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憂書屋 分類
返回 忘憂書屋目錄
忘憂書屋 > > 應物兄 > 23.第二天

23.第二天

所屬書籍: 應物兄
第二天,他向程先生提到了郟象愚的夜訪。程先生說:「下雪了,他不放心,一定要來看我。雪在外面下,我在屋裡坐,有什麼不放心的?是我告訴他,你來了。你們沒有出去喝一杯?」 「他急著走。還是急脾氣。」 「像子路啊。子路就是個急脾氣,率性而為。」 「他染了發吧,頭髮好像白了。我看著心疼。」 「這沒什麼。顏回二十九歲就鬚髮皆白了。他是個真誠的人。」 傻子和瘋子都是真誠的。他聽見自己說。他同時聽見程先生說道:「是黃興收留了修己。修己身上有著讓人敬佩的品質,不對體制妥協。不管那是什麼體制。美國的學院體制也被他罵得狗血噴頭。多年過去了,他仍然憤世嫉俗。對報紙發火,對天氣發火,對汽車耗油量發火,雖然他從不開車。對汽車發火還可以理解,對洋車 [1] 發火就不應該了。他對洋車發火,也對散步發火,乃至對發火本身發火。活像個炮捻子,一點就著。不點,太陽一曬,也著。」 「本性如此啊。」 「給他改了名,也是白改了。」程先生笑著說。 說到改名字,程先生問:「何時改叫應物兄了?」 他只好解釋了一遍:他把書稿寄給出版商的時候,出版商對編輯交代,這是應物兄的稿子,要認真校對。因為原稿沒有署名,編輯也就隨手填上了「應物兄」三個字,書出版之後他就從「應物」變成了「應物兄」。當然,後來發生的事,他沒向程先生解釋,那就是他當時朝季宗慈發了火。季宗慈說,雖是陰差陽錯,但是這個名字更好,以物為兄,說的是敬畏萬物;康德說過,愈思考愈覺神奇,內心愈充滿敬畏。這當然都是借口。他雖然不滿,但也只能將錯就錯了。 他沒有想到,程先生也認為這個名字不錯。而且,程先生的看法,竟然與季宗慈非常接近。程先生說:「物,萬物也。牛為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從牛。以物為兄,敬畏萬物,好!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心存敬畏,感知萬物,方有內心之莊嚴。」 這麼說,程先生對這個名字並不反感? 程先生又說:「應物這個名字呢,也挺好。令尊起的?」 哦不,那倒不是。家父是個農民,不可能給我起這麼個名字。他的思緒立即飛到了一個破敗的鄉村校園,一個佝僂而行的老人在井邊汲水。那是他的初中班主任。就是那個老師將他的名字「應小五」改成 了「應物」——在家族的同輩人中,他排行老五。班主任姓朱,原名朱山,曾是個「右派」,早年在高校教書,據說在「反右」運動中肋骨被打斷過三根,所以同事們都叫他朱三根。朱老師的表情總是又喜又悲。雖然他知道朱老師學問很深,這名字一定有著美好的寓意,但他卻不喜歡。一定要換,為什麼不換成「應翔」呢?那個時候,他最大的願望就是飛出本草鎮。於是,他悄悄地把「應物」改成了「應翔」。 一天,朱三根老師把他帶到了單身宿舍。旁邊是臭氣熏天的旱廁,宿舍後面是玉米地,隔著窗戶就能夠聽到玉米拔節的聲音——他覺得那聲音難聽得要命,像鼠叫。朱三根不說話,把開裂的近視鏡換成開裂的花鏡,戴上洗得發白的藍色袖套,然後寫了一段話,遞給了他: 聖人茂於人者,神明也。同於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體沖和以通無;五情同,故不能無哀樂以應物。然則聖人之情,應物而無累於物者也。今以其無累,便謂不復應物,失之多矣。 [2] 幼小的他又如何看得懂?何況字跡潦草,難以辨認。朱老師臉上的表情依然是又悲又喜,說:「這段話,你以後會懂的。」他隱隱覺得,老師對他寄予了無限希望,因為都提到「聖人」二字了。現在想來,這個名字顯然給他帶來了好運。多年之後,在研究生面試現場,喬木先生只問了他一個問題:「你這個名字,有什麼典故嗎?」他立即想到了那佝僂而行的朱三根。當他一字不差將這段話背誦出來的時候,喬木先生把手中的扇子一收,說:「你可以走了。」他後來知道,那個收扇子的動作是個暗語,要告訴別的老師:「這個孩子,我收了。」 拿到通知書的第二天,他就返回了本草。他沒有回家,他要直接去 朱老師的墳前祭奠。山腳下,所有的墳都是個土饅頭,一模一樣。山腳下的楊樹也都是一樣的。因為乾旱少雨,楊樹的枝條縮成一團,葉子也變得細小了,泛著白光。 這會兒,他告訴程先生:「是我的中學老師起的。」 程先生說:「代我問他好。」 他正要再解釋兩句,程先生又把話題拉到了敬修己身上:「我曾勸他拿個學位,以他的能力,拿個學位還不是手到擒來?他卻懶得伸手。也不寫文章,認為是在踐行孔子的『述而不作』。就是『述而不作』,也得『述』啊!連個弟子都沒有,孤家寡人一個,『述』給誰聽?誰聽你的?」 「他可以述給自己聽。」 「不要笑話他。黃興就做得很好,讓他去做了網站,講講儒學與生意經的關係。修己獨身一人,卻開銷很大,也只有黃興能夠幫他。」 「他還是花錢如流水?」 「我送了他一句話:掙錢有如針挑土,花錢卻如浪淘沙。」 程先生拿著一把剪子,咔嚓咔嚓玩著,說:「他曾經想過結婚,但我是反對的。儒家自古對同性戀是寬容的,從未迫害過同性戀者。不像西方,有過瘋狂地迫害同性戀者的歷史。但我卻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 美國最高法院派人來找過我,諮詢儒家對同性婚姻的看法。他們準備就同性婚姻合法化問題投票裁決。準備了兩套裁定書,投票通過的,沒有通過的。兩套裁定書,都引用了孔子的話。『Confucius taught that marriage lies at the foundation of government』 [3] 。我告訴他們,孔子沒說過這話。孔子所說的『政』是政治,而不是政體。這話來自十九世紀漢學家理雅各的英譯本《禮記》,原話是『This ceremony lies at the foundationof government』 [4] 。我讓他們必須改過來。我告訴他們,孔子所說的婚 姻,只能是異性婚姻,婚姻的神聖功能就是『繼萬世之嗣』。他們講,總統認為,同性婚姻是邁向平等的一大步,問他們能不能通過。他們講,若不出意外,將以五比四通過。總統高興了,把腳蹺到辦公桌上,講這將是美國的勝利。真是亂彈琴!就是五比四通過,支持的也只是百分之五十五點五五,如果這就是美國的勝利,那麼對另外百分之四十四點四四的人來說,豈不是美國的失敗?何況,以前已有二十多個國家通過了,人家的勝利算不算勝利?怎麼能說是美國的勝利呢?只要是勝利,都是你美國的。只要是失敗,都是別人的?」 他說:「美國向來如此,認為自己是特殊的國家,特殊的人。」 程先生說:「修己以前跟我說過,說他婚後可領養一個孩子,以延續家族親情。倒是個法子,與儒家精神有契合。但還是說服不了我。孔子默認同性戀,這是沒有問題的。先秦時同性戀就有很多:衛靈公與彌子瑕,楚王與安陵君。秦漢以後男風盛行,帝王與寵臣,菊花處處開:漢高祖與籍孺,文帝與鄧通,武帝與李延年,哀帝與董賢。明代則有所謂的『翰林風』。當然最有名的是西門大官人,男女通吃。我跟修己講,儒家不像基督教那樣,兩千年來都在痛罵同性戀,也不像你欣賞的古希臘文化,對同性戀持鼓勵態度。儒家是寬容的,是以道德人品而不是以 性取向來評判人的。《左傳》中有個著名的同性戀故事,你知道嗎?」 「您說的是魯昭公的公子?」 「對,就是他。《左傳》講得很清楚,哀公十一年,魯國抵抗齊國入侵。魯昭公的兒子公為與他的嬖童,也就是他的同性情人汪錡,奮不顧身參加戰鬥,為國捐軀。孔子認為,汪錡能夠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就應該向他致敬。《禮記》中也記載了此事,只是隱去了汪錡的同性戀身份罷了。我對修己說,你們可以私下同居,但不要披婚紗走進教堂。當然,異性戀者應該理解同性戀者,要相互尊重,互不侵越,和諧相處,以體現『和同精神』。」 他小心地問道:「先生回國任職,修己也會跟著回去嗎?」 程先生說:「他自己做主,我想他不會在濟州長住的。任何地方,住久了,他都會橫挑鼻子豎挑眼。你讓他住到月亮上,他也會對嫦娥心生不滿的,對吳剛也會不滿的。」 這就好。他聽見自己說,這樣的人回去,對誰都是個麻煩。 程先生突然說:「說到了月亮,我要給你看一首詩。」 原來,程先生已經寫好了一首詩,讓他帶給葛道宏校長。程先生幽默地說道:「我在詩中爬上了高樓,也就是你帶來的圖冊中的巴別。樓真高啊,我到現在還有點頭暈。聽說你的那個籌備處就設在巴別的樓 頂?好啊。弄斧要上班門,望遠還須登高。」他本想給程先生說明,那幢樓不叫巴別,而叫逸夫樓,但他沒說。程先生又說:「好在巴別沒有白爬,因為看到了月亮。」 夢裡依稀還舊城,雪中咿呀辭桴樓。 鏡湖春雨晚來急,巴別秋月一纖鉤。 程先生說:「無甚勝意,湊韻罷了。」 程先生另外還拿出了一份禮物,用盒子裝著。那手禮要送給誰呢?他沒有想到,竟是讓他轉交給費鳴的。 「昨天,我給你們的葛道宏打了個電話。」程先生說,「禮節嘛。你捎來的那封信里,有他的電話。他說,任何時候給他打電話都行。他告訴我,為了支持儒學研究院,他把最得力的助手,一個名叫費鳴的人,派到了儒學研究院,給你做幫手。他說,費鳴把我的書全都讀了,還寫了很多筆記。我教過的學生,何止百千,還沒有幾個人敢說把我的書全都讀了。這個費鳴不簡單。葛校長還說,你捎來的那些乾梅花,就是費鳴準備的。費鳴怎麼知道我喜歡梅花茶?還不是看了我的一篇小文章。那篇小文,多年前登在台灣的《聯合早報》上,講到當年老宅有一株梅樹。宅子很大,家父晚年講它像個大觀園。沒那麼大,充其量也就怡紅院那麼大吧。芭蕉和西府海棠倒是栽過的。芭蕉總也長不好,鏟掉了。有一年走水,西府海棠被燒死了。那株梅樹倒是活了下來,很高,高到屋檐。梅樹下面,養著濟哥。」 濟哥就是濟州蟈蟈。程先生幼年養過蟈蟈,只要談起往事,就常常講到濟哥。他有點愧疚,因為他答應過,下次見面時,一定給先生帶兩隻濟哥過來。唉,我把這事全忘到腦後了。這會,他又聽程先生說:「梅花泡茶,止咳、止瀉、生津。世上大概也只有我用梅花泡茶。來而不往非禮也。他以梅花相贈,我以剪子相送。梅花,要用剪子剪的,所謂『一剪梅』。」 「這剪子——」 「對,這剪子,既可以剪梅,也可以剪髮。」程先生說。 程先生說話的時候,手裡一直拿著那把剪子。 應物兄家裡也有一把這樣的剪子,也是程先生送給他的,是他結束訪學時獲贈的紀念品。程先生的所有弟子,手中都有這麼一把剪子,而且都知道剪子背後的故事,都會從不同角度理解那把剪子和剪子背後的故事。 在美國的華裔人士當中,程先生與李政道先生認識最早。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他們相識於普林斯頓大學。程先生年輕的時候喜歡演戲,參加過普林斯頓的學生歌舞團,那是個爵士歌舞團——程先生至今腰肢柔軟,可能就跟當時的訓練有關。李政道先生喜歡藝術,曾看過他的歌舞,兩個人就此相識。很多年後,他們在歡迎中國領導人訪美的午宴上再次相逢了。就是這一次,程先生知道了李政道先生的一個習慣,就是喜歡自己理髮。原來,李政道先生幾十年不變的髮型,都是自己理出來 的?李政道先生說:「這很簡單,只要有兩隻手,一把剪子,就可以完成了。比較困難的是腦後的部分,需要用食指和中指夾住頭髮,再用另一隻手握住剪子,緩緩推過去。」 午宴之後,他們難得輕閑地到波托馬克河邊散步。潮平岸闊,春風拂面,櫻花正在盛開。跟所有上了年紀的人一樣,他們談話的主題是時間。李政道先生提到了一個概念:「Timeon」。 「Timeon?」 「用中文來說,就是『時間子』。『子』是孔子的『子』,老子的『子』。『時間子』是一種特殊的、與時間的存在有密切關係的粒子。每個人都知道時間是不可逆的,是不會倒退的。可是為什麼不能倒退呢?『時間子』的理論就是探討這個問題的。」 「是啊,如果可以倒退,孔子也就不會感慨了:逝者如斯夫!」 「我的理論就是要證明孔夫子的這句話。」 「在自己頭上動剪子,要考慮到對稱和不對稱。鬢角要對稱,但不能完全對稱。只有基本對稱而又不完全對稱,才構成了美。你的宇稱不守恆定律,跟你常年自己理髮有關係呢。」 「我也沒想那麼多。起初是因為窮,理不起,後來是因為養成了習慣。」 後來他們談到了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關係問題。他們都認為,它們可以互相影響,類乎藝術與科學的關係。用李政道的話說,越往前走,藝術越要科學化,同時科學也要藝術化;兩者從山麓分手,回頭又在山頂匯合。 在後來的教學生涯中,程先生經常會向學生提到李政道給自己理髮的故事。那可不是幾根頭髮的問題。程先生認為,李政道先生給自己理髮,體現的是君子固窮的美德,體現的是孔子的躬行踐履精神,孔子終生都在實現其「有恆」的價值理念,哪怕是在「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極端困境中。程先生幽默地說,腦後的頭髮,對於給自己理髮的人來說就是極端困境的寫照。程先生也提到,他後來也買了一把剪子,但是,別說腦後的部分了,額前的部分就處理不好:明明是沖著頭髮去的,刀尖卻滑向了頭皮,又滑向了耳尖,差點把耳尖剪出豁口。 「知易行難啊。」程先生說,「但如果從年輕時候做起呢?」 現在,看著那把剪子,應物兄想,將剪子送給從未見過的人,這對程先生來說,應該是第一次吧? 程先生說:「這個人,你用著合適嗎?」 他回答說:「他是葛道宏的人。」 程先生說:「到了儒學研究院,他就是研究院的人了。」 他想岔開話題,就對程先生說:「先生對不起,這次來得急,沒把濟哥給您帶來。」 程先生說:「天太冷,帶過來也死了。螽斯也。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5] 。鳳凰嶺的濟哥,天下第一。多年沒聽濟哥叫了。好聽得不得了,聞之如飲清泉,胸中有清韻流出。」 「先生,等您回國,我一定讓您聽見濟哥叫。」 黃興又把他送到了機場。分手的時候,黃興送給他幾盒錄音帶,那是程先生與黃興交談的一些錄音。黃興希望他能幫他把錄音帶整理出來。 「為何不讓修己整理呢?」 「修己說,程先生與我說的話,沒有一點思想含量。吃我的飯,卻敢這麼小瞧我。你說,我沒讓他滾開,他是不是得感謝上帝?」 [1] 自行車。 [2] 見〔晉〕何劭《王弼傳》。 [3] 孔子教導我們說,婚姻是政體的根基。 [4] 這種禮是政體的根基。 [5]gratiosa)。 見《詩經·國風·周南·螽斯》。螽斯是蟈蟈的古稱,學名叫短翅鳴螽(Gampsocleis
忘憂書屋 > > 應物兄 > 23.第二天
回目錄:應物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