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物品要用才有價值。
物品在此時、當下,應出現在需要它的地方。
物品處於恰當的位置,才能展現美感。
在我的記憶里,有這樣一個永遠都難抹去的畫面。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我在某個電視報道節目里看到了一位庫爾德族少年的身影。這位少年住在難民營的帳-篷里,身上穿著的短袖衫是來自日本的救援物資,是一件舊衣服。不過這件短袖衫,竟然是小學生的運動服,胸口上還縫著寫有姓名、班級、學校的標誌。
我震驚極了。已經穿得這麼舊的運動服,居然也能成為救援物資提供給難民營。我自己在不久前才剛剛處理了一件羊毛上衣,比起庫爾德族少年穿著的這件運動服,我的羊毛衫無論是從品相上還是從材質上來比都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不僅如此,在我的整理櫃里還躺著好幾件穿都沒穿過,甚至早都忘了它們的存在的毛衣呢!
讓我更加震驚的是,這位生活在嚴寒下的帳-篷里的少年,是滿懷著感激之情地穿著那件破舊的運動服的。這讓我的心裡充滿了愧疚的心情和難以名狀的憤怒。
自己的身邊充斥著那麼多能用卻根本不用的東西,多到根本就用不過來,可在那個只能從電視上一窺究竟的世界裡,人們還面臨著窘迫的生活,面臨著物資的嚴重匱乏。
在我所居住的日本,人們想的是怎麼能更有效率地收納物品,極其推崇整理收納術;而在遠方的世界裡,很多地方根本與收納術完全無緣,甚至根本就沒有多餘的物品來收納。
無論是居住空間和整個生活都被數量龐大的、多到塞-不下的物品壓垮,整個人生都在為沒法收拾屋子而煩惱的狀態,還是因為物資嚴重短缺而令生活難以維持下去的狀態,都是當今世界不該出現的。既然如此,生活在物質充裕的環境下的我們,有沒有什麼可以做的呢?就是這種想法,促使我聯想到了斷舍離的基礎——與物品的相處方式。
物品要用才有價值——是為斷。
要意識到物品的數量和質量,要斬斷用不完的物品、多餘物品的流通。
物品在此時、當下,應出現在需要它的地方——是為舍。
即便是以前用過的東西,如果現在已經不需要了,就不該懷著「說不定將來還有一天能用得上」的心情,隨隨便便地保存、管、收納它,而是讓它們去到此時此刻最需要它們的地方,要有意識地不斷把物品送出去,「捨棄」掉。
物品處於恰當的位置,才能展現美感——是為離。
不斷地重複拷問物品,也拷問自己的「斷」與「舍」,挑選出與當下的自己最相稱的物品。經過精挑細選篩選出的少量物品,能夠各得其所,物品彷彿是回歸了屬於自己的空間一般的離開。
如果能夠構建這樣的生活方式,人生會變得多麼輕鬆愉快啊!除此之外,斷舍離也是穿插在生活與職場里的自我探索的過程,是和物品交朋友、為自己打造出周圍全都是友好的戰友的空間、為自己奉上這樣的空間的工作。一旦開始施行斷舍離,自己和自己的關係就能慢慢融洽起來,就能不斷提升自我肯定感。要知道,並不是只有在看不見的世界裡、在精神世界裡才可以做自我探索,那些其實只不過是通過在肉眼看得見的世界裡的行動而得來的附贈品。
通過整理肉眼看得見的環境,同時也整理自己,這就是人生該有的狀態。
自己的心情變得愉悅,與自己一同居住的家人也變得愉悅起來。這種愉悅的心情,如果能拓展到每個地區、整個社會、整個世界甚至是整個地球,又會怎樣呢?
或許是因為斷舍離這三個字的原因,在當初剛剛開設講座的時候,確實如同這三個字一般,我幾乎是孤軍奮戰,而隨著講座次數的增加,學員們的笑容讓我看到了更廣闊的可能性,斷舍離的夥伴也越來越多了。接著,我甚至得到了連想都沒想過的出書的機會。現在,我終於感受到了夢想變成現實的喜悅。我想,這些喜悅與滿滿的感激,必須得還給每一位學員才行。斷舍離這種方法絕對不是我一個人獨創出來的,而是以各位學員的不計其數的體驗為基礎,漸漸統合、體系化而得來的。
其中,我要特別感謝的是,以強大的厚愛支持我的心理治療家川畑信子女士,以天生的行動力直接促成了出版機緣的全息反射按摩師市野沙織女士,以及本書的編輯關陽子女士。關女士不斷誠懇真摯地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清晰明了。拜她所賜,我自己能夠再次以不同的觀點,多角度地重新審視斷舍離。
非常感謝。
為此次機緣,謹致以最誠摯的感謝。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吉日山下英子
庫爾德族為西亞庫爾德地區的游枚民族,是中東地區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