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3)
朱元璋說,既如此,可命徐達攻他的常州。
李善長提醒朱元璋,向浙西發展是要務。那裡相對比較薄弱,容易得手。
朱元璋贊同,他隨後決定命朱文忠從安徽向浙江出擊,在攻取青陽、旌德各縣後,元將阿魯灰防守在萬年街、昌化,必起兵救援,可乘勢殲滅,如能順利攻取,就可與胡大海、鄧癒合兵攻打建德路。
李善長說:「朱文忠今年才十九歲,已經一連打了幾個勝仗了,初出茅廬就這樣能征慣戰,前程不可限量。」
朱元璋說:「這都是馬秀英調教有方,我那侄兒朱文正也不遜色。」
不一會兒,馮國用、陶安帶了一大批文武官員捧著勸進表來見朱元璋了,他們跪了一地,苦口婆心,辭懇意切,朱元璋卻出奇地冷漠,像聽一樁與自己毫無關係的事。
陶安說金陵向來有帝王之氣,如今更應在主公身上。
朱元璋說他不想稱王。
馮國用善於鼓動,他說稱王有稱王的好處。稱王便可名正言順地號令四方,也使人感到這是有別於腐朽元朝的,人們有個奔頭。
朱元璋說:「我意已決,不要再提此事。過去郭子興想稱滁陽王,我勸他不要做這種事,今天想來,這話仍未過時。不稱王,不顯山不露水;稱了王就招風,就是元朝和各路諸侯的打擊目標。找個水深的地方藏拙,是最好的辦法。」
陶安說:「這麼考慮也對,不過,各有各的好處。」
朱元璋說:「有人送給我三句話,九個字,我說出來你們聽聽: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李善長最先醒悟過來,立即說:「高,這叫韜光養晦,不是不稱王,而是緩稱王。」
幾個人不再勸進,都釋然了。
這天晚上,朱元璋翻來覆去睡不安穩。他很興奮,佛性大師的才智和學問是無與倫比的,在他的禪機里若隱若現,時時處處都在暗示,他朱元璋日後有帝王之尊,這與郭山甫的預言一樣,聽起來不像是恭維話。那九字真言,也就成了通向登極之路的鋪路石。朱元璋想要留住佛性大師,即使不能長伴左右,只要他在雞鳴寺,總好朝夕請教。
朱元璋天不亮就爬了起來,準備去迎接佛性長老進城來,哪怕跪三天三夜,一定懇請他不要再雲遊天下。
朱元璋帶著鹵簿儀仗,隆重地來到山門前迎接佛性長老。
但一個知客僧出來擋駕,說佛性大師已知今日施主來迎他入城,昨夜便走了。
「到哪裡去了?」朱元璋好不失望。
知客僧道:「這卻不好說了,佛門弟子四海雲遊,沒有定準。他行前留下一封信給施主。」說罷雙手奉上。
朱元璋看過信,交給李善長看。在這封信里,佛性大師向朱元璋推薦了浙西四賢,為首的劉基字伯溫,佛性稱他有經天緯地之才,如能得到他輔佐,等於劉邦得了張良,劉備得了諸葛亮。他並且允諾,見到劉基時會代為說項,因為他們有師生之緣。在佛性大師未入空門前,曾在廬山腳下的白鹿書院講學,劉基負笈從師,跟著佛性做過幾年學問。
李善長看了信,也頗為驚喜,他沒想到劉伯溫是佛性的學生。李善長早知道,劉伯溫是浙西四賢之首,當代大儒,既然佛性薦了劉伯溫來輔佐朱元璋,當然是幸事呀。
李善長說這話時很平靜,平靜中帶著明顯的崇敬。朱元璋很少聽到文人會這樣推舉別人,他首先想到的是文人相輕。
朱元璋認真審視著他的臉,問:「這劉伯溫比起你來,如何?」
李善長說:「十個李善長抵不住一個劉伯溫。」他說得很真誠。
「怕不是真話吧?」朱元璋還是半信半疑,便直截了當地發問。
李善長說,為國選賢,就要去掉妒嫉之心。現胡大海、鄧愈正在浙江,可令他們去尋訪劉伯溫,既然佛性大師有話,劉伯溫必會來的。
朱元璋想了想不免搖頭,胡大海做這種事,怕未必勝任,弄不好倒得罪了人家,過一段時間他倒想去一趟浙江,他該親自去請,才算恭敬。
李善長認為那更好了,可再造一個三顧茅廬的佳話。
四
朱文忠雖然年輕,卻很有心計,能聽從來自不同方面的意見,一路征戰下來,屢戰屢勝,接連攻克了青陽、石埭、旌德各縣,勢如破竹地從安徽殺入浙江,去實現朱元璋先歸取浙江的目標,建立一個鞏固的後方。
龍鳳四年二月,朱文忠在萬年街擊敗了元將阿魯灰,又破官方的苗、僚軍於昌化,俘獲了大批俘虜,其中很多是婦女。女人,在征戰中是很具吸引力的,有時超過金銀珠寶,常年轉戰沙場的久曠之夫們見了女人,頓生非分之想,於是在萬年街連續出現搶女人、姦淫女俘的事。
十九歲的年輕將軍朱文忠雖然殺了幾個違反軍紀者,效果並不明顯,仍有鋌而走險的人以身試法。
朱文忠思忖再三,使出一個快刀斬亂麻、一勞永逸的絕招。
這天,受朱文忠指令,俘虜的女人全都集中到萬年街校場上,用繩子拴了一大串。
朱文忠率一批將校騎馬而來。
朱文忠身旁有一個文人模樣的人,他叫胡惟庸,二十七八歲年紀,他指著被看管著的年輕女子,悄聲對朱文忠說:「將軍,我方才粗粗地看了一下,這群女子當中還真有幾個有姿色的,你應當挑幾個給你舅舅送去,也盡一片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