,利用時間管理術節省出來的「自由時間」,該用來做點什麼呢?這個問題也是時間管理術的關鍵所在。但書店裡很多關於時間管理術的書籍,都沒有給出答案。
我認為,節省出來的「自由時間」應該用來進行「自我投資」「主動性娛樂」和「享受人生」。
玩遊戲的人,讀書的人
您對現在自己的人生感到滿足嗎?
像今天這樣的日子,明天一模一樣地過一遍,後天也是,10年後也是,30年後還是一樣……
恐怕大部分人都不願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您讀我的這本書,大概就是想改變現在的自己,讓自己不斷成長,以便獲得更加美好的未來。
我每次乘坐地鐵的時候,都會看到車廂里有很多人要麼在玩手機遊戲,要麼就用手機的即時通信軟體和朋友聊天。坐地鐵的這段時間放下手機,讀讀書不好嗎?
乘坐地鐵的時候,玩遊戲好,還是讀書好?讓我們來算一筆賬。
在日本東京都內工作的人,一般住在郊外,每天要乘地鐵或電車上下班。這些上班族的平均通勤時間為單程1個小時。也就是說,一天一個來回,在路上的時間就是2個小時,3天就是6個小時。如果把這些時間全部用來讀書的話,那6個小時,也就是3天,就可以讀完一本書。
一年可以讀72本書,10年就是720本!
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兩個人,做著同樣的工作,一個人在路上玩遊戲,而另一個人在讀書。10年之後,他們兩人的狀態能一樣嗎?肯定不一樣,通過讀書獲得「自我成長」的人,10年後一定更強大,在工作上收穫的成績也更多,整個人生都會變得不同。
自我投資與成長的無限上升螺旋循環
「娛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被動性娛樂」;另一種是「主動性娛樂」。雖然兩種娛樂都能給我們帶來快樂,但帶給人的成長卻大不一樣。「被動性娛樂」的典型代表有看電視、玩遊戲,我覺得這些娛樂只不過是消磨時間,除了讓人放鬆一下,沒什麼好處。而讀書、運動、演奏樂器、棋類遊戲(象棋、圍棋等)都是可以促進自我成長的「主動性娛樂」。
因為「主動性娛樂」可以讓我們成長,所以它也不失為一種「自我投資」。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我們就可以在「玩耍」和「娛樂」中實現自我成長。這也是我在本書中要介紹的「自我投資術」。
通過「自我投資」獲得無限的成長
通過學習時間管理術創造出來的自由時間,我建議您不要再用於工作,而應該用來做「自我投資」。通過學習、主動性娛樂,來提高自己的能力,為自己日後的工作打下基礎。
通過自我投資,工作能力和技巧得到提升後,同樣的工作就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這樣不就等於創造出自由時間了嗎?而這個自由時間應該再用於自我投資,讓自己進一步成長。像這樣,通過自我投資獲得自我成長,創造出自由時間再用於自我投資……就進入了一個無限上升螺旋循環。
今天用1個小時進行自我投資,就可以獲得相應的自我成長。長期堅持這樣的自我投資,自己的工作效率可以提升10%~20%,時間一長,就給自己節省出了成百上千個小時的自由時間。由此可見,沒有比自我投資效率更高的時間使用方法了。
關於自我投資的思想和方法,將在第六章《把自由時間利用到極致的自我投資&自我更新術》中詳細講解。
「神之時間管理術」第四原則總結
■自由時間不要再投入工作了。
■娛樂可以分為「被動性娛樂」和「主動性娛樂」兩種。
■自由時間要用於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技巧。
■自我投資可以幫我們實現「自我成長的上升循環」。
關於「最好的自由時間」請參見第六章
「神之時間管理術」的最終目標
「為了快樂」而使用時間
美國人下午5點下班後都做些什麼
從2004年到2007年的3年時間裡,我在美國芝加哥的伊利諾伊大學留學,學習神經醫學。
在去美國之前,我早就聽說「美國人下午5點就下班了」。當時我就很懷疑,美國人真的下午5點下班?即使公司規定5點下班,他們多少也應該加加班吧。
在去美國之前,我就相信美國人工作效率高的秘密就隱藏在他們的「工作模式」中,但對美國人下午5點就下班的傳聞,還是不太敢相信。於是,當來到美國留學的時候,我就留心觀察了美國人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狀態。
實際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
美國人果然下午5點就下班了。
我工作的美國大學研究所中,下午一到5點鐘,大家就開始忙碌起來。不是忙工作,而是忙著收拾東西準備回家。然後就陸續離開了研究所,走得比較晚的一般也不會超過6點。到了7點鐘,還留在研究所加班的人,只有我和另外一個人。而到了8點鐘,研究所就空無一人了,安靜得有點可怕。
當然,在美國也有各種各樣不同類型的工作,所以下班時間不能一概而論。就拿我工作的研究所來說,反正下午一到5點鐘,大家就開始收拾東西紛紛離開,最遲到6點,就基本上都回家了。
親身體驗之後,我心中的疑惑終於解開了,「原來美國人真的下午5點就下班了」。
我們研究所有一位助手兼秘書芭芭拉女士,有一天我問她:
「你每天下午5點鐘下班,回家之後都做些什麼呢?」
芭芭拉女士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這還用說嗎?當然是和家人一起吃晚飯嘍。」
她回答的內容,對於美國人來說應該是一個「常識」,但卻給我帶來了極大的衝擊,我好像當頭挨了一棒。
下午5點之前,是工作時間。5點以後,應該是和家人共度的美好時光。所以,晚飯一定要和家人聚在一起享用。為了和家人共享晚餐,就要在工作時間裡拚命工作,好在5點之前把工作完成。
這就是美國人習以為常的工作模式。
美國人很珍視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這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其實,這一點從他們對時間的分配上也能看出來。
晚上出席派對的時候,戀人或夫妻雙方必須一同到場,這是美國人的一個規矩。在美國的電影和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夫妻攜手參加派對的情景。這也反映了美國人「下午5點之後應該和家人一起度過」的理念。
歌頌自由人生的美國人
我在美國的3年留學生活,讓我真切地感受到「美國人都在歌頌他們的人生」。他們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都能活出自己的個性,享受人生。
從早上9點到下午5點,這段時間是固定的工作時間。他們為自己設置的時間限制是下午5點,最遲到6點,就必須下班回家。為此,他們會在白天高效率地工作,以便在下班前完成應該做的工作。
下班後便和家人一起享受人生,共進晚餐、看看電影、聽聽音樂會,夏天還可以出去野餐、露營。「美國人享受人生的本事」令我震驚不已。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日本人都在幹些什麼呢?加班是家常便飯,甚至已經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下午5點準時下班的人」才是怪人。工作日的晚上,下班後也常要參加與工作有關的同事聚餐,或者招待客戶,陪客戶喝酒、唱歌。周末有時也不能正常休息,還可能要陪客戶打高爾夫球……總之,一周之中,能和家人一起坐在餐桌旁吃飯的機會真是少之又少。有些上班族甚至連續幾天見不到家人,早上出門時家人還沒起床,晚上回來時家人已經入睡了。這樣的生活,何談「自由時間」?別說用自由時間來做自我投資了,就連娛樂、放鬆的機會都很難得。
結束了在美國3年的留學生活,回到日本後我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我學的專業是神經醫學,又有美國留學的經歷,一般來說應該應聘到一家醫院老老實實地做我的神經科醫生。但是,在日本,醫生的工作非常辛苦,每天要工作到晚上,半夜還會出急診。就連周末也休息不好,遇到緊急情況還是要去醫院。在我了解了美國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後,感受了美國人「對自由生活的歌頌」,我是絕不可能去當一個全職醫生了。
我面臨的選擇,就像電影《黑客帝國》中的一個情節,紅色藥丸和藍色藥丸,選哪個?
「快樂地做自己!原來世間真有這樣的生活方式。」當我在美國體驗到「真正的生活」之後,要讓我回到日本人普遍過著的那種「不真實的生活」,我是絕對不願意的。
要想過真正的生活,就只有選「藍色藥丸」了。
「人生最大的發現」與「人生最大的決斷」
「美國人都在歌頌他們自由的人生」,可以說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個發現。當我在美國發現這一點的一瞬間,我頭腦中日本式的思維迴路就被完全顛覆了。
我為什麼要過「比誰更能忍受」的人生呢?能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是更好嗎?從那時起,我下定決心,要活出真正的自我!
於是我開始思考:「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呢?」雖然我讀大學和研究生的時候學的都是神經醫學專業,但我喜歡讀書,也喜歡寫文章。那個時候,我已經編寫出版了3本書,想在這條路上再走得更遠一點。於是,我下定決心要當一名「作家」。
「回到日本之後,我不做醫生了,要當作家!」
所謂「不做醫生」,是指不當那種從早忙到晚的專職醫生。現在,每周我還會去診所坐診幾次。在我的履歷里,一直有「神經科醫生」這個頭銜。而且,即使當作家,我也只能寫一些與我所學專業相關的書籍,主要想為讀者朋友「傳遞一些預防疾病,讓身心更加健康的科學知識」。並在此基礎上,分享一些從神經醫學、腦科學的角度研究得到的科學學習、工作方法。
從美國回來,已經有10年時間了,到目前為止,我已經累計編寫出版了25本書。其中,《過目不忘的讀書術》已經累計銷售了15萬冊,躋身暢銷書的行列。現在在我的生活中,每天都會安排3~4個小時用於創作文章。我覺得自己的生活「真的很開心,真的活出了自我」。我現在終於也能像美國人一樣「歌頌自己的自由生活」了。
日本人對於「享受人生」這個理念,竟然持有某種奇妙的罪惡感。
但是,享受人生並不是壞事,更談不上罪惡。人生不是只有「工作」,「忍耐」「犧牲」「奉獻」也不是人生的全部。
生活和工作,可以兼得
美國人懂得珍惜自己、珍重家人,在此基礎之上再去努力工作。這樣的人生使他們的精力和體力都很旺盛,所以在工作中能夠發揮出最高的身體、頭腦機能。工作效率高、勞動生產率高只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
日本人則講究為了集體犧牲自己、犧牲家人,這是工作的前提。無論在精神上還是肉體上,日本人都已疲憊至極,怎麼可能高效率地工作呢?
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您想選哪種呢?
很多日本人在頭腦中始終認為「享受人生」和「在事業上獲得成功」是熊掌和魚的關係,二者不可兼得。實際上並非如此,那只是一部分人頭腦中先入為主的固定觀念罷了。因為他們對時間的思考方式、對時間的分配方式存在錯誤,才使得生活和工作不能兼得。
只要您學習了本書介紹的「神之時間管理術」,學會珍惜自己、珍重家人,在此基礎上再全力工作,肯定能在工作中取得了不起的成績。
在自我成長的同時,也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績。還有時間享受個人的興趣愛好和娛樂放鬆,與家人、朋友、戀人在一起的時間也會大大增加。幫您獲得這樣的幸福人生,正是我寫這本書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