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二章
6.片廠
四十年的故事都是從去片廠這一天開始的。前一天,吳佩珍就說好,這天要帶王琦瑤去片廠玩。吳佩珍是那類粗心的女孩子。她本應當為自己的丑自卑的,但因為家境不錯,有人疼愛,養成了豁朗單純的個性,使這自卑變成了謙虛,這謙虛里是很有一些實事求是的精神的。由這謙虛出發,她就總無意地放大別人的優點,很忠實地崇拜,隨時準備奉獻她的熱誠。王琦瑤無須提防她有妒忌之心,也無須對她有妒忌之心,相反,她還對她懷有一些同情,因為她的丑。這同情使王琦瑤變得慷慨了,自然這慷慨是只對吳佩珍一個人的。吳佩珍的粗心其實只是不在乎,王琦瑤的寬待她是心領的,於是加倍地要待她好,報恩似的。一來二去的,兩人便成了最貼心的朋友。王琦瑤和吳佩珍做朋友,有點將做人的重頭推給吳佩珍的意思。她的好看突出了吳佩珍的丑;她的精細突出了吳佩珍的粗疏;她的慷慨突出的是吳佩珍的受恩,使吳佩珍負了債。好在吳佩珍是壓得起的,她的人生任務不如王琦瑤來的重,有一點吃老本,也有一點不計較,本是一身輕,也是為王琦瑤分擔的意思。這麼一分擔,兩頭便達到平衡,友情逐日加深。
吳佩珍有個表哥是在片廠做照明工,有時來玩,就穿著釘了銅扣的黃咋嘰制服,有些炫耀的樣子。吳佩珍本來對他是不在意的,拉攏他全是為了王琦瑤。片廠這樣的地方是女學生們心嚮往之的地方,它生產羅曼蒂克,一種是銀幕上的,人所周知的電影;一種是銀幕下的,流言蜚語似的明星軼事。前者是個假,卻像真的;後者是個真,倒像是假的。片廠里的人生啊,一世當作兩世做的。像吳佩珍這樣吃得下睡得著的女孩子,是不大有夢想的,她又只有兄弟,沒有姐妹,從小做的是男孩的遊戲,對女孩子的竅門反倒不在行了。但和王琦瑤做朋友以後,她的心卻變細了。她是將片廠當作一件禮物一樣獻給王琦瑤的。她很有心機的,將一切都安排妥了,日子也走下了,才去告訴王琦瑤。不料王琦瑤卻還有些勉強,說她這一天正好有事,只能向她表哥抱歉了。吳佩珍於是就一個勁兒地向王琦瑤介紹片廠的有趣,將表哥乎日里吹噓的那些事迹都搬過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事情一時上有些弄反了,去片廠倒是為了照顧吳佩珍似的。等王琦瑤最終拗不過她,答應換個日子再去的時候,吳佩珍便像又受了一次思,歡天喜地去找表哥改日子。其實這一天王琦瑤並非有事,也並非對片廠沒興趣,這只是她做人的方式,越是有吸引的事就越要保持矜持的態度,是自我保護的意思,還是欲擒敵縱的意思?反正不會是沒道理。吳佩珍要學會這些,還早著呢。去找表哥的路上,她滿心裡都是對王琦瑤的感激,覺得她是太給自己面子了。
這表哥是她舅舅家的孩子。舅舅是個敗家子,把杭州城裡一爿繭行吃空賣空,就離家出走,也不知去了什麼地方。她母親平素最怕這門親戚,上門不是要錢就是要糧,也給過幾句難聽話,還給過幾次釘子碰,後來就漸漸不來了,斷了關係。忽有一日,那表哥再上門時,便是穿著這身釘了銅扣的黃咋嘰制服,還帶了兩盒素點心,好像發了個宣言似的。自此,他每過一兩月會來一次,說些片廠里的趣事,可大家都淡淡的,只有吳佩珍上了心。她接了地址去到肇嘉浜找表哥,一片草棚子里,左一個岔,右一個盆,布下了迷魂陣。一看她就是個外來的,都把目光投過去,待她要問路時,目光又都縮了回去。等她終於找到表哥的門,表哥又不在,同他合住的也是一個青年,戴著眼鏡,穿的卻是做工的粗布衣服,讓她進屋等。她有點窘,只站在門口,自然又招來好奇的目光。天將黑的時候,才見表哥七繞八拐地走來,手裡提著一個油浸浸的紙包,想是豬頭肉之類的。她回到家裡,已經開晚飯了,她還得編個謊搪塞她父母,也是煞費了苦心。可她無怨無艾,洗腳時看見腳底走出的泡,也覺得很值得。這晚上,吳佩珍竟也做了個關於片廠的夢,夢見水銀燈下有個盛裝的女人,回眸一笑,竟是王琦瑤,不由感動得酸了。她對王琦瑤的感情,有點像一個少年對一個少女,那種沒有慾念的愛情,為她做什麼都肯的。她在黑漆漆的房間里睜著眼,心想:片廠是個什麼地方呢?
到了那一天,去往片廠的時候,吳佩珍的興奮要遠超過王琦瑤,幾乎按捺不住的。有同學問她們去哪裡,吳佩珍一邊說不去哪裡,一邊在王琦瑤的胳膊上擰一下,再就是拖著王琦瑤快走,好像那同學要追上來,分享她們的快樂似的。她一路聯噪,引得許多路人回頭側目,王琦瑤告誡幾次沒告誡住,最後只得停住腳步,說不去了,片廠沒到,洋相倒先出夠了。吳佩珍這才收斂了一些。兩人上車,換車,然後就到了片廠。表哥站在門口正等她們,給她們一人一個牌掛在胸前,表示是廠里的人,便可以隨處亂走了。她們掛好牌,跟了表哥往裡走。先是在空地上走,四處都扔了木板舊布;還有碎磚破瓦,像一個垃圾場,也像一個工地。迎面來的人,都匆匆的,埋著頭走路。表哥的步子也邁得很快,有要緊事去做似的。她們兩人被甩在後頭,互相拉著手,努力地加快步子。下午三四點的太陽有點人意闌珊的,風貼著地吹,吹起她們的裙擺。兩人心裡都有些暗淡,吳佩珍也沉默下來。三人這樣走了一陣,幾百步的路感覺倒有十萬八千里的樣子,那兩個跟著的已經沒有耐心。表哥放慢了腳步與她們拉扯片廠里的瑣事,卻有點不著邊際的。這些瑣事在外面聽起來是真事,到了裡面反倒像是傳聞,不大靠得住了,兩人心裡又有些恍惚。然後就走進了一座倉庫似的大屋,一眼望過去,都是穿了制服的做工的人走來走去,爬上爬下,大聲吹喝著。類似明星的,竟一個也見不著。她們跟著表哥一陣亂走,一會兒小心頭上,一會兒小心腳底,很快就迷失了方向。頭上腳下都是繩索之類的東西,燈光一個」明一片暗的。她們好像忘記了目的,不知來到了什麼地方,只是一心·意地走路。又好像走了十萬八千里,表哥站住於腳,讓她們就在這邊看,他要去工作了。
她們站的這塊地方,是有些熙攘的,人們都忙碌著,從她們的身前身後走過。好幾次她們覺得擋了別人的路,忙著讓開,不料卻撞到另一人的身上。而明星樣的人還是一個不見。她們惴惴的,心想是來錯了,吳佩珍更是愧疚有加,不敢看王琦瑤的臉色。這時,燈光亮了,好像有幾個太陽相交地升起,光芒刺眼。她們這才看見面前是半間房間的擺設。那三面牆的房間看起來是布景,可裡頭的東西樣樣都是熟透的。床上的被子是七成新的,煙灰缸里留有半截煙頭的,床頭柜上的手絹是用過的,揉成了一團,就像是正過著日子,卻被拆去了一堵牆,揪出來示眾一般。看了心裡有點歡喜,還有點起膩。因她們站的遠,聽不見那裡在說什麼,只見有一個穿睡袍的女人躺在床上,躺了幾種姿勢,一回是側身,一回是仰天,還有一回只躺了半個身子,另半個身子垂到地上的。她的半透明的睡袍裹著身子,床已經皺了,也是有點起膩的。燈光暗了幾次,又亮了幾次。最後終於躺定了,再不動了,燈光再次暗下來。再一次亮起的,似與前幾次都不同了。前幾次的亮是那種敞亮,大放光明,無遮無擋的。這一次,卻是一種專門的亮,那種夜半時分外面漆黑裡面卻光明的亮。那房間的景好像退遠了一些,卻更生動了一些,有點熟進心裡去的意思。王琦瑤注意到那盞布景里的電燈,發出著真實的光芒,蓮花狀的燈罩,在三面牆上投下波紋的陰影。這就像是舊景重視,卻想不起是何時何地的舊是。王琦瑤再把目光移到燈下的女人,她陡地明白這女人扮的是一個死去的人,不知是自殺還是他殺。奇怪的是,這情形並非明慘可怖,反而是起膩的熟。王琦瑤著不清這女人的長相,只看見她亂蓬蓬的一頭捲髮,全堆在床腳頭,因她是倒過來腳頂床頭,頭抵床腳地躺著,拖鞋是東一隻,西一隻。片廠里鬧哄哄的,貨碼頭似的,「開麥拉」「OK」的叫聲此起彼伏,唯有那女人是個不動彈,千年萬載不醒的樣子。吳佩珍先有些不耐煩,又因為有點膽大,就拉王琦瑤去別處看。
下一處地方是拍打耳光的,在一個也是三面牆的飯店,全是西裝革履的,卻衝進一個窮漢,進來就對那做東的打耳光。作派都有點滑稽的,耳光是打在自己手*,再貼到對方的臉上,卻天衣無縫的樣子。吳佩珍喜歡看這個,往複了多少遍都看不厭,直說有趣。王琦瑤卻有些不耐煩,說還是方才那場景有看頭,是個正經的片子,不像這,全是插科打諢,猴把戲一樣的。兩人又回到方才那棚里,不料人都散了,那床也挪開了,剩幾個人在地上收拾東西。她們疑心走錯了地方,要重新去找,卻聽表哥叫她們,原來,收拾東西的人裡頭就有表哥。他讓她們等一會兒,再帶她們去別處逛,今日有一個擁在做特技呢!她們只得站在一套乾等。有人問表哥她們是誰,表哥說了,又問她們在哪個學校讀書,表哥說不上來,吳佩珍自己說了,那人就朝她們笑,一口白牙齒在暗中亮了一下。過後,表哥告訴她倆,這人是導演,在外國留過學的,還會編劇,今天拍的這戲,就是他自編自導的。說罷,就帶上她們去看拍特技,又是煙又是火,還有鬼的。也都是底下的工人在折騰,留給演員去做的事,只一眨眼。吳佩珍又要表哥帶她們去看明星,表哥卻面露難色,說今天哪個擁都沒拍明星的戲,說這明星的戲不是哪天都有的,也不是想排哪天就排哪天的,要隨著明星的意思。吳佩珍便揭底似地說:你不是講每天都可看見誰誰誰的?王琦瑤見表哥臉上下不來,就圓場道:下回再來吧,天也黑了,家裡人要等了!表哥這就帶了她們往外走,路上又遇見那導演一回,竟還記得她們,叫她們某某中學的女學生,很幽默的,兩人都紅了臉。
回去的電車上,兩人就有些懶得說話,聽那電車的噹噹聲。電車上有些空,下班的人都到了家,過夜生活的人又還沒有出門。那片場的經驗有些出人意外,說不上是掃興還是盡興,總之都是疲乏了。吳佩珍本來對片廠沒有多少準備,她的嚮往是因王琦瑤而生的嚮往,她自然是希望片廠越精彩越好,可究竟是什麼樣的精彩,心中卻是沒數的,所以她是要看王琦瑤的態度再決定她的意見。片廠給三符瑤的感想卻有些複雜。它是不如她想像中的那樣神奇,可正因為它的平常,便給她一個唾手可得的印象,唾手可得的是什麼?她還不知道。原先的期待是有些落空,但那期待里的緊張卻釋然了。從片廠回來幾天,她都沒什麼表示,這使吳佩珍沮喪,以為王琦瑤其實是不喜歡片廠這地方,去片廠全是她多此一舉。有一日,她用作懺悔一樣的口氣對王琦瑤說,表哥又請她們去片廠玩,她拒絕了。王琦瑤卻轉過瞼,說:你怎麼能這樣不懂道理,人家是一片誠心。吳佩珍瞪大了眼睛,不相信地看著她,王琦瑤被她看得不自在,就轉回頭說:我的意思是不該不給人家面子,這是你們家的親戚呀!這一回,連吳佩珍都看出王琦瑤想去又不說的意思了,她非但不覺得她作假,還有一種憐愛。動中生起,心想她看上去是大人,其實還是個孩子呀!這時候,吳佩珍對王琦瑤的心情又有點像母親,包容一切的。
從此,片廠就變成她們常去的地方。拍電影的竅門懂得了不少,知道那拍攝完全不是按著情節的順序來的,而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分別拍了,最後才連成的。拍攝的現場又是要多破爛有多破爛,可是從開麥拉里攝取的畫面總是整潔美妙。炙手可熱的大明星她們也真見著了一二回,到了鏡頭面前,也是道具一般無所作為的。那電影的腳本則是隨意地改變,一轉眼死人變活人的。她們鑽進電影的幕後,摸著了奧秘的機關,內心都有一些變化。片廠的經驗確是不尋常的經驗,它帶有一些人生的含義。尤其在她們那個年齡,有些虛實不分,真偽不辨;又尤其是在那樣的時代,電影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
7開麥拉
王琦瑤知道了,拍電影最重要最關鍵的一瞬,是「開麥拉」的這一瞬,之前全是準備和鋪墊,之後呢?則是永遠的結束。她看出這一聲「開麥拉」的不同尋常的意義,幾乎是接近頂點的。那導演有時讓她們看鏡頭,鏡頭總是美妙,將雜亂和邋遢都濾去了。還使暗淡生輝。鏡頭裡的世界是另一個,經過修改和製作,還有精華的意思。那導演已成為熟人,她們見他不再臉紅。有幾回,表哥不在片廠,她們便直接找他。他自作主張的,喊她們一個叫「珍珍」,一個叫「瑤瑤」,好像她們成了他戲裡的角色似的。他背地裡和片廠的人說,珍珍是個丫頭相,不過是榮國府賈母身邊的粗使丫頭,傻大姐那樣的;瑤瑤是小姐樣,卻是員外家的小姐,祝英台之流的。他把吳佩珍當小孩子看,喜歡逗她,開些玩笑;對王琦瑤則說有機會要讓她上一回鏡頭。因她的眉眼有些像阮玲玉,趁著人們對阮玲玉的懷念,說不定能捧出一顆明星,也是帶點玩笑的意思,卻含蓄得多。王琦瑤當然也不會認真,只是有點喜歡自己和阮玲玉的相像。可是有一日,導演竟真的打電話到家裡,讓她去試一試鏡頭。王琦瑤心怦怦跳著,手心有點發涼,她不知道這是不是個機會,她想,機會難道就是這般容易得的嗎?她不相信,又不敢不信,心裡有些掙扎。她本是想不告訴吳佩珍,一個人悄悄地去,再悄悄地回,就算沒結果,也只她自己知道,好比沒發生過的一樣。可臨到那一天,她還是告訴了吳佩珍,要她陪自己一起去,為了壯膽子。晚上她沒睡好,眼睛下有一片青暈,下巴也尖了一些。吳佩珍自然是雀躍,浮想連翩,轉眼間,已經在策劃為王琦瑤開記者招待會了。王琦瑤聽她聒噪;便又後悔告訴了她。這一天的課,兩人都沒上好,心不知飛到哪裡去了。終於放學,兩人便蜇出校門,上了電車。這時間的電車,多是些家庭主婦般的女人,小手裡拎著布袋,身上的旗袍是有皺痕的,腿後的絲襪也沒對準縫,偏了那麼一點,頭髮或是蓬亂,或是理髮店剛出來戴了一頂盔似的,臉上表情也是木著的,萬事俱不關心的樣子。電車在軌道里嘔眶噹噹地走,也是漠然的表情。她們倆卻是這漠然里的一個活躍,雖然也是不作聲,卻是有著幾百年的大事在醞釀的。下午三點鐘的馬路,是有疲憊感的,心裡都在準備著結束和換班了。太陽是在馬路西面的樓房上,黃熟的顏色。她們倆倒好像是去開始這一天的,心裡有著許多等待。
導演先將她倆領進化妝室,讓一個化妝師來給王琦瑤化妝。王琦瑤從鏡子里看見自己的形象,覺得自己的臉是那麼小,五官是那麼簡單,不會有奇蹟發生的樣子,不由頹喪起來。她由化妝師擺弄,聽天由命的表情,有一段時間,她閉起眼睛不去看鏡子。她感到十分的難堪,恨不得這一切早點結束;她還有些神經過敏,認為那化妝師也是恨不得早點結束,手的動作難免急躁和粗暴的。她睜開眼睛再看鏡子,鏡子里的自己是個尷尬的自己,眼睛鼻子都是不得已的樣子。化妝室的光是充足的平均分配的光,沒有抑揚頓挫,看上去都有些平鋪直敘的。王琦瑤對自己沒有信心了,反倒是豁出去地,睜大眼睛看那化妝師的手法,看看自己一點一點變得不是自己,成了個陌生人。這時,她倒平靜下來,心清也鬆弛了,等那化妝師結束工作走開時,她甚至還生出幾分幽默感同吳佩珍開玩笑。吳佩珍說她簡直像是嫦娥下凡,她就說嫦娥也是月餅盒上的嫦娥,於是兩人都笑。一笑,表情舒展了,脂粉的顏色里有了活氣,便生動起來。再看那鏡子里的美人,也不那麼生分和隔膜了。不一會兒,導演就派人來招呼她去,吳佩珍自然尾隨著。棚里燈架都支好了,那吳佩珍的表哥在一個高處朝著她笑,導演卻變得很嚴肅,六親不認似地,指定她坐在一個床上,是那種寧式眠床,有著高大的帳篷,架上雕著花,嵌著鏡子,是鄉下人的華麗。導演告訴她,她現在是一個舊式婚禮中的新娘,披著紅蓋頭,然後有新郎信來揭蓋頭,一點一點露出了臉龐。導演規定她是嬌羞的,嫵媚的,有憧憬又有擔憂的,一古腦兒交給她這些形容詞,全要做在一張臉上。王琦瑤雖是點頭,心卻茫然,還恍恍的,不知從何著手。可此時她只是一個豁出去,反倒是很鎮定,竟能注意到周圍,聽見有鄰近棚里傳出來的「開麥拉」的叫聲。
接著,一塊紅蓋頭蒙上來了,眼前陡地暗了。這時,王琦瑤的心才擂鼓似地跳起來。她領悟這一時刻的來臨,心生畏懼,膝蓋微微地打顫。燈光開明,眼前的暗變成了溶溶的紅色,雖是有光,卻是不明就裡的光。王琦瑤發熱似的,寒顫沿了膝蓋升上去,牙齒都磕碰起來。片廠里的神奇在光里聚集和等候著。有人走過來,整理她的衣服,又走開了,帶來一陣風,紅蓋頭動了一下,撫著她的臉,是這一下午的緊張里的一個溫柔。她聽見四周圍一連串的「OK」聲,是速進的節奏,有幾分激越的,齊心奔向一個目標的,最終是一聲「開表拉」。王琦瑤的呼吸屏住了,透不過氣來,她聽見開麥拉走片的機械聲,這聲音蓋住了一切,她完全忘記了她該做什麼了。當一隻手揭去紅蓋頭的時候,她陡然一驚,往後縮了一下,導演便嚷了一聲停。燈光暗下,紅蓋頭罩上,再從頭來起。
再一遍來起就有些人事皆非了。很多情景遠去了,不復再現,本來也是幻覺一樣的東西。王琦瑤清醒過來,寒顫止住了,心跳回復正常。紅蓋頭裡的暗適應了,能辨出活動的人影。燈光亮起,是例行公事的,一連串「OK」也是例行公事,那一聲「開麥拉」雖是例行公事,也是權威性的,有一點不變的震撼。她開始依著導演的交代在臉上作準備,卻不知該如何嬌羞,如何嫵媚,如何有憧憬又有擔憂。喜怒哀樂本來也沒個符號,連個照搬都沒地方去搬的。紅蓋頭搞起時,她臉上只是木著,連她天生就有的那嫵媚也木住了。導演在鏡頭裡已經覺察到自己的失誤,王琦瑤的美不是那種文藝性的美,她的美是有些家常的,是在客堂間里供自己人欣賞的,是過日子的情調。她不是興風作浪的美,是拘泥不開的美。她的美里缺少點詩意,卻是忠誠老實的。她的美木是戲劇性的,而是生活化,是走在馬路上有人注目,照相館櫥窗里的美。從開麥拉里看起來,便過於平淡了。導演不覺失望,他的失望還有一點為王殤瑤的意思,他想,她的美是要被埋沒了。後來,為了補償,他請一個攝影的朋友,為王琦瑤拍了一些生活照,這些生活照果真情形大異,其中一張還用在了《上海生活》的封二,以「滬上淑暖」為題名。
試鏡頭的經歷就這樣結束了,這是片廠里的小事一樁。王琦瑤從此不再去片廠了,她是想把這事淡忘,最好是沒發生過。可是罩著紅蓋頭,燈光齊明的情景卻長在了心裡,眼一閉就會出現的。那情景有一種莫測的悸動,是王琦瑤平靜生活中的一個戲劇性的片刻。這一片刻的轉瞬即逝,在王琦瑤心裡留下一筆感傷的色彩。有時放學走在回家的路上,會有一點不期然的東西喚起去試鏡頭的那個下午的記憶。王琦瑤這年是十六歲,這事情使她有了滄桑感,她覺得自己已經不止十六歲這個歲數了。她還有點躲避吳佩珍,像有什麼底細被她窺伺了去似的。放學吳佩珍約她去哪裡,十有九次她找理由拒絕。吳佩珍有幾次上她家找她玩,她也讓娘姨說不在家推了。吳佩珍感覺到王琦瑤的迴避,不由黯然神傷。但她卻並不喪失信心,她覺得無論過多少日子,王琦瑤終究會回到她的身邊。她的友情化成虔誠的等待,她甚至沒有去交新的女朋友,因不願讓別人侵佔王琦瑤的位置。她還隱約體會到王琦瑤迴避的原委,似乎是與那次失敗的試鏡頭有關,她也不再去片廠了,甚至與表哥斷了來往。這次試鏡頭變成她們兩人的傷心事,都懷有一些失敗感的。後來,她們逐漸變得連話也不大講了,碰面都有些尷尬地匆匆避開。當她們坐在課堂的兩頭,雖不對視,可彼此都感覺到對方的存在,有一種類似同情的氣氛在她們之間滋生出來。去片廠的事情是以一聲「開麥拉」告終的,這有一種電影里稱作「定格」的效果,是一去不返,也是記憶永存。如今,課餘的生活又回復到老樣子,而老樣子裡面又是有一點新的被剝奪,心都是有點受傷的,傷在哪裡,且不明白的。本來見風就是雨的女子學校,對這回王琦瑤試鏡頭的事,竟無一點聲氣,瞞得緊緊的。兩人雖然沒互相叮囑,卻不約而同地緘口不提。其實在一般女學生看來,能為導演看上去試一回,已是足夠的光榮,成功則是奢望中的奢望。這也是王琦瑤她們原先的想法,可一旦走到了那一步,情形便不是舊時舊地,人也不是舊人,是付出過代價的,有些損失的。若非是吳佩珍這樣將心比心的旁觀者,是體嘗不到這番心境的。
8.照片
導演為拍照片的事打電話給王琦瑤,是在一個月之後了。聽到導演的電話,王琦瑤的口氣不自主就變得生硬起來,還有點諷刺地,問他有何貴幹。導演說有一朋友叫程先生的,是個攝影師,想替她拍些照片。王琦瑤說,她是並不上相的,還是請程先生找別人吧!導演笑道:瑤瑤生氣了!王琦瑤就不好意思再推了。過了一天,那程先生自己來電話約好時間和地方,到時候,王琦瑤遵程先生吩咐,帶上自己的幾件旗袍和裙裝,按著他給的地址去了。程先生住在外灘的一幢大樓,頂上的一層,房間是重新隔過的,裝修成一個照相間,拉著布幔,有一些布景,歐洲的城堡,亭台樓閣什麼的。裡邊另有暗房和化妝室。程先生是個二十六歲的青年,戴著金絲邊近視眼鏡,白襯衫束在用帶西裝褲里,很精幹的樣子。他讓王琦瑤進化妝間修飾一下,自己在外面布燈。王琦瑤從化妝間的窗戶看見了外灘,白帶子似的一條。星期天的上午,太陽格外的好。海關大鐘噹噹地敲著,聲音在空氣里散開,聽起來是曠遠的意境。江邊的人是如豆的大小,亮晶晶地移動。王琦瑤的眼睛從窗外移回來,忽有些茫然的,不知自己來這裡是為什麼。她無意地抑制了自己的希望,不讓這希望漫生漫長。她已是受過打擊的,心裡難免有點灰。她其實無意地也欣賞著自己的希望成灰,顧影自憐的。到程先生這裡來,她對自己說是照顧導演的面於,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她自己是無所謂。她很無所謂地打量鏡子里的自己,塗了點唇膏,也懶得換衣服,就這麼走出了化妝間。
程先生已經布置好了,背景是一幅橙色的布幔,布幔前是一個花幾,几上是白色的馬蹄蓮。他請王琦瑤站到見旁去,退幾步又進幾步地端詳著。王琦瑤也是以無所謂的表情接受這樣端詳,並無窘色,曾經滄海的樣子,不過也是天真的「曾經滄海」,暗底里使勁,有些誇張的。程先生的眼光和導演是不同的,導演要的是性格,程先生只要美。性格是要去塑造什麼,美卻沒有這任務。在程先生眼裡,王倚聯幾乎無可挑剔,是個標準美人,每個角度都有每個角度的美。她又不是拍慣照片的那樣,有著無可矯正的壞毛病。是一張白紙,想畫什麼圖畫就畫什麼圖畫。她卻也不是不大方,並不忸怩的。她的大方是有試鏡頭的經歷作底的,也是有過鍛煉。因是失敗的鍛煉,她的大方里便有了一點謙遜和靦腆,是楚楚動人的。程先生心裡很滿意導演朋友的推薦。他這個照相間里記不清來過多少美人了,都是程式化的,已經完成的照片似的,他只是在複製而已。這時,他內心竟有一些地激動,這情緒似乎傳達給了王琦瑤,當燈光亮起時,她竟也生出一點無名的希望。這希望是退一步希望,還是崛起的。程先生的照相間自然是比不上片廠,有些小兒科的,氣氛是冷清的氣氛,可它卻也是認真的,誠實的,從小處做起,奮發的,使人願意合作的。王琦瑤不由地收起那無所謂,流露出一些興趣和熱情。
像王琦瑤這樣知道自己長得漂亮的女孩,無論有多麼老實,都免不了是作態的。在這樣的年齡,這作態又往往不高明,或是過火,或是錯位,結果反而遜色。王琦瑤卻是個不犯錯誤的例外。她比較聰敏,天生有幾分清醒,片廠的經歷又增添了見識,這就使她比較含蓄和沉著。要說作態,她也有,是不作態的作態,以抑代揚,特別適合照片的表現。程先生欲罷不能地,拍了又拍,王琦瑤也有如魚得水之感。她有些熱,眼睛亮亮的,面色姣好。她所攜帶的各款衣服都挨次輪過,程先生的布景也挨次輪過,她一會地變成外國的女郎,一會兒是中國的小姐。等最後拍完,她回到化妝間換衣服時,天已正午。黃浦江閃閃發光,江面有一點一點金銀斑,是飛翔的水鳥。汽車駛過江邊,駛進背陰的幽暗的直街,大樓底下的直街像峽谷之間的溝渠。她從容仔細地重新穿上來時的衣服,將其餘的一件件疊好,收起。她心情很明凈,拍過的照片她不再去想,當它是樁沒結果的事情。她拿好東西離開化妝間時,心想,這扇面朝外灘的窗倒是有意思的。這扇窗正好在樓的角上,也就是在沿江馬路和狹窄的直馬路的直角上,又是高處,可眼觀六路的。她走出化妝間與程先生道了再見,出門到了走廊,然後按下電梯的鈕。電梯悄無聲息地上來,她走進去,回過身時,看見程先生站在門邊,正目送她。
後來被《上海生活》選為封二的照片是她穿家常花布旗袍的一張。她坐在一具石桌邊的石凳上,臉微側,好像在與照片外的人作交談,人家說她聽的姿態。背後是一具圓窗,有花葉枝蔓的影,一看便是紙板畫的景。雖是做的室外的是,光卻是室內的人造的光。她那姿態也是擺出來的,就算是交談也是供展覽的交談。這張照片其實是最尋常的照片,每個照相館櫥窗里都會有一張,是有些俗氣的,漂亮也不是絕頂的漂亮。可這一張卻有一點鑽進入心裡去的東西。照片里的王琦瑤只能用一個字形容,那就是乖。那乖似乎是可著人的心剪裁的,可著男人的心,也可著女人的心。她的五官是乖的,她的體態是乖的,她布旗袍上的花樣也是最乖的那種,細細的,一小朵一小朵,要和你做朋友的。景是假,光是假,姿勢是假,照片本身說到底就是一個大假,可正因為這假,其中的人倒變成個真人了。這人不是合夥一起假戲真做地欺人,而是假戲假做,老老實實,把底兜出來,坦言相告。照片上的王琦瑤,不是美,而是好看。美是凜然的東西,有拒絕的意思,還有打擊的意思;好看卻是溫和,厚道的,還有一點善解的。她看起來真叫舒服。她看起來還真叫親切,能叫得出名字似的。那些明星,模特兒確實光彩照人,可卻是兩不相干,你是你,她是她的。王琦瑤則入人肺腑。那照片的光也是仔細貼切,王琦瑤像是活的,眸子里映著人影,衣服指子都在動似的。這照片是收在家庭照相簿里,而不是裝上玻璃框掛在牆上作偶像用的。這照片倘若要去做廣告,那也是做的味之素、洗衣粉一類的,而不是夜巴黎香水、浪琴坤表。這照片是實惠的情調,沒有一點奢華,有一點艷麗,也是俗麗,有一點甜蜜,也是桂花粥的甜蜜。它不是醒人耳目,過目不忘的,它是看過了就不去想,再看見還會再喜歡的,看不厭卻不是丟不下的。總之,它是適度,從容,有益無害的。《上海生活》選它作封里,是獨具慧眼。這照片與「上海生活」這刊名是那麼合適,天生一對似的,又像是「上海生活」的註腳。這可說是「上海生活」的芯子,穿衣吃飯,細水長流的,貼切得不能再貼切。
王琦瑤卻不知道為什麼刊登出來的是這張,許多精心設計,全神貫注的照片反而沒有中選。她甚至有點模糊,記不清這一張是怎麼拍下的,總之是不經意的一張。照片上的自己不是她喜歡的自己,有點鄉氣,還有點小家子氣,和她想像中的自己大不相似的,令她失望,還有些受打擊。雖然是高興事,可情緒卻低落了。她想,她難道是這樣經不起檢驗嗎?她想,一次試鏡頭是那樣,一次拍照又是這樣,都是不順心遂意似的。那本《上海生活》被她壓在枕頭底下,也不想多看。她心裡有說不出的沮喪,好像露了個丑。她簡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個什麼樣子,除了灰心,還惶惑不安。再坐到鏡子面前,就好比換了個立場,是重新審度的。她想這照片簡直是剝皮,要把人打散了重新來過。這「開麥拉」究竟是什麼東西,裡面另有一世人生嗎?王琦瑤又是一番惆悵生起。《上海生活》刊登照片並沒有帶給她多大的快樂,有一點也是雜拌的,百感交集,還不夠折磨人的。
這一回是瞞也瞞不住了,全校都知道了王琦瑤,還有別的學校的女學生跑來看王得瑤的。王琦瑤走到哪裡,都是有人住步回眸。女學生們就是這樣,就像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非要旁人說了才算數的。原先並不以王琦瑤為然的人,這回服氣了,倒是原先肯定王琦瑤的,現在反有些不服,存心要唱對台戲的。於是就有流言興起,說王琦瑤的表兄之類的在《上海生活》當差,走的是近水樓台。無論是艷羨的目光,還是無中生有的流言,全不在王琦瑤的心目中,因為在經驗上和覺悟上,王琦瑤都要超出她們一籌,所有的議論都是無稽之談。王琦瑤人在事中,心裡有的全不是那些。《上海生活》把她變成了女校的名人,師生皆知的,可她倒有些找不到自己似的,那照片就像是硬奪走她本來的面目,再塞給個不相干的,要不要也不由她。
9.「滬上淑媛」
「滬上淑媛」這名字是貼著王琦瑤起的。她不是影劇明星,也不是名門閨秀,又不是傾國傾城的交際花,倘若也要在社會舞台上佔一席之地,終須有個名目,這名目就是「滬上淑媛」。這名字是有點大同世界的味道,不存偏見,人人都有份權利的,王琦瑤則是眾望所歸。她旗袍上的花樣,成為流行的花樣;她的燙髮梢的短髮也成為流行的短髮,她給「滬上淑媛」這名字畫了一幅肖像。「滬上淑媛」是平常心裡的一點虛榮,安分守己中的一點風頭主義,它像一樁善舉似的,給每個人都送去一點幻想。一九四五年底的上海,是花團錦簇的上海,那夜夜歌舞因了日本投降而變得名正言順,理直氣壯。其實那歌舞是不問時事的心,只由著快樂的天性。櫥窗里的時裝,報紙副刊的連載小說,霓虹燈,電影海報,大減價的橫幅,開張志模的花籃,都在放聲歌唱,這城市高興得不知怎麼辦才好。「滬上淑媛」也是歡樂樂章,是尋常女兒的歌舞,它告訴人們,上海這城市不會忘記每一個人的,每一個人都有通向榮譽的道路。上海還是創造榮譽的城市,不拘一格,想像自由。它是唯恐不夠繁華,唯恐不夠榮耀,它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播種榮譽,真是繁花似錦。「滬上淑媛」這名字有著「海上升明月」的場景,海是人海,月是尋常人家月。
然而,就有照相館來請王琦瑤拍照。是在晚上,營業結束,母親讓娘姨陪著,挾著衣服包,乘一輛三輪車,去照相館。那照相間是要比程先生的正規,燈也多,有人專門負責照明布景,還有人幫她換衣化妝,三四個人圍著王琦瑤轉,有點眾星捧月的意思。這時候,樓下店門關上了,是靜的,門外的馬路也是靜的,幾重靜包圍,照相間里氣氛是有神聖感的。拉起布幔的後窗下,弄堂里有「火炮小心」的敲梆聲,像是另個世界傳來的。燈光照在身上,熱烘烘的有點烤,自己都可看見自己眼中的光芒似的。四周都是暗,暗中的世界也是另一個。在照相館櫥窗陳列出來的照片是要華麗得多,去參加晚會的裝束。但這華麗是大眾化的華麗,像婚紗出租似的,心都是各自的心。這明擺著是作假的華麗,眾所周知,倒也不騙人。這照相館櫥窗里的華麗也是懷了一些未圓的夢,淑媛的夢,還懷著爭取,也是淑媛的爭取。《上海生活》封二的王琦瑤是生活中的淑媛,那櫥窗里的王琦瑤是幻想中的淑媛,兩者都是真人。前者是入心的,後者是奪目的,各有各的歸宿。櫥窗里的王琦瑤,將那可人的乖藏進心裡去,把矜持做在臉上,比世人都站得高似的。她臉上是冷冷的,心裡卻是熱切的,想得到人們喜歡的。這是王琦瑤喜歡的自己,特別地合她口味,還給了她自信。那陳列她照片的櫥窗前,她是不再經過,這也是一個矜待。那大照片標出了她的名字,題為「滬上淑媛王琦瑤」,她的名字便隨風而走了。
王琦瑤卻依然故我。晚上拍照睡覺遲了,第二日早上也還準時到校。學校舉行思親會,要她上台給老校友獻花,她推給了別的同學。有好奇的同學問她照相的細節,她則據實回答,不渲染賣弄,也不放作深奧。她對人對事還和從前一樣,不搶先也不落後,保持中游,使那些生忌的女生也漸漸消除了成見,緩和下來。雖是一切照舊,心情其實是另一番了。過去的安守本分中是懷了一些委屈,還有些負氣的,如今卻是心甘情願。王琦瑤做人做得從容多了,這從容是有成功打底的。因是有收穫,所以叫她怎麼退讓她也是願意。照相館裡那些眾星捧月的晚上,足以照耀很多個平淡的白晝,有了那櫥窗里的亮相,無聲也是有聲。這就是王琦瑤高出一般女生的地方,她是比人多出一顆心的,確實是淑媛里的典範。王琦瑤總是安靜,以往的安靜是有些不得已,如今則有希望撐腰,前後兩種安靜,卻都是一個耐心。王琦瑤就是有耐心,她比人多出的那顆心就是耐心。耐心是百折不撓的東西,無論於得於失,都是最有用的。柔弱如王琦瑤,除了耐心還有什麼可作爭取的武器?無論是成是敗,耐心總是沒有錯的,是最少犧牲的。安靜也是淑媛的風采。王琦瑤什麼都放我,只有一樁舊日的東西是回不來了,那就是和吳佩珍的友誼。她們如今是比陌生人還要疏遠,陌生人是不必互相躲的,她們卻都有些躲。有王琦瑤照片的照相館,吳佩珍也是要繞道行的,連照片上的王琦瑤也不願見了。各自都有著說不出來的苦惱,想起來不免傷感。
現在,想取代吳佩珍位置的同學有好幾個,有的上門來邀王琦瑤一同去學校,有的課後約王琦瑤一同看電影。王琦瑤一律是不遠不近,不卑不亢。幾次下來,對方便也失了興趣,只得退回去了。這一日,王琦瑤在課本里發現一封信,打開看是一張請柬,另有一紙信箋,寫著一些女學生間流行的文字,表明對三符瑤的好感,很真誠地邀請她參加生日晚會,署名是蔣麗莉三個字。蔣麗莉向來與王琦瑤沒什麼往來,似乎也從來沒有過特別接近的朋友。她出身工廠主家庭,是班上同學中家境最好的之一。她功課一般,卻喜歡在課間看小說,終把眼睛看成了近視,戴著洋瓶底厚的眼鏡,那樣子越發不可接近。因受小說的影響,她的作文語句就分外濃艷,是哀情小說的翻版。王琦瑤接受邀請去赴晚會,一是不忍拂蔣麗莉的好意,二也是好奇。這好奇也是一半對一半,一半是沖著蔣麗莉,另一半是對了晚會。同學們中間流傳著蔣麗莉家的排場,她又從不帶人去她們家,就更顯得神秘了。這事要放在過去,無論怎樣的好奇,王琦瑤都只能有一個做法,就是拒絕,她是不會把自己奉獻給別人的熱鬧裡面的。可如今她卻不那麼在意了,再說,誰知道呢?說不走到頭來人家的熱鬧反過來奉獻給她的。王琦瑤心裡決定去參加晚會,就想同蔣麗莉說一聲,可蔣麗莉明顯在迴避她,下了課便匆匆出了教室,只在桌上留一本翻開的書。那敞開的書頁是在向王峽瑤也討一封信箋,欲言又止的樣子。王琦瑤有意不稱她的心,她不喜歡這種文藝腔的把戲,那些寫在紙上的字句總有點叫她肉麻。蔣麗莉回到課堂,面對空著的書頁,現出失望的表情,王琦瑤有點心中暗喜的。一直挨到放學,蔣麗莉搶先出了教室,頭不回地往前走,王琦瑤追上去,叫了她一聲。她陡地漲紅了臉,很窘,也很堅定,是迎受打擊的樣子。不料王琦瑤卻說到那天,她一定去祝賀生日快樂,還謝謝她的邀請。她的臉更紅了,眼睛裡好像有了淚光,蒙蒙的。第二天,王琦瑤又在書本里看見一頁信箋,淡藍色,角上印花的那種,寫著詩句般的文字,歌頌的是昨晚的月亮。王琦瑤不免心裡有些起膩。
過了幾日,生日的那晚就到了。王琦瑤準備了一對柬髮辮的緞帶作禮物,素色旗袍外罩了格子的薄呢秋大衣,頭髮上箍一條紅髮帶,畫龍點睛的效果。直到八點她才離開家門,她去也是打算蜻蜓點水一到就走的。臨到這一日,她心裡忽覺得沒了底,不知等待自己的是什麼。她和蔣麗莉又不熟,倘若有吳佩珍作伴就好了。吳佩珍就像是很久以前的事,想起來不由滿心惆悵。她在自己的朝北房間里等待八點鐘到來,這時間弄堂里已是一片寂靜,有些聲響也是入夜的聲響,天井裡的水聲,自鳴鐘的報時聲,無線電里播的是夜曲。這一刻的靜由不得太寂寞心來,還疲憊心來,一天已到了尾聲,卻還有個未完成。八點鐘她走出家門,弄里的一盞電燈灑下的不是亮,而是夜色。街上的燈也還不足以驅散這弄口湧出的暗,霓虹燈更是夜空里的浮雲,人是燈影那樣的東西。蔣麗莉的家住在背靜的馬路,一條寬闊的弄堂,弄堂兩邊是二層的樓房,有花園和汽車間,也是暗和靜的,但那暗和靜卻是另一番聲色。蔣麗莉家的窗戶拉著窗帘,那窗帘上的光影似是要比別家的活躍。王琦瑤以為她是晚會遲到的一人,可卻有汽車從她身後越過,停在蔣麗莉家的門前,門是開著的,要迎一宿的客似的。
她走進門去,把大衣脫下掛在門廳的衣帽架上,手裡拿著手袋和禮物。客廳里人不多,且都在說自己的話。長餐桌上擺了水果點心,最中間空著放蛋糕的位置,蛋糕大約還在路上。蔣麗莉一個人坐在客廳的一角,有一句沒一句地彈鋼琴,穿的還是平常的衣服,臉上是漠不關心的表情,好像是別人的生日。當她看見王琦瑤,臉上有了一個燦爛的笑容。她站起身,丟下鋼琴,向王價搖過來,拉住了她的手。王琦瑤不由心生感激,蔣麗莉是這個晚上唯一的熟悉,也是唯一的親切,於是也握了她的手。蔣麗莉就把她往外拉,一下直拉上了樓,拉進她的房間。房間里粉紅色的窗帘,粉紅色的床罩,梳妝鏡上也是粉紅緞子的簾罩,倒把蔣麗莉襯托得更加老氣和陳暗了。而蔣麗莉也好像是有心破壞,桌上床上堆的書,封面上染著墨汁且殘破了的;杯子里是有褐色茶垢的;唱片是裂紋的;胡亂他置的衣服都是黑和灰兩種顏色的。王琦瑤本是要讚歎這房間,話也不好出口了。這房間就好像憋了一肚子的氣,又是含了一包委屈。蔣麗莉把王琦瑤領進房間,自己在床沿坐下,眼睛看著地,半天不說話。王琦瑤不知所措,此情此景很怪,也很尷尬。樓下卻忽然沸騰起來,大約是蛋糕房將蛋糕送到了,傳來陣陣驚呼聲,人也多起來似的。王琦瑤想勸蔣麗莉下樓去了,卻發現她原來在哭,眼淚從鏡片後面流了滿臉。她說你怎麼了,蔣麗莉,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唱主角的日子,怎麼不高興了。蔣麗莉的眼淚更洶湧了,她搖著頭連連地說:你不知道,王琦瑤,你不知道。王琦瑤就說:那你告訴我,我不知道的是什麼。蔣麗莉卻不說,還是哭和搖頭,帶了些撒嬌的意思。王琦瑤有一點不耐,但只得忍著,還是勸她下樓,她則越發的不肯下樓。最後王琦瑤一轉身,自己下去了,走到一半,聽見身後有腳步聲,卻見蔣麗莉一臉淚痕的也跟下來了。心裡倒有點好笑,也有點嫌煩,還有一點感動,是不得已,被逼出來似的感動。她回頭對蔣麗莉說,你不換衣服不化妝,至少要洗洗臉吧!這話聽起來有一些親情,也是不得已的親情。蔣麗莉聽話地去了洗手間,再出來時臉色便乾淨了一些。她從王琦瑤手裡拿過那裝緞帶的小盒,說:這是給我的吧!要貼在心窩上的表情。王琦瑤不去看她,快步向客廳走去,蔣麗莉要跟她去,卻叫一幫親戚朋友圍住了。
一整個晚上,蔣麗莉都是拉著王琦瑤的手,到這到那的。有人認出王琦瑤,互相傳著,就像認識似的與她微笑說話。王琦瑤漸漸自如了一些,也有些愉快了,可就是抽不出她的手,好像上了鎖。蔣麗莉還時不時將她的手緊握一下,似乎有什麼你知我知的秘密。這陡然而起的親密,是叫王琦瑤發窘,可她面上並不流露,也是知己的樣子。她心裡詫異蔣麗莉和學校里就像換了一個人,又顧不得細想,忙著應付眼前的人和事。人和事是像穿梭似的,也沒個仔細的印象,都是有些花團錦簇的,很亮麗的景象。那屋角的鋼琴,你去彈幾下,我去彈幾下,不間斷地可淙聲起,也是亮麗之聲。後來,客廳里有些熱,打開一扇落地窗,外面是一個平台,鋪著花磚,走下幾階便是花園。露台的燈開了,隱約可見花園裡的丁香花枝,紛亂攪成一團的樣子,花和葉都落盡了。蔣麗莉拉著王琦瑤到露台上,也不說話,只望著花園幽暗的里處。王琦瑤覺得這樣子的古怪,便說身上冷要進屋,於是又進了客廳。客廳里鬧哄哄的,圍著一對青年男女向他們要喜糖吃,生日蛋糕已切得七零八落,殘骸似地躺在枝形吊燈下面,奶油像是髒了,邋遢兮兮的。咖啡杯也是東一個西一個,留著殘渣。晚會是要結束的樣子,正在最後的高潮里,人都有些失態似的。一個青年跑來向王請搖大獻殷勤,演劇般的姿態,王琦瑤卻紅了臉,不知如何是好。蔣麗莉頓時沉下臉,將王琦瑤拉開,叫那人討了個沒趣。然後就有人率先告別回家,接著,則是一窩蜂的告別,衣帽架前亂成一團。蔣麗莉也不理別人,只對了王琦瑤一個人致告別詞,她說她把這個生日當作她們兩人共同的,說罷就鬆開她手,揪心的表情一般轉身上了樓。王琦瑤是被開釋的心情,不由暗暗鬆了口氣。衣帽架前的人已疏散了不少,還有兩三個年長的客人在與蔣麗莉的母親說話。當王琦瑤取下自己的大衣時,她母親竟然回過頭來特地向她告別,謝謝她的光臨,說今天蔣麗莉特別高興,還請她以後經常來。她將王暗搖直送到門外,王琦瑤走出好遠,還見門口一方燈光里有她的身影。
從這晚以後,王琦瑤和蔣麗莉做了朋友。她們在學校還是往常那樣,交往都是私底下。她們不同於一般女學生的要好,同進同出,喊喊喳喳,有說不完的心裡話,就像王琦瑤和吳佩珍那樣的。她們不這樣交往是各有原因。在王琦瑤,是不願給人們留下厚此薄彼的印象,內心深處,則是有著對吳佩珍的顧恤,雖是她不願承認的;而在蔣麗莉,卻是為了與眾不同,她凡事都要反著大家來,她做人行事的原則最簡單,就這一個公式。她們倆在做朋友上的趣味又都有些不同於女學生的地方,都有些自以為不俗的,王琦瑤是因為經歷,蔣麗莉則來源於小說,前者是成人味,後者是文藝腔,彼此都有些歪打正著,有些不對路,也自欺著擋過去了,結果殊途同歸。她們在學校各歸各,出了校門則形影不離。蔣麗莉幹什麼都要拖著王琦瑤,王琦瑤因有蔣麗莉母親的請求,便不好拒絕似的。她幾乎要成為蔣家的一員,到哪都跟著的。蔣麗莉的親戚朋友很快部為她熟識,也是她的親戚好友一般。由於她小小的名聲,又由於她的懂事知禮,眾人對她的熱誠還勝過對蔣麗莉一籌。到後來,不是為蔣麗莉而請她,倒像是為請她捎帶上蔣麗莉的。她顯見得有些受寵,但她沒有一點忘形,待蔣麗莉比較以前還更照顧了。
自那天的晚會之後,晚會便接踵而來。所有的晚會都像有著親緣關係,盤根錯節的。晚會上的人也都是似曾相識,天下一家的樣子。他們雖有形形種種,幹什麼的都有,卻都是見面熟。所有的晚會,又都大同小異,是有程式的,王琦瑤很快就領會了它的真諦。她曉得晚會總是一迭聲的熱鬧,所以要用冷清去襯托它;她曉得晚會總是燈紅酒綠五光十色,便要用素凈去點綴它;她還曉得晚會上的人都是熱心腸,千年萬代的恩情說不完,於是就用平淡中的真心去對比它。她天生就知道音高弦易斷,她還自知登高的實力不足,就總是以抑待揚,以少勝多。效果雖然不是顯著,卻是日積月累,漸漸地贏得人心。她是萬紫千紅中的一點芍藥樣的白;繁弦急管中的一曲清唱;高談闊論里的一個無言。王博瑤給晚會帶來一點新東西,這點新東西是有創造性的,這裡面有著制勝的決心,也有著認清形勢的冷靜。王琦瑤在晚會上,有著凡事靠自己的心情。別人都是晚會的主人,想來就來,想去就去。只有她是客人,來和去都作不得主的。她還曉得蔣麗莉可說是她在晚會上的唯一的親人,她和她走到哪都是手拉著手。蔣麗莉本心是討厭晚會的,可為了和王琦瑤在一起,她犧牲了自己的興趣。她們倆成為晚會上的一對常客,晚會總看見她們的身影。有那麼幾次,她們缺席的時候,便到處聽見詢問她們,她們的名字在客廳里傳來傳去的。缺席不到也是以抑待揚的一部分,比較極端的那部分。
上海的夜晚是以晚會為生命的,就是上海人叫做「派推」的東西。霓虹燈,歌舞廳是不夜城的皮囊,心是晚會。晚會是在城市的深處,寧靜的林陰道後面,洋房裡的客廳,那種包在心裡的歡喜。晚會上的燈是有些暗的,投下的影就是心裡話,歐洲風的心裡話,古典浪漫派的。上海的晚會又是以淑媛為生命,淑媛是晚會的心,萬種風情都在無言之中,骨子裡的艷。這風情和艷是四十年後想也想不起,猜也猜不透的。這風情和艷是一代王朝,光榮赫赫,那是天上王朝。上海的天空都在傾訴衷腸,風情和艷的衷腸。上海的風是撩撥,水是無色的胭脂紅。王琦瑤是這風情和艷里的一點,不是萬眾矚目的那點,卻是心裡墊底的一點。她幾乎是心裡的心,最最含而不露的。倘若沒有王琦瑤,晚會便是空心的晚會,是浮光掠影的繁華。王琦瑤是這風情和艷里最有意的一點,是心裡的那點渴望,倘若沒有這,風情是無由的風情,艷也是無由的艷了。如今,這風情和艷都是有根有源,它們給上海染上那叫做情調的東西,每一景每一物都會說話似的,說的比唱的還好聽。王琦瑤走進上海的夜晚,這夜晚是以弄堂深處的昏黃和照相館市漫前的燈作背景的,這夜晚不再是照片那樣斷章取義,而是有頭有尾,也不是靜止,而是流動。這流動又不是片廠開麥拉里的流動,開麥拉里流動的是人家的故事,這夜晚流動的都是自己的,自己的得,自己的失。這得失說是自己的,卻又不全是,它是上海燈光之上那一大塊天空,還在星光之上的,是籠罩一整個城市,晝里變白,夜裡變黑,隨日月轉移。這一塊天空被高樓遮住,被燈光遮住,是有障眼法的,可卻是雷打也不動,任憑乾坤顛倒,總是在人頭頂上的一個無邊無際。
10.上海小姐
一九四六年的和平氣象就像是千年萬載的,傳播著好消息,壞消息是為好消息作開場白的。這城市是樂觀的好城市,什麼都往好處看,壞事全能變好事。它還是歡情城市,沒有快樂一天沒法過的。河南鬧水災,各地賑災支援,這城市捐獻的也是風情和艷,那就是籌募賑款的選舉上海小姐。這消息是比風還快,轉眼間家喻戶曉。「上海」是摩登的代名詞,「上海小姐」更是摩登的代名詞,上海這地方,有什麼能比「小姐」更摩登的呢?這事情真是觸動人心,這地方,誰不崇尚摩登啊?連時鐘響的都是摩登的腳步聲。這是比選舉市長還眾心所向的事情,市長和他們有什麼關係?上海小姐卻是過眼的美景,人人有份。那發布消息的報紙一小時內搶光,加印也來不及,天上的雲都要剪下來寫號外的。電車噹噹地,也在發新聞。這是何等的艷情啊!是夢中景色,如今卻要成真。都像是坐不住要跳起來的,心怦怦乓乓地擂鼓,是快三步的節奏。燈光也像是昏了頭似的,暈眩閃爍。還有什麼能比「上海小姐」這事情更得這城市的心?這。已是像孩童一般天真,有些恬不知恥的貪歡。這是人人都要去投票,無私奉獻意見的事情,選票上寫著愛美的心意。
最初建議王琦瑤參加競選的,是那拍照的程先生。程先生後來又給王琦瑤拍過兩次室外的照片。這兩次,王琦瑤是要老練一些,但卻不動聲色。她就像知道程先生的心意似的,程先生剛想到,王琦瑤便做到了。王琦瑤的美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美,不會減,只會加,到了最後,程先生眼裡的王琦瑤是如天他一般,舉世無雙的了。他是真心建議王琦瑤參加競選「上海小姐」,他簡直覺得這選舉就是為王濤搖而舉行的。倘若只有程先生的建議,王琦瑤還不會去報名,因她對自己不如程先生那樣的有信心,再則她也不同於程先生的人在事外,她是有過得失的,得失都是心上留痕;她可不敢輕舉妄動。但程先生的建議確實觸動了她的心。那些接履而至的晚會,時間長了,就有徘徊之感,不知何去何從的。程先生的建議使她心頭一亮,雖然亮也是蒙昧的亮。這晚,蔣麗莉一個遠房表姐的婚宴上,蔣麗莉一下子宣布了程先生的這個建議。這其實是一個很不合適的婚禮節目,帶有喧賓奪主的意思,眾人的目光全轉到王琦瑤身上,她雖然惱怒,卻也不好發作。不過,在喜慶的宴會上宣布這事給了她一個吉兆,那大紅燈籠雖不是對著她來的,可洋洋喜氣卻是有主也沒主的。那一對新人是吉兆,成雙的吉日是吉兆,杯子里的酒,懷裡的康乃馨,都是好兆頭。馬路上的燈也是流光溢彩,喜形於色,廣告燈箱里的麗人倩影,更是春風滿面。王琦瑤心裡對蔣麗莉也不全是怪,還有一點感激,她想,這也許是一個機緣呢?誰又能知道。於是她便順勢而走了。
蔣麗莉就好比是自己參加競選,事未開頭,就已經忙開了。連她母親都被動員起來,說要為王琦瑤做一身旗袍,決賽的那日穿。蔣麗莉拖著她,參加一個又一個晚會,就像做巡迴展出。她也不懂婉轉措辭,開口就提選票的事,不管人家認不認識王琦瑤,也不管王琦瑤難堪不難堪。她的任性和專斷,算是用著了地方,她的一廂情願,也用著了地方。她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就好像「上海小姐」是她家的,王琦瑤也是她家的,她都有權一手包攬的。好在她是一片真心都寫在臉上,否則,保不住是要壞事的。她是真心地以為王琦瑤美,而要向全社會推薦這美。她選擇美麗的王琦瑤做她的知心,她的心事也變得美麗了。「上海小姐」這稱號對她無關緊要,要緊的是王琦瑤。她想得王琦瑤的歡心,這心情是有些可憐見的。她對父母兄弟都是仇敵一般,唯獨對個王琦瑤,把心裡的好兜底捧出來的,好像要為她的愛找個靶子似的。這愛不僅是她自己的,還加上小說里看來的,王琦瑤真有些招架不住了。王琦瑤內心又可憐她,覺得她是有的不要,要的沒有,對人對己都是無故的折磨。因此才能由著她胡來,只是見得她鬧得過分了,不得不說她幾句。這時候,她就成了個不知錯在哪裡的孩子,滿臉的害怕和惶惑。心裡又是不忍。有一回,王琦瑤又生氣了,蔣麗莉拌著雙手說了一句:王琦瑤,我不知怎樣讓你高興!這句話使王琦瑤想起了吳佩珍,心裡不由一陣暗淡。她想吳佩珍從不說這些起膩的話,但時時處處都是這樣做的。如今她和她,雖在咫尺之間,卻遙如天各一方。
事情已經沸沸揚揚,王琦瑤的小照卻剛剛寄出。王琦瑤的原意是寄出小照就不管了,全當沒有這回事,可是哪抵得住蔣麗莉的鼓噪,還有程先生的一日三提。程先生在報界有些熟人,選舉上海小姐是這段日子報紙的熱門話題,選票也由報業發放。但程先生在報界的熟人又不是太熟的,所以他帶來的消息難免真假參半。王琦瑤倒還好,蔣麗莉就總是被這些消息左右。程先生有一回說某某企業的業主,號稱某某大王的,其女也參加競選,一下子便捐助給賑災委員會一大筆款。蔣麗莉立刻就要去籌款捐助。又一回程先生說的是,某某政界要人為某某交際花競選,專門在國際飯店召開一個盛大的酒會,社會各界名流都邀請了前去。蔣麗莉便也要去開酒會。王琦瑤的心怎能不受影響,也是七上八下,想不管也不行了。這些日子是有些激動難捺的,天天都在等待結果。這結果又是像押寶一樣,有力氣也使不上;只能由著天意。於是蔣麗莉就要去禮拜堂祈禱,祈禱辭是可當作抒情散文發表的。王琦瑤的不耐本是壓在心裡,卻叫蔣麗莉張揚得滿世界,那不耐便加了倍的,不由生出厭煩之心,對蔣麗莉不理不睬的。蔣麗莉只以為自己做的還不夠,就更加努力,王琦瑤簡直不知如何是好。她知道蔣麗莉是對她好,可這好卻像是壓迫,是侵犯自由,要叫人起來反抗的。這就像用好來欺人,好裡面是有個權力的。這事情如今八字沒一撇,卻已鬧得滿城風雨,幾乎人人皆知。王琦瑤只恨沒個地方躲,可以不見人;又恨不能裝聾作啞,好拒絕回答問題。好在,這時她們已經畢業,可以不去學校。倘若還是在校,眾目睽睽之下,王琦瑤想都不敢想的。可即使是在家裡,光是家人和親戚,就夠她應付的。所以,她又不得不經常在蔣麗莉家中,蔣麗莉再鼓噪,不過是一個,外面可就是成十成百的。後來,索性就搬過去住了。
蔣麗莉早就邀請王琦瑤與她同住,王琦瑤一直沒有答應,如今搬去了,把蔣麗莉喜歡的,提前三天就在收拾房間。見她高興,她母親便也很積極,吩咐老媽子做這做那,好像迎接貴客。蔣麗莉家中只有母親和一個兄弟。父親在抗戰時把工廠遷到內地,抗戰勝利也還不回來,其實是在那裡娶了小的,是連過年也在那邊過的,每年只在兩個孩子的生日回來,也算是舔犢之情吧。蔣麗莉的弟弟在讀初中,讀書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逃了學也不幹別的,只在家裡聽無線電,這無線電可以從一早聽到一晚,關起了門,只三頓飯出來吃。他們家的人都有些怪,連老媽子都有怪解的,樣樣事情倒著來;孩子對母親沒有一點禮數,母親對孩子卻是奉承的;過日子一分錢是要計較,一百塊錢倒可以不問下落;這家的生子還都是當煩了主子,倒想著當奴僕,由著老媽子頤指氣使的。王琦瑤住過去之後,幾乎是義不容辭的,當起了半個主子,另半個是老媽子。第二天的菜肴,是要問她;東西放在哪裡,也是她知道;老媽子每天報賬,非要她記才軋得攏出入。王琦瑤來了之後,那老媽子便有了管束,夜裡在下房開麻將桌取締了;留客吃飯被禁止了;出門要請假,時間是算好的;早晨起來梳光了頭髮,穿整齊鞋襪,不許成天一雙木屐抓哈隊啦的響。於是,漸漸的,那半個主子也叫王琦瑤正本清源地討了回來。王琦瑤住進蔣麗莉家,還是和蔣麗莉搞了平衡。她是還蔣麗莉的好,也是還她的權力控制。這樣,她們就誰也不欠誰,誰也不凌駕於誰了。就在這時候,王琦瑤接到參加初選的通知。
初選真是美女如雲,滬上美色聚集一堂。大報小報的記者穿插其間,是搶新聞也是飽眼福。那眼睛是花的,新聞也加了花邊。進行初選的飯店門口,三輪車和轎車穿梭似的,你來我走。小姐們帶著娘姨或者小姊妹,還有家人陪伴的,裁縫和髮型師也有跟隨而來的。上海的小姐們就是與眾不同,她們和她們的父兄一樣,渴望出人頭地,有著名利心,而且行動積極,不是光說不做的。她們甚至還更勇敢,更堅韌,不怕失敗和打擊。上海這城市的繁華起碼有一半是靠了她們的名利心,倘若沒有這名利心,這城市有一半以上的店鋪是要倒閉的。上海的繁華其實是女性風采的,風裡傳來的是女用的香水味,櫥窗里的陳列,女裝比男裝多。那法國梧桐的樹影是女性化的,院子里夾竹桃丁香花,也是女性的象徵。梅雨季節潮新的風,是女人在撒小性子,嘰嘰味濃的滬語,也是專供女人說體己話的。這城市本身就像是個大女人似的,羽衣霓裳,天空撒金撒銀,五彩雲是飛上天的女人的衣袂。
這一天,就更是不同凡響。是小姐們的節日,太陽都是為她們升起的,照著她們從千家萬戶走出來。花店裡的花是為她們馨售一空的,為的是慶賀她們入圍。最漂亮的時裝穿在她們身上,最高超的化妝術體現在她們臉上,還有最摩登的髮型,做在她們頭上。這就像是一次女性服飾大博覽,她們是模特兒。她們的容貌全是百里挑一。她們分開來看,個個可以奪魁;對比著看,一個賽一個;再要合起來,這美便是排山倒海之勢。她們是這城市的精髓,靈魂一樣的。平常的日子裡,她們的美潤染在空氣里,平均分布的,而今天是特別的日子,她們集起精華,鍾靈娟秀,畫下這城市最美的圖畫。
有了初選一幕,王琦瑤就有些安心,對各方的關懷詢問有了交代,對自己也有了交代。而接下去的進入複選,卻是有些意外的喜悅了。可說到了這時,王琦瑤才開始認真起來,之前,她就好像是應付蔣麗莉,還應付程先生。她的不認真,有點是為自己做一層防衛的殼,殼裡藏的是自尊心。蔣麗莉和程先生的認真,來日都會打擊她的自尊心,所以她只有將這不認真做得徹底,才可保住自己的不受傷。回想那時的一段日子,其實是難挨的日子。蔣麗莉和程先生的希望和努力,說到底都是要王琦瑤來負責任的,他們的成和敗都不是自己的,而是王琦瑤的。他們那樣的做法是有些代人做主,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的。王琦瑤倘若是認真,定會對他們有怨氣,甚至反友為敵。也是不認真救了他們和王琦瑤的友情。現在好了,能夠進入複選,連蔣麗莉和程先生都滿意了。
王琦瑤和蔣麗莉重新出現在各種晚會上,每一個晚會都有些像記者招待會,問題層出不窮,王琦瑤總是有問有答。而蔣麗莉卻變得格外矜持,問十句不定答一句的。程先生又給王琦瑤拍了一次照,是借人家的照相間,拍的大特寫,專要人記准她的臉的。他再去托報界的熟人,竟真給登在了報紙的一角。報不是大報,卻是競選上海小姐的配文,等於做了一次廣告。事情到了這步,王琦瑤心裡倒有些害怕。她覺得事情太順了,順得像有個陷阱在前面等她,她相信物極必反的道理。這時候,王琦瑤其實是真正的起了奢望。她的心本來是高的,只是受了現實的限制,她不得不時時潑自己的冷水。她知道這世界上的東西真是太多了,越想要越不得,不如握牢自己手中的那一點,有一點是一點,說不定反會有意外的獲得,所以是越不想越能得。如今這意外卻到了眼前,不想也要想的地方。這是更難挨的日子。前邊的難挨是在「防」,這時的難挨是在「進」。在等待複選的日子裡,王琦瑤竟然推摔了。
王琦瑤住的是底層客廳旁的一間,本是書房,專門為她做個卧室。廖戶對了花園,月影婆婆。有時她想,這月亮也和她自己家的月亮不同。她自己家的月亮是天井裡的月亮,有廚房的煙熏火燎味的;這裡的月亮卻是小說的意境,花影藤風的。她夜裡睡不著,就起來望著窗外,窗上蒙著紗窗帘。她聽著靜夜裡的聲音,這聲音都是無名的,而不像她自己家的夜聲,是有名有姓:誰家孩子哭,奶娘哄罵孩子的聲;老鼠在地板下賽跑的聲;抽水馬桶的漏水聲。這裡只有一個聲音有名目,像是萬聲之首的,那就是鐘聲。它凌駕於一切聲息之上,那些都是它的餘音,是聲的最細小的筆觸,是夜的出聲的冥想。這夜聲是有浮力的,將人托起,使之蕩漾,像水似的。一個人浮游得久了,便會覺得從裡到外都虛空了,叫這夜聲繪浸透了。這裡的夜,是有侵蝕性,它侵蝕人的實感,而代之以幻覺。這裡的夜色清澄見底,也不像她自家窗外的夜色,是有著雜質,渾飩飩的,這裡的夜色可照見人影兒,頭髮絲都一清二楚。伸出手,夜色從指縫裡全漏盡了,篩子也篩不出個顆粒。一穹的夜色壓在頂上,也不覺重,是如蟬翼一般的,也只有一件東西是有形,也是為首的,那就是月光投下的影,透明的夜色是替它作襯托,也是夜色最細小的筆觸,是夜的肌膚。這夜色可在萬物之間穿行,無縫不入,最終,萬物皆成無形無色。這夜色是有溶解力的,它溶解了物的實體,代之以虛形,總之,這裡的夜晚是有魔術的,它混淆視聽,使得人物皆非。
複選的名單是登在報上的,儘管勝負未決,但也已是光輝的殊榮,人人瞻目。都知道王琦瑤住在蔣麗莉家,她家竟有點門庭若市的了。凡認識些的都要來坐坐,問題是問也問不完。王琦瑤也更成了蔣家的光榮。蔣麗莉和母親成天替她送往迎來,準備條點,忙得不亦樂乎,只有那弟弟閉門不出,無線電嘰嘰吹僅不知在說唱什麼。她們這三人,一早起來就穿戴整齊,坐在客廳里,等著門鈴響,好去迎客,有點嚴陣以待的意思。都明白事情已接近最後的關頭,一點兒也忽略不得的。曾有個晚報記者來採訪,回去寫了篇文章,把王琦瑤和蔣麗莉描寫成干姐妹的關係,於是蔣家的工商背景又使她名聲增添一成。其實,蔣麗莉的母親早已將她看成比親女兒還親的。親女兒是樣樣事情與她作對,王琦瑤則正相反,什麼都遂她的心。她甚至還寫信給重慶的丈夫,逼他捐一些錢給賑災委員會,為王琦瑤的競選再添籌碼。這母女倆平時的是非全是出於無事,如今有了這事供她們忙,且又共一個目標的,於是相安無事,甚至還有些同心協力。這時候,離複選雖還有幾天,但其實大家心裡都有些數了。有一些人明擺就是給墊底的,還有一些人則明擺著要進入決賽,只不過走個過場的。而另有一些人卻是在這兩種人的之間,既不是墊底,也不是確定無疑的。這是尚待爭取的人,王琦瑤便是其中之一。競選的任務其實是由這類人真正承擔的,她們可說是「上海小姐」的中流砥柱,是名副其實的「上海小姐」。這場競選的戲劇實際上是由她們唱主角,一輪輪的考驗都是沖著她們來,優勝劣汰也是沖著她們來。最後能衝出重圍的,是上海小姐里的真金。
在登門來訪的客人之中,有一個人卻是王琦瑤始料未及,那就是吳佩珍。進門見是她,王琦瑤不由就慌了神,吳佩珍也有點慌,眼睛看著別處,手也沒處放的。兩人就這麼手足無措地站了一會兒,吳佩珍才從口袋裡掏出一封信,交在王琦瑤手裡。她來回看了兩遍,還沒看懂似的,只模糊知道那是片廠的導演寫來的一張請柬。吳佩珍說,要有個回話,去還是不去。王琦瑤想也沒法想的,就說去。吳佩珍也不告辭一聲,轉身就走。王琦瑤踉在後面,一直跟出門外。吳佩珍便放慢了腳步,兩人走了並肩,走出弄堂,又走了一段,到了一個郵筒跟前。吳佩珍說:回去吧,別送了。王琦瑤說再送一段,反正是沒事。兩人都停了腳步,也是誰也不看誰。吳佩珍又說:我本來想把信投在這裡的,結果卻自己送來了。王琦瑤不說話,看著那郵筒。停了一會兒,兩人都哭了。她們也不知在哭些什麼,有什麼可哭的,只是覺得心裡有一種無法挽回的難過。上午十點鐘的陽光從梧桐葉里灑在她們身上,晶片似的,還像水銀,有一些落葉掃著她們的腿,在路面上呼呼地過去。她們的眼淚把手裡的手絹都浸濕了,可還是說不出名堂,還是難過。有一種和她們純潔無憂的閨閣生活有關的東西似乎失不再來了,她們從此都要變得複雜了。有轎車從她們身後開過,無聲地,車身反射著陽光,也是水銀流淌般的。她倆又哭了一會兒,吳佩珍慢慢地轉過身,低頭抹淚地走了。王琦瑤看著她的背影,漸漸地幹了眼淚,眼睛有些酸脹,被太陽刺得睜不開,臉上的皮膚是緊的。她也慢慢轉過身,向回走去。
導演請王琦瑤吃飯是在新亞酒樓,王琦瑤心想吳佩珍也會去,就沒告訴將麗莉,怕她跟著,只說要回家看看,拿點衣物。可是吳佩珍卻並不在,只有導演自己。導演見面就叫她瑤瑤,使她回想起片廠的事情,幾乎是隔世的了。導演說:瑤瑤成大姑娘了!這話是兄長的親昵,要叫人掉淚的。王琦瑤忍著,笑道:導演卻是越發年輕了。導演顯然沒料到王琦瑤能有這樣場面上的應答,倒是一怔。停了半拍,王琦瑤又問:導演召見有何責干呢?導演嘴k說沒事,心裡卻開始打鼓,後悔來時太沒準備,王琦瑤已今非昔比了。這時,跑堂送上菜單,導演讓王琦瑤點,她略略推辭便點了兩樣,糟鴨掌和揚州乾絲,不貴也不便宜,不叫主人破費也不叫主人難堪,也是經場面的。是臨窗的桌,窗玻璃都叫潑墨似的霓虹燈染了,天上放禮花一般。餐室里只亮了幾盞壁燈,桌上點了蠟燭,燭光搖搖曳曳,兩人的臉忽明忽暗,心裡都有些恍惚,心想對方這人是誰,又為何在了一起。導演先前已經說過沒事,也不便再改口,只能拉扯些閑話。王琦瑤不會真當他沒事,只是不知是怎樣的事。兩人心裡都有些不耐,嘴上還東一句,西一句的,說些往事,又說些近況,後來就說到了「上海小姐」的事情上,兩人忽都停了一下。
菜上來了,導演客氣了幾聲,便埋頭吃起來。一旦吃起,就好像把要說的事給忘了,只是一股勁地吃。這時,王琦瑤看見他西裝袖口已經磨破,一層變兩層,指甲也長了沒剪,心裡有些作嘔,便放下筷子。等幾個盤子的菜都去了大半,導演才從容起來,漸漸地放下筷子,臉上也有了光彩似的。他請王琦瑤抽煙,重新對待的方式,王琦瑤不抽,卻幫導演點了煙,這動作使導演受了感動,就有些推心置腹的。他說瑤瑤,你還是求學的年齡,應當認真地讀書,何必去競選「上海小姐」?王琦瑤說我並不是有心想去競爭,不過是順水推舟,水到渠就成,水不到就不成的。導演說:瑤瑤你是受過教育的,應當懂得女性解放的道理,抱有理想,競選「上海小姐」其實不過是達官貴人玩弄女性,怎能順水推舟?王琦瑤說:這我倒有不同的看法,競選「上海小姐」恰巧是女性解放的標誌,是給女性社會地位,要說達官貴人玩弄女性,就更不通了,因為也有大亨的女兒參加競選,難道他們還會虧待自己的女兒不成?導演說:那就對了,其實為的就是這些大亨的女兒,「上海小姐」是大亨送給他們女兒和情人的生日禮物,別人都是作的陪襯,是玩弄里的玩弄。聽了這話,王琦瑤卻變了臉,冷笑說:我倒不這麼想,在家全是女兒,出外都是小姐,有什麼她是我不是的,倘若真是你說的那樣,我就是想退也不能退了,偏倒奉陪到底,一爭高低。見她這樣動氣,還這樣有道理,導演不由亂了方寸,不知說什麼好。他支吾了些男女平等,女性獨立的老生常談,聽起來像是電影里的台詞,文藝腔的;他還說了些青年的希望和理想,應當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當今的中國還是前途莫測,受美國人欺侮,內戰又將起來,也是文藝腔的,是左派電影的台詞。「王琦瑤便不再發言,只由著他去說。等他說了有一個段落,便站起來要告辭。導演措手不及地也站起,想再說些什麼,王琦瑤卻先開了口,她說:導演,其實我競選「上海小姐」也有你的一份,如不是當初你讓程先生替我拍照登在《上海生活》,也不會有後來的事情,說實在,去競選還是程先生的建議呢。說罷一笑,是有些嘲弄的口氣。這笑容刺激了導演,他突然來了靈感,對王琦瑤說出一番話,他說:瑤瑤,不,王小姐,「上海小姐」這項桂冠是一片浮雲,它看上去奪人眼目,可是轉瞬即逝,它其實是過眼的煙雲,留不住的風景,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它迷住你的眼,可等你睜開眼睛,卻什麼都沒有,我在片廠這多年的經歷,見過的光榮,作雲是傾盆的大雨,作風是十二級的,到頭來只是一張透明的黑白顛倒的膠片紙,要多虛無有多虛無,這就叫作虛榮!王琦瑤沒聽他說完就轉身走了,留下他在身後朗誦。樓下有新人的喜宴,鞭炮聲聲,將他的話全蓋沒了。
導演是負了歷史使命來說服王琦瑤退出複選圈,給競選「上海小姐」以批判和打擊。電影圈是一九四六年的上海的一個進步圈,革命的力量已有縱深的趨勢。關於婦女解放青年進步消滅腐朽的說教是導演書上讀來的理論,後一番話則來自他的親聞歷見,含有人生的體驗,這體驗是至痛至愛的代價,可說是正直的肺腑之言。他看著王琦瑤走遠,頭也不回,她越是堅定,他越覺得她前途茫茫,可想幫也幫不上忙的。喜慶的鞭炮聲是一連串的,窗玻璃上的燈光赤橙青藍。這城市的夜晚真是有聲有色啊!
11·三小姐
導演的話,王琦瑤如風過耳,而與吳佩珍見面,她卻有回不去的感覺。可這更使她義無反顧,為的是儘快將茫然的前途明確下來,好償還代價似的。此時此地,代價是未明的代價,前途是未明的前途,王琦瑤的心卻是平靜的。她本就是個少想多做的人,不過是受了境遇的影響,生出些感時傷懷,這其實都是贅物一樣無用的東西,平添負擔的,王琦瑤出於上進的本能,將它們排除了出去。通過複選,進入決賽,似乎是在意想之中,她並沒有多少意外的喜悅,就好像決賽的資格不是別人給她的,而是她自己給自己的。她不再相信奇蹟,只相信自己。每一個進入決賽的小姐,都是以為理所當然。這競爭一輪又一輪的,早已把僥倖的心理消除乾淨,餘下的都是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這也是上海的小姐同其他小姐的不同之處,她們是主動權在握,相信人的力量。說起來,進入決賽也已是大半個成功,是大半個名人。有上海的老店名店主動上門來給王琦瑤免費做衣服的。在發表決賽名單的同時,也公布決賽時小姐們將三次出場,第一次是旗袍裝,第二次是西洋裝,第三次是結婚禮服。穿上結婚禮服出場就好像小姐們都要出閣似的,於是社會上一時盛傳這些小姐都已經名花有主,誰對誰也有名有姓。決賽之前的日子,蔣家閉門謝客,只程先生例外,他是她們與外界的聯絡。所以,她們人在家中坐,卻知天下事的。
王琦瑤和蔣麗莉母女,再加上程先生,四人著重商量的,是這三次出場的服裝問題。程先生認為把結婚禮服放在壓軸的位置,是有真見識的。因為結婚禮服總是大同小異,照相館櫥窗里擺著的新娘照片,都像是同一個人似的,是個大俗;而結婚禮服又是最聖潔高貴,是服裝之最,是個大雅,就看誰能一領結婚禮服的精髓,這次出場是帶有些烈火真金的意思了。她們三人聽程先生說話都聽出了神,這女人的衣服穿在她們身上,心倒好像長在程先生體內,他全懂得。程先生接著說,對這結婚禮服,雖是有些無從著手,卻也並非一無所措,可做的至少有兩點:第一,就是利用對比,讓第一次和第二次出場給第三次開闢道路,做一個烘托,結婚禮服不是白嗎?就先給個奼紫嫣紅;結婚禮服不是純嗎?就先給個繽紛五彩;結婚禮服不是天上仙境嗎?就先給個人間冷暖,把前邊的文章做足,轟轟烈烈,然後卻是個空谷回聲;這就是第二點,王琦瑤要穿最簡單的結婚禮服,最常見的,照相館櫥窗里的新娘的那種,是退到底的意思,其間的距離越拉開,效果就越強烈,難的是前兩套服裝是個什麼繁榮熱鬧法,這就要聽你們女士的意思了。這時候,她們三個哪敢有什麼意見,心裡只有慚愧,做女人的要領全叫一個男人得去了,很失職的。倒是王琦瑤還剩幾分主見,說是受程先生啟發,她便決定穿一身紅和一身翠,好去領出那身白。程先生一聽便知她已明白自己的意思,只是在紅和翠的具體顏色上有一些分歧。他說,紅和翠自然是顏色的頂了,可是卻要看在什麼地方,王琦瑤好看是不露聲色的美,要靜心仔細地去品的,而紅和翠卻是果斷的顏色,容不得人細想,人的目光反是倉促行事的;它們的濃烈也會誤事,把王琦瑤的淡蓋住了不說,還叫這淡化解了的,濃烈也濃烈不到極處了,倘若退一步的顏色,有些謙讓的,能同王琦瑤互相照顧,你呼我應,攜起手來,齊心協力的,興許倒可達到濃烈的效果。所以,他建議紅是粉紅,和王琦瑤的嫵媚,做成一個嬌嫩的艷;綠是蘋果綠,雖然有些鄉氣,可如是西洋的式樣,也蓋過了,蘋果綠和王琦瑤的清新,可成就一個活潑的艷。說到此處,她們三人便只有聽的份,再開不得口了。三次出場和裝束就這樣定了下來。
這時,社會已經風傳「上海小姐」的三名位置已經全被人買下,一是某大老闆的千金,二是某軍政界要人的情婦,三是某交際花,名揚滬上的。雖是風傳,小報上卻登出了諷刺小品,說是評「上海小姐」卻評出了「上海夫人」。接著又有文章調侃,把「上海夫人」這誰稱解釋出人皆可夫的意思。第三篇則是闢謠,說「上海小姐」的評選是投票的方式,不存在花錢買這一說。第四篇文章就專門反駁闢謠者,說它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人家說買的就是選票,國民政府的官,抗日的民族義士稱號都可以買得,「上海小姐」又有什麼買不得7這話其實是含沙射影,指的是重慶接收大員的受賄。幾張報紙你來我往,硝煙漸起的樣子,算是為決賽造了一場別緻的聲勢,也使競選的空氣加倍地緊張起來。
程先生出入蔣家越發頻繁,早來晚去的,也是臨戰的氣氛。裁縫請進門就再沒離去過,三餐一宿地侍奉,好比貴客,同時又是夥計,是有幾個師傅監工的。程先生自然是為首,蔣麗莉算一個,她母親也算一個。再有王琦瑤,雞蛋裡挑骨頭,一個針腳不許錯。她挑剔著這些,心裡是有些委屈的,難道這就是她的人生嗎?那麼微乎其微的,又是角角落落的心思都用盡的樣子。她明知那裁縫的活是好得沒法再好的,卻有意找茬地說不好,看著裁縫為難,自己的委屈非但沒減少,還加了些為人家的。粉紅旗袍緞子上的繡花,卻是溫暖著她的心,那細外密線,繡的都是她的希望,滾邊滾的也是希望,看著會掉淚,即使事情不成也不怪它的。蘋果綠的洋裝的裙潤,則要洒脫得多,開司米的面料把光收進去,沉下去,穩住了心的。結婚禮服的白可是百感交集,有千萬句話要說,終還是啞口無言,其實最是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是善解里的善解。這些衣服,都是要與她共赴前程的,是她孤獨中的伴侶。她與它們是有肌膚之親,是心貼心。這也是有些叫人委屈的,臨到頭誰也幫不上忙,只撇下她自己似的。臨近決賽的日子,住在人家家裡是叫人委屈,報紙傳播的謠言更叫人委屈,蔣家母女和程先生待她的好是委屈加委屈。這些委屈都是憋在心裡,看上去依然如故,誰也看不出來,都照著自己的意思奔忙和著急,難免有些亂的,王琦瑤反倒是亂中的一個鎮定。在小報的筆仗,衣料的粉紅嫩綠,還有包在心裡的委屈中,決賽的那一日,一分一秒地來臨了。
投票的方式也是艷情手筆,有萬種風流。台前一排花籃,系著各小姐的芳名,有意於哪一位,便將手中的康乃馨投進哪一位的花籃。康乃馨有紅色和白色兩種,擺滿了前廳,一百元錢一朵,賣花得的錢,捐給河南的災民。這城市所有的康乃馨都集中到了新仙林花園的前廳,康乃馨的舞池似的。紅和日都是風情的顏色,花香更是風情。這一天的晚上,連天上的星星都變成了康乃馨,也在向人間撒播風情。這晚上的燈啊!真是了不得,都在訴說衷腸,人心蕩漾得沒法說。燈下的梧桐,也是有衷腸的,只是不說。車水馬龍是啦啦隊一樣鼓動,川流不息的,不讓人消停。這城市的勁頭,足得了不得,不知人事不知愁的,立志將世上的快樂都享盡。新仙林門前的燈是起霧的,廳里的康乃馨也是起霧的,而且漫了出來,聚起一層雲,新聞記者的閃光燈,是雲里的雷電,頃刻之間,釀成一場風流雨。小姐們的轎車來了,一輛輛的,出轎車的一幕是最初的亮相。人們目不暇接的,胡亂喝著彩,掀起了第一個高潮。這時候,好像有五彩的小雨,繽紛亂舞,披了人的一身,小姐們驚鴻一瞥,修忽而去。新仙林前人頭濟濟,是自覺自愿的龍套演員,烘托氣氛的。廳里排著長隊買康乃馨,那康乃馨摘了還會長似的,怎麼賣也不見少,轉眼間,人人手裡都有一束,廳里還是康乃馨的舞池。今天就像是康乃馨的晚會。是它們聚首的日子,盛開得格外嬌艷,心花怒放的樣子。這情景可真美啊!這繁華是可有四十年不散的餘音,四十年的入夢。
決賽是載歌載舞的,小姐的三次出場被歌唱,舞蹈和京劇的節目隔開來,每一次出場都有聲色作引子。在歌,舞,劇的熱鬧中間,她們的出場有偃旗息鼓,斂聲屏息的意思,是要全盤抓住注意力,打不得馬虎眼的。在歌,舞,劇的各自謝幕之後,便也產生了舞后,歌后和京劇皇后,每一個皇后都是為她們出場開道的,她們便是皇后的皇后。是何等的光榮在等著她們,天大地大的光榮將在此刻決定,這又是何樣的時刻呢?台前的花籃漸漸地有了花,一朵兩朵,三朵四朵,是真心真意,也是悉心悉意。籃里的花無意間為王琦瑤作了點綴。康乃馨的紅和白,是專為襯托她的粉紅和蘋果綠來的,要不,這兩種艷是有些分量不足,有些要飄起來,散開去的,這紅和白全為它們壓了底。王琦瑤在紅白兩色的康乃馨中間,就像是花的蕊,真是嬌媚無比。她不是舞台上的焦點那樣將目光收攏,她不是強取豪奪式的,而是一點一滴,收割過的麥地里拾麥穗的,是好言好語有商量的,她像是和你談心似地,爭取著你的同情。她的花籃里也有了花,這花不是如雨如爆的,卻一朵一朵沒有間斷,細水長流的,竟也聚起了一籃。王琦瑤不是台上最美最耀目的一個,卻是最有人緣的一個,三次出場像是專為她著想,給她時間讓人認識,記進心裡。她一次比一次有轟動,最後一次則已收攬了奪魁的希望。
白色的婚服終於出場了,康乃馨里白色的一種退進底色,紅色的一種躍然而出,跳上了她的白紗裙。王琦瑤沒有做上海小姐的皇后,就先做了康乃馨的皇后。她的婚服是最簡單最普通的一種,是其他婚服的爭奇鬥豔中一個退讓。別人都是婚禮的表演,婚服的模特兒,只有她是新娘。這一次出場,是滿台的堆紗疊給,只一個有血有肉的,那就是王琦瑤。她有嬌有羞,連出閣的一份怨也有的。這是最後的出場.所有的爭取都到了頭,希望也到了頭,所有所有的用心和努力,都到了終了。這一刻的輝煌是有著傷逝之痛,能見明日的落花流水。王琦瑤穿上這婚紗真是有體己的心情,婚服和她都是帶有最後的意思,有點喜,有點悲,還有點委屈。這套出場的服裝,也是專為王琦瑤規定的,好像知道王琦瑤的心。穿婚服的王琦瑤有著悲劇感,低回慢轉都在作著告別,這不是單純的美人,而是情景中人。投向王琦瑤籃里的花朵帶著點小雨的意思了,王琦瑤都來不及去看,她眼前一片綜亂,心裡也一片混亂,她是孤立無援,又束手待斃,想使勁也不知往何處使的,只有身上的婚服,與她相依為命。她簡直是要流淚的,為不可知的命運。她想起那一次在片廠,開表拉前的一瞬,也是這樣的境地,甚至連裝束也是一樣,都是婚服,那天一身紅,今天一身白,這預兆著什麼呢?也許穿上婚服就是一場空,婚服其實是喪服!王琦瑤的心已經灰了一半,淚水蒙住眼睛。在這最後的時刻,劇場里好像下了一場康乃馨的雨,看不清誰投誰,也有投錯花籃的。這是頂點,接下去便勝負有別,悲喜參半了。所有的小姐都仁立著,飛揚的沉落下來,康乃馨的雨也停了,音樂也止了,連心都是止的,是夢的將醒未醒時分。
這一刻是何等的靜啊,甚至聽見小街上賣桂花糖粥的敲梆聲,是這奇境中的一絲人間煙火。人的心都有些往下掉,還有些沉渣泛起。有些細絲般的花的碎片在燈光里舞著,無所歸向的樣子,令人感傷。有隱隱的鐘聲,更是命運感的,良宵有盡的含義。這一刻靜得沒法再靜了,能聽見裙裾的寨奉,是壓抑著的那點心聲。這是這個不夜城的最靜默時和最靜默處,所有的靜都凝聚在一點,是用力收住的那個休止,萬物禁聲。廳里和籃里的康乃馨都開到了最頂點,盛開得不能再盛開,也止了聲息。燈是在頭頂上很遠的地方,籠罩全局的樣子;台下是黑壓壓的一片,沒底的深淵似的。這城市的激蕩是到最極處,靜止也是到最極處。好了,這靜眼看也到頭了,有新的騷動要起來了。心都跳到口邊了,弦也要崩斷了。有如雷的掌聲響起,燈光又亮了一成,連台下都照亮了。皇后推了出來,有燦爛的金冠戴在了頭上,令人目眩。那是壓倒群芳的華貴,頭髮絲上都綴著金銀片,天生的皇后,毋庸置疑,不可一世的美。金冠是為她定做的,非她莫屬,她那個花籃也分外大似的,預先就想到的,花枝披掛在籃邊,兜不住的情勢。亞後卻是有藏不住的嬌冶,銀冠也正對她合適。花籃里的花又白的多紅的少,專配銀冠似的。她的眼睛是有波光的,閃閃煙增,煽動著情慾,是集萬種風情為一身,是人間尤物。掌聲連成了一片,燈光再亮了一成,連場子的角落都看得見,眼看就要曲終人散,然後,今夜是人家的今夜,明晨也是人家的明晨。這時,王琦瑤感覺有一隻手,領她到了舞台中間,一頂花冠戴在了她的頭頂。她耳邊嗡嗡的,全是掌聲,聽不見說什麼。皇后的金冠和亞後的銀冠把她的眼眩花了,也看不見什麼。她茫然地站著,又被領到皇后的身邊。她定了定神,看見了她的花籃,籃里的康乃馨是紅白各一半,也是堆起欲墜的樣子,這就是她春華秋實的收穫。
王琦瑤得的是第三名,俗稱三小姐。這也是專為王琦瑤起的稱呼。她的艷和風情都是輕描淡寫的,不足以稱後,卻是給自家人享用,正合了三小姐這稱呼。這三小姐也是少不了的,她是專為對內,後方一般的。是輝煌的外表裡面,絕對不遜色的內心。可說她是真正代表大多數的,這大多數雖是默默無聞,卻是這風流城市的艷情的最基本元素。馬路上走著的都是三小姐。大小姐和二小姐是應酬場面的,是負責小姐們的外交事務,我們往往是見不著她們的,除非在特殊的盛大場合。她們是盛大場合的一部分。而三小姐則是日常的圖景,是我們眼熟心熟的畫面,她們的旗袍料看上去都是暖。動的。三小姐其實最體現民意。大小姐二小姐是偶像,是我們的理想和信仰,三小姐卻與我們的日常起居有關,是使我們想到婚姻,生活,家庭這類概念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