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1)
治亂世用重典,朱元璋造就了胡剝皮和陳烙鐵,也同時創造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太平盛世。既然能在韓林兒膝下稱臣,為什麼不能對陳友諒頂禮膜拜?權宜之計耳。
一
儘管池州、安慶之戰並沒能從根基上動搖陳友諒,但幾年來陳友諒還是頭一次吃這麼大的虧,他不得不向朱元璋「示好」,以求得喘息時間重整旗鼓。
不管怎麼說,朱元璋打出了威風,勝利班師。
朱元璋率大軍回師途中,路過寧國縣界,想起了主動向前方送糧的胡惟庸,還有他一定要替朱元璋把傾國傾城的美人達蘭弄到手的承諾,對他的好感又添了幾分。朱元璋在馬上指著界碑問劉基聽說過寧國縣有個縣令叫胡惟庸嗎?
劉基當然聽說過,並且知道他外號叫胡剝皮。
朱元璋說:「建德出了個陳烙鐵,這裡又出了個胡剝皮,咱們去看看?」
劉基說:「主公知道他們這麼清楚?」
朱元璋笑笑而已,大小官吏,事無巨細都在朱元璋的屏風上有記載。那個陳烙鐵叫陳寧,專門用燒紅的烙鐵審問拷打犯人;這胡惟庸更狠,對罪大惡極者,不是砍頭了事,而是剝了人皮,裡面填充稻草,放在衙門前面示眾。
這真是亘古未聞的駭人苛政,劉基聽了駭然。
朱元璋以為治亂世用重典,也不為過。據說寧國和建德兩地,真的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呢。
劉基說:「如果有意暗訪,就別興師動眾,我陪你微服進城,如何?」
朱元璋點頭:「最好。」
朱元璋關照徐達帶兵返金陵,他和劉基只帶少數從人下船,悄悄向寧國去了。
朱元璋和劉基都化了裝,粘上了鬍鬚,他們來到縣衙前,只見衙門前圍了很多百姓。
果見有三具剝皮的乾屍立在縣衙左側,劉基說:「這太恐怖了。」
朱元璋笑笑,說:「只看他審案公平不公平,有時治亂世是要一點恐怖的。」
攢動的人頭都在向裡面張望,議論紛紛。
朱元璋問一個縣民,縣太爺審什麼案子這麼轟動啊!
那縣民眉飛色舞地說,今天沈家可是遇著剋星了,你們是外地人不知道吧?這沈家是不倒翁,仗著有錢,哪朝哪代都沒人敢惹,是寧國一霸,走私販鹽、聚賭、搶男霸女、殺人,什麼事都干。
一個女人湊上來幫腔,說這回犯在胡大人手裡,沈家可栽了,一下子抓進來十來口!
這時鑼聲響了,人潮又往前擁,好多人喊著:「出來了」,「是不是殺頭啊?」「看頭上有沒有奪命牌子……」
在鑼聲中,從大堂里推出十來個年齡不等的人,個個背後插著「招子」,上面有用硃筆勾決的名字,由一溜兒幾十個穿紅衣服戴紅帽子的刀斧手押解著出縣衙來。稍後才是縣令胡惟庸,帶著縣丞、主簿等一干縣吏跟出來監刑。
人群中不知誰喊了一聲「感謝胡青天為民除害」,接著「胡青天」的喊聲此起彼伏響起來。
朱元璋很滿意,並不想驚動胡惟庸,他與劉基離開了縣衙門,又向鬧市區走去。
寧國的鬧市人來人往,熱鬧而有秩序,糕餅店、金店、估衣店、布店、當鋪、錢莊櫛比鱗次。
朱元璋附劉基耳畔說了幾句什麼。劉基點頭,按朱元璋的意思當起誘餌來。他裝作走路匆忙的樣子,在人群里擠來擠去,後來一路小跑,他的莽撞引來很多人鄙視的目光。朱元璋則坐在綢緞莊的門廊下看著劉基表演。
劉基一路小跑,「不小心」從腰間掉下個口袋,沉甸甸地落在路上。
後面一個老太太看見了,彎腰拾在手中向前面喊:「哎,客官,你掉東西了!」
劉基彷彿根本沒聽見,很快消失在人叢中。
老太太便坐在原地,把口袋放在膝上等待。
朱元璋湊過來,說:「老人家,我看你方才撿了一個口袋,是錢口袋吧?」
老太太說:「可不是!那人耳朵大概背,我那麼大聲叫喊,他頭也不回。」
朱元璋慫恿地說:「打開看看,是銀子吧?」
老太太說:「那怎麼行?人家的東西,我看它做什麼?」
朱元璋說:「那如果有人來冒領,你不知道裡面是什麼,到底是多少,你給還是不給?」
老太太聽他說得有理,便又招來幾個人,對大家說:「方才一位客官丟了這口袋,我在這兒坐等他回來取,為有個證明,幾位一起來看看,口袋裡有什麼。」
那幾個人都說,「行」,「你打開吧,我們替你證明。」
老太太打開,裡面是五個金元寶,金元寶上鏨著一行字。圍過來的人都驚訝地大叫:「這麼多金子!」「人家一定有急用,丟了不急壞了嗎?」「說不定是婚喪嫁娶用的呢。」
老太太又把金子裝好,耐心地坐著等。人們逐漸散去,似乎沒有人有非分之想。
朱元璋蹲在老太太跟前幫她判斷,估計這人不會回來找了,他有可能記不得丟在哪兒了。
老太太說不會,他家又不是開金礦的,會不在乎這一大注金子?
朱元璋問:「他若一直不來,你就這麼傻等?」
老太太說:「少不得我吃點辛苦唄。」
朱元璋又問:「到天黑不來,你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