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憂書屋 分類
返回 忘憂書屋目錄
忘憂書屋 > > 詩經 > 國風·鄭風 溱洧

國風·鄭風 溱洧

所屬書籍: 詩經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   乎?洧之外,洵訁於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訁於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注釋  ⑴溱[zhēn]、洧[wěi]:河名。溱,古水名。源出河南省密縣東北,東南流,會洧水為雙洎[jì]河,東流賈魯河。洧,古水名,源出河南登封縣陽城山。   ⑵渙渙:冰河解凍,春水滿漲的樣子。   ⑶秉:拿著。   ⑷蕑[jiān]:香草名。生在水邊的澤蘭。當地當時習俗,以手持蘭草,可祓除不祥。《·陳風·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與蕑。」這裡用為蘭草之意。   ⑸既且:已經去過了。   ⑹且:姑且。   ⑺訏[xū]:廣大無邊。   ⑻維:語助詞,無意義。   ⑼伊:嬉笑貌。   ⑽勺藥:又名辛夷。這裡指的是草芍藥,不是花如牡丹的木芍藥,又名「江蘺」,古時候情人在「將離」時互贈此草,寄託即將離別的情懷。又:古時「芍」與「約」同音,「芍藥」即「約邀」,情人藉此表達愛和結良的意思。   ⑾瀏:水深而清。   ⑿殷其盈兮:人多,地方都滿了。殷,眾多。盈,滿。   ⒀將謔:與相謔同。   相謔:相互逗弄玩笑 譯文  溱與洧溱水流來洧水流,   方渙渙兮春來漲滿那沙洲。   士與女青年小伙和姑娘,   方秉闌兮清香蘭花拿在手。   女曰觀乎姑娘說道,"且去游!"   士曰既且小夥子說,"雖游過;   且往觀乎不妨再去走一走!"   洧之外一走走到洧水河,   洵訏且樂地大人多其快樂   維士與女到處擠滿男和女,   伊其相謔又是笑來又是說,   贈之以勺藥互相贈送香芍藥。   溱與洧溱水河來洧水河,   瀏其清矣河水深清起微波。   士與女殷青年小伙和姑娘,   其盈矣一夥一夥其是多。   女曰觀乎姑娘說道:"去看看!   士曰既且小夥子說,"已看過,   且往觀乎不妨再去樂一樂!"   洧之外一走走到洧水河。   洵訏且樂地方寬敞人快活,   維士與女到處擠滿男和女,   伊其將謔又是笑來又是說,   贈之以勺藥互相贈送香芍藥。 鑒賞  《溱洧》描寫的是三月三日民間上巳節溱洧河畔男女青年游春相戲,互結情好的動人情景。今人多把七夕當成中國情人節,秦觀有詞「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洗牛郎織女銀河相隔的哀怨,但這種相愛而不得相守的愛情未嘗不是短暫人生中漫長的遺憾。其實,中國情人節古已有之,即農曆三月三。它稱為上巳節。又稱女兒節。上巳節的風俗,是在春天聚會、在聚會時祭祀高媒和祓契於水濱以求子,《詩經》中有許多戀歌是在這節日里唱出的。《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記錄的就是當時的情境。王羲之《蘭亭序》,「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在這裡文人墨客曲水流觴,已趨風雅;更接近於上巳本色的應是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而今天,三月三,薺菜煮雞蛋。我們多隻記得「春在溪頭薺菜花」。這個美好的節日連著它純真的內涵一併湮沒於時間長流。還是讓我們回溯長河歷史之源吧,去聽聽先民的涵詠吟唱。   「溱與洧,方渙渙兮。」簡簡單單七個字,傳遞給我們多少欣喜、興奮和歡樂的氣息!一聲蟲唱,點醒了春光;一顆芽胞,點亮了春晝;一剪燕尾,點破了春江水先暖;一滴清露,點染了春風花草香。愛情,或在懵懂的青春里生長,或在漫漫的冬眠里蘇醒。男女邂逅,情愫暗生。女子含笑詢問,「一起去看看嗎?」男子漢憨憨作答,「已經去過了。」(呵呵,或許沒找到合適的風景呢)「傻哥啊,再去看看嘛。」這豈不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前身?只是,它沒有燈火闌珊的憔悴,而是詩家新景在新春的天然驚喜。   看過一道趣味題,問到羅馬哪段路程最近。答案豐富多彩。勝出的是:一個朋友。放到這裡,到溱洧河畔那條路最近?最貼切的答案是:伊人。「士曰既且,且往觀乎?」已經去過又何妨?和你在一起,再遠的道路都覺得淺近,再長的時光都覺得短暫。於是沉醉不知歸路。「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忘憂書屋 > > 詩經 > 國風·鄭風 溱洧
回目錄: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