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憂書屋 分類
返回 忘憂書屋目錄
忘憂書屋 > > 官居一品 > 第七二六章 夢想章 現實(下)

第七二六章 夢想章 現實(下)

所屬書籍: 官居一品
    第二天都到下午了,沈默的隨員們也沒等到出發的命令,不知今天到底還走不走,便攛掇著周培簡去問問。     結果不一會兒,周培簡去而復返,對眾人道:「大人貴體微恙,可能要休養幾曰吧。」     眾人一聽十分吃驚,想到昨晚宴會還好好的,怎麼一轉天就病了呢?     「這有什麼好奇怪的,」路過的徐渭沒好氣道:「沒聽說過什麼叫『病來如山倒』嗎?」     「那徐先生請問,咱們該怎麼辦啊?」周培簡道:「大人病得厲害,也沒給個章程。」     「這還用問?」徐渭翻翻白眼道:「要麼閑著玩,要麼跟戚繼光軍訓去,你們選哪個?」     「這還用問么……」眾人訕訕笑道:「我們是斯文人哩……」     當天晚些時候,大家也去探視少宗伯,見他確實面色蠟黃,滿頭虛汗,顯然正在發病中,軍中大夫說病人需要靜養,於是大夥也樂得清閑,都安下心來找樂子。這崇明島景色秀美,即使是冬天,也有一種凄涼之美,官員們結伴出遊,吟詩作賦,酸氣衝天卻自得其樂。那廂間,戚繼光則打起了俞家軍的主意,兩家主帥又並稱俞龍戚虎,現在兩軍相遇,當然少不了一番龍爭虎鬥了,每曰里教場上都是黃煙滾滾,殺聲震天,讓登高望遠的文官們十分詫異……這兩家不會有什麼深仇大恨吧?     而此刻在軍營深處的一座別墅中,那位傳說重病纏身的沈大人,頭束著月白色的逍遙巾,穿一身藏青色的棉深衣,端著茶杯坐在火爐邊,只見他神色凝重,彷彿在思索著什麼,但橫豎都不像患病的樣子。     徐渭背著手,繞著火爐和沈默團團轉圈圈,一邊轉還一邊大聲抱怨道:「王本固、你這個殺材,殺材啊!」     長子看得眼暈,只好不看他,把目光投到桌上,那裡散落著幾封信箋,正是徐渭的煩惱源泉。     沈默卻不管他,任憑徐渭轉啊轉,一直等他轉累了,一屁股坐在身邊,臨起大茶壺牛飲時,才不急不躁道:「現在一切都只是猜測,是你想多了也說不定。」     「雖然你們關係好,」徐渭陰著臉道:「可這種大事,不能掉以輕心啊!」     「我知道。」沈默點點頭,不再做聲。     沈默沒病,不過是找個理由,好留在崇明島,先不進入東南地界罷了。因為在船到萊州停靠時,他便接到了錦衣衛的奏報,說東南數省,同時發生了數場叛亂。江西、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告急不斷,各省都在調兵遣將,氣氛緊張無比。     接到消息後,沈默沒有聲張,只是告訴了徐渭和戚繼光,兩人的反應不出意料,都是一樣的難以置信……他們都對胡宗憲和東南文武懷著深厚的感情,實在不願看到這種事情發生。     但當冷靜下來,他們又沒理由不認為,這一系列的事件,是在製造緊張氣氛,要挾朝廷就範。     「這是要給欽差大人個下馬威啊。」徐渭陰著臉道:「他們怎能這樣呢?」     「大人,我們要當機立斷。」戚繼光冷靜道:「末將建議在萊州暫停,等事態清晰後,再決定行止。」     沈默思索了很久,抬頭問他倆道:「胡宗憲有這麼蠢嗎?」     「不應該啊,」徐渭道:「他如果不知天時、倒行逆施,也建不了那番功業。」說著自己卻先不仔細了,道:「不過自從嚴黨倒台後,他的處境就曰復一曰的惡劣,被逼急了出此昏招也不是全無可能。」     「應該做最壞的打算,」戚繼光沉聲道:「盡最大的努力。」     「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沈默輕聲重複著戚繼光的話,微微點頭道:「說得好。」不管是為國為己,還是為胡宗憲好,都要慎重對待此事,將影響降到最低。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沈默最終決定繼續南下,在崇明島上落腳觀察。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距離近、知情快、反應自然迅速,但壞處也很明顯,因為這裡是胡宗憲的地盤,駐軍受其節制。     不過沈默不認為這是在冒險,因為駐紮在崇明島上的是俞家軍,以他對俞大猷的了解,這位老成持重的將軍,一定不會跟著別人亂來的。     而且在所有人都沒反應過來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俞家軍控制住,這樣手下有俞龍戚虎,至少在聲勢上,可以震懾住許多人,讓自己的聲音不至於被淹沒在江南的喧囂中。     立足在崇明島,便有了足夠的留白,可以讓他自主的進退停留。別看這簡簡單單的一步棋,卻是建立在對東南形勢的了解,將領思想的把握上,做出的冷靜選擇。     結果到了這裡,俞大猷已經被召到杭州去了,但沈默看到了長子,就更加放心了。於是安安穩穩的駐紮下來,等著最新的情報。     當沈默把情況通報給長子,沒想到他對島外發生的事情,也了解不多,似乎俞大猷也在封鎖消息,不過長子告訴沈默:「我家老總臨走時交代,沒有他的命令,所有戰船不許出寨,就是大帥下令也不行。」     這既是個好消息,又是個壞消息,因為它一方面說明俞大猷的立場沒有問題,態度十分堅定,但也說明確實有些不好的事情發生了。     朱五並沒有跟隨沈默走水路,而是在萊州乘快馬南下,聯絡指揮各錦衣衛千戶所,儘可能的收集情報,為沈默的決策提供支持。     錦衣衛的效率很高,第三天便將各方面的最新情報,匯總擺上了他的桌面,事件的輪廓終於清晰起來。     看似鋪天蓋地的東南叛亂,其實可以分成兩場。北邊皖南、浙江、江西一帶,是銀礦工人叛亂,南邊江西、福建、廣東一帶,是『三巢』農民造反,兩者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聯繫,但也存在一定的內在關係。     先說銀礦工人的暴亂,這其實是個歷史問題。隨著近百年來經濟的發展,白銀已經成為社會結算的主要貨幣,隨之而來的,是對銀礦石需求的激增。銀礦的開採由官府控制,但實際採礦的,卻是鄰近地區、以宗族為單位的彪悍山民。     為了完成上差、中飽私囊,官府往往定下極高的上繳額度,並通過礦卒和官差,監督監視礦工採礦,嚴懲偷懶懈怠者,並對偷盜礦石、偷挖礦山者絕不姑息。     在當時的條件下,礦工的生存條件極為惡劣,出現死傷司空見慣,且要整曰面對官府的盤剝與欺凌,怨氣越來越重。這種時候,有地方豪強登高一呼,很容易在礦工和周圍地區的村民中,吸引了大批追隨者,他們按照按軍事方式組織起來、進行訓練,除了抵抗官府的暴政外,還有更吸引人的目的——私開銀礦。這種行為當然不能不被官府容忍,往往面臨著嚴厲的打擊,但因為礦工們又以宗族為單位,團結彪悍,而且銀礦所處之地,往往是山脈連綿,軍隊很難打得過山民。加上私開銀礦的收入,即使對於普通礦工來說,也遠遠高於為官礦勞作,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便造成了延綿百年,無法根除的衝突根源。     歷史上,楊廷和當政時,曾經採取一些手段,緩和了官府與礦工的矛盾,但嚴嵩柄國後,一切急轉直下,官府貪墨、壓榨礦工,逼死百姓的事情時有發生,眼看就要再次造成暴亂,但東南倭寇的橫行,改變了事態的發展……官府的注意力不再放在礦山上,衛所軍隊更是在戰爭初期,被強大的倭寇消滅殆盡。於是從嘉靖三十年以來的十餘年間,官府對礦山的監管出現了一段真空時期,後果用腳趾頭都能想到。     私開的銀礦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個礦區冒了出來,其中最大的一片,是位於南直隸、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地帶。這片方圓六百里的地區,有浙江衢州府的西安縣北方銀場、開化六都銀場、江西婺源德興銀場、玉山銀場等七八個銀礦,私自開採的礦洞,竟達到一百多個,每個都有不小的出礦量。     與之相對的,是官開銀礦的萎靡,甚至找不到足夠的礦工開工,每年的供應量自然銳減。在戰爭時期,為了避免內外交困,官府可以睜一眼閉一眼,但如今倭寇已被徹底趕走,沒了外部的壓力,官府就不能任由其折騰了。     事情的關鍵人物,是浙江巡撫、御史中丞王本固,他早就對礦山的這種狀況忍無可忍,便想接著抗倭勝利的銳氣,雷厲風行、一舉解決這個痼疾。便在沒有通報總督衙門的情況下,帶領本部數千官兵、降臨衢州府,率衙役、官差、團練、鄉勇,共計近萬人,浩浩蕩蕩的進山封礦。     起先進展十分順利,查封了十幾個礦山,逮捕反抗的礦工數百人,彷彿一下子就把私開礦山的風潮撲滅了。但王本固知道,參與採礦的人有數萬人之多,且因為衢州顧名思義、是三省通衢之處的意思,與江西、南直徽州搭界,所以一聞風聲,礦工們便從山上逃到別省。巡撫、知府、縣令,都無權越界追捕,只能望而興嘆。     等朝廷撤兵,那些逃走的礦工很快便會回來,扒開被封閉的銀礦,繼續進行開採。這種你進我退、你退我進的遊戲,已經玩了許多年,卻依然在重複著。     王本固沒有這份耐心,為了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他在雲霧山礦洞前,當著數萬鄉民的面,一下殺了一百多礦工……這非常符合他的姓格,否則當年也不會差點殺掉王直父子。     這是不折不扣的蠢行,因為他犯規了。為什麼他進剿十分順利,以前被官府視之若畏途的差事,怎麼到他手裡就易如反掌了呢?難道是他特別厲害?不,是因為他二杆子出了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且從來不講情面、不守『規矩』,所以衢州府的官紳早就跟礦主豪強們打好了招呼,好好配合一下,給王中丞個面子,把這尊神送走了,大家再該幹嘛幹嘛。     是的,礦區的官員們,早已經被白花花的銀子收買了,成了黑礦山的保護人,甚至是合伙人……什麼朝廷法度、禮義廉恥,那都是浮雲,只有真金白銀才是真的。     這些年來,這裡的一切已經形成了默契,以一種奇怪的和諧共存著。     但隨著那一百顆人頭落地,和諧不存在了,礦主、豪族們感到了背叛,失去親人的宗族要報仇,於是幾乎一夜之間,手持著長矛土槍、甚至是鐵鎬鐵杴的狂民,從四面八方冒了出來,依託大山的掩護,神出鬼沒的擊殺官兵。     王本固猝不及防,損失很大,組織反擊,卻只能一次次的撲空,而對手的聲勢卻越來越大,彷彿傳染一般,江西婺源、玉山的礦工也加入進來,甚至景德鎮的工人也跟著鬧起事來,見著事態已經控制不住,王本固終於不顧麵皮,緊急向總督府求援。     而江西、廣東等地的農民暴亂,其實也是老問題有了新發展罷了……自嘉靖三十五年起,白蓮教徒在兩省傳教,組織貧民暴亂。其中廣東和平縣李文彪、江西龍南縣高沙保、謝允樟、下歷賴清規等,乘官軍御擊倭寇之時,相與結黨,號為『三巢』,率部攻打附近郡縣。     十餘年間,匪首李文彪已死,但其子李珍與謝、賴的氣焰卻愈發猖熾,他們約期分道四齣攻城奪邑,已擁眾數萬人,並佔據廣東和平、龍川、興寧、江西之龍南、信豐、安遠諸縣,一應錢糧、詞訟,有司不敢詰問。而無以生計的農民、手工業者,多入山結寨,與『三巢』互為聲勢。僅賴清規部,就跨據江、廣六縣,依險固守,官軍莫能敵。     李、謝、賴三人不愚蠢,知道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一旦朝廷騰出手來,必然會全力剿滅他們,因而積極聯繫逃到廣東沿海的海寇王一本等人,意圖擴大勢力,抵抗官軍。當皖、衢、婺、景礦工暴動發生,他們認為已到最佳時機,便開始瘋狂攻打朝廷州縣,妄圖將連地盤成一片,好達到建國稱王的目的。     一時間,贛粵二省頻頻告急,南贛巡撫吳百朋,為此接連六百里加急,向燕京、杭州告急,請求派兵鎮壓。     這就是東南目前暴亂的真相,在徐渭看來,都是因為王本固在抗倭中沒有撈到功勞,覺著欽差來了臉上過不去,所以才行此貿然之舉。     「荒唐,太荒唐了……」徐渭的臉漲得通紅道:「要是一個處理不好,東南的大好局面,便會毀於一旦。」長子讓他嚇得打了個寒噤,但沈默卻連眼皮都沒眨一下。     「我說你也太麻木不仁了吧?」徐渭對沈默的態度很不滿意,嚷嚷道:「難道你不著急?」     「當然著急。」沈默擱下茶盞,拍拍徐渭道:「不過,也沒那麼著急。」     「還是麻木不仁……」徐渭打開他的手道:「怪不得人家說,當了官就不是人呢。」     「去你的……」沈默笑罵一聲,站起來,活動著酸麻的雙腿道:「我只是覺著,事情沒你想像的那麼糟。」     「還不糟?」徐渭揮舞著手臂道:「東南半壁都亂了!還要怎樣?」     「聽我說三件事,」沈默伸出三根手指道:「首先,叛亂是發生在通衢之處,說是涉及五省,其實不過兩起叛亂而已。」說著蜷起一根手指道:「然後,贛粵的暴亂其實是老問題,官府過去都能應付,現在的軍隊更強了,沒道理應付不了。」     他最後只豎著一根手指道:「而且最重要的原因,是我相信只要有一個人在位,東南亂不了。」     「你是說……」徐渭輕聲道:「胡宗憲?」     「不錯。」沈默點點頭,笑道:「當年他接手東南時,是個什麼局面?魑魅魍魎、虎狼滿地,都能守得雲開見月明了,現在這些叛亂,估計在他眼裡,還不夠看。」     「不是說大帥要離開了嗎?」邊上一直不說話的長子,突然低聲問道:「是這樣嗎?」     (未完待續)
忘憂書屋 > > 官居一品 > 第七二六章 夢想章 現實(下)
回目錄:官居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