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衣櫃開始,來一場自我改革吧
也許大家會以為,我原本就是個擅長收納的人,但我得坦白承認,在收拾物品這件事上,我完全沒有一點過人的技能。在發現斷舍離機制以前,對於收拾我簡直是無能為力。就算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東西收拾好了,但過不了多長時間又會恢復原貌,一塌糊塗。
大概是在15年以前,我曾經嘗試過當時盛行的收納術。那個時候,我從家居店買來了好多塑料整理箱,然後把它們一股腦地塞-進了壁櫥里。不過,只要把它們從壁櫥里拿出來一次,就又一下子變成了一團亂麻。要是想把堆在最中間的箱子拿出來,那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後,我索性就不怎麼動它們了。除此之外,我也試過捺著性子自己動手做收納物,可因為手實在太笨了,最後撂下一句「我果然做不了這麼麻煩的事」,然後就不了了之。
說到底,這些東西到底值得我花那麼多工夫、時間、金錢和勞力去收拾嗎?當突然察覺到這一點之後,我開始捨得扔東西了。不過,扔了之後就能收拾好了嗎?其實,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斷」的想法,所以即便捨得扔東西了,可扔了之後還會再買,買了之後再扔,如此循環往複。這個時候的我,要是與執著收納術那個時期的我相比的話,其實已經好多了,但卻仍然收拾不好東西。這種狀況,我大概持續了10年。
我是在瑜伽教室學到「斷」這個概念的。
打個比方來說,斷食就能讓人深有體會。一旦試著斷掉飲食,就會發現:「啊!原來食物是如此值得被人類感激的啊!」通過實施「斷」,人會發現日常生活很多不起眼的東西其實是該被珍惜、被感激的,除此之外,這個概念也能讓人消除一些無妄的執念。不過,在剛開始接觸到這個概念的時候,我還覺得「像我這種充滿執念的人,根本做不到這個」呢!
我向學習瑜伽的前輩抱怨我的這個想法時,前輩說:「可不是,就連衣櫃,你都能把它們塞-得滿滿的!」這句話令我恍然大悟。「要除–去精神上的執念還很難,可要是從衣櫃開始的話,我沒準能做得到!」這就是我把收拾日常物品作為斷舍離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加以運用的開端。
一到換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沒衣服穿,可衣櫃里明明已經塞-滿了衣服。這就是典型的「明明是已經不會再穿的衣服,可卻因為有感情,所以只能收著」,也就是一種「說是有可卻沒有,說沒有可是卻有」的奇怪狀態。這種情況就讓我想到:「丟掉這些衣服,是不是就等於丟掉執念的行動呢?」以此為契機,我發現了那個一到季節更替就覺得沒衣服穿的自己,也發現了自己到底有多少丟在衣櫃里永遠不會再穿的衣服。這其實並不是留戀,而是一種執念。為此,我下定決心:「好!就讓一切從衣櫃里開始吧!」
就像這樣,先是把關注的焦點放到物品與自己的關係上,之後就能看到通過物品所投射出的自我形象。接下來,還可以慢慢看清,自己在別人眼裡是什麼樣子。要是自己能隨便湊合著用一個東西,那別人也會用隨便的態度來對待你——「他都能用那樣的東西,穿那樣的衣服,那隨便拿個東西當禮物送他就行了。」
一旦通過斷舍離提升了自我形象,那麼別人就會自然而然地覺得「他生活得那麼精緻,可不能隨便拿個粗陋的東西送他就了事了」。慢慢地,你就會感覺到,周圍人對待自己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可見,這種篩選物品的工作,也具有改變自己與他人關係的力量。
說得再直白一點,如何對待自己,就決定了一切。這種改變最初會體現在物品的世界裡。因此,如果能與物品形成更好的關係,一切都會隨之發生改變。從家裡的衣櫃、抽屜開始,進行有意識的改變,慢慢就連你與周圍人的關係都跟著改變了。關於這一點,希望所有人都能牢牢記在心上。
篩選物品的同時,你會發現與周圍人的關係也慢慢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