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宣德爐
「老師,您這是怎麼了?」
看到余宣抱著個香爐的樣子,方逸不由奇怪的問道,剛才從箱子里開出來那麼多珍貴的陶瓷青銅器,也沒見余宣擺出這幅模樣來,這和孫連達看到那些字畫時的樣子有一比了。
「方逸,你剛才說的話,還算不算數?」
余宣抬起頭,眼睛裡分明有些血絲,今兒接連看了那麼多東西,著實把他和孫連達累的不輕,但是當余宣看到懷裡的這個物件之後,所有的勞累卻是都煙消雲散了,此時在他的心頭,只有興奮兩個字。
方逸聞言愣了一下,看到余宣抱著那香爐的樣子,頓時明白了過來,開口說道:「老師,您是說讓您二位和滿哥各取一個物件的話?」
「沒錯,就……就是這句話……」
余宣重重的點了點頭,可是當他和孫連達對視了一眼之後,臉上卻是露出了苦笑的神色,搖晃了一下腦袋,說道:「老哥,我讓您笑話了,活了這麼大的歲數,我今兒居然也看不開了……」
「不怪你……」
孫連達看著余宣,說道:「我這輩子做的大多都是文物鑒定和修復的工作,老弟你和我不一樣,你本身就是個收藏家,見到好東西自然是會動心的,換成我怕是也會如此……」
「唉,丟人,丟人了……」
余宣長嘆了一口氣,將用雙手捧在懷裡的那個香爐給取了出來,很是凝重的放在了桌子上,說道:「此生能有幸見到這物件,我就應該知足的了,方逸,你把這東西收起來吧,我怕自個兒再看下去,真的就拔不出來了……」
「老師,不就是個香爐嘛……」看到余宣那一臉難捨的樣子,方逸說道:「老師您既然喜歡,就拿去好了,這玩意兒就算是再貴重,那也不及咱們師徒間的情份啊!」
方逸從小就沒有父母,一直和老道士相依為命,直到下山之後,才在孫連達那裡感受到了一種親人的關懷,要說和余宣的關係,原本是隔了那麼一層,遠不如與孫連達親近。
但是經歷了緬甸之行後,方逸得知余宣先是深入野人山尋找自己,又和家裡的世交子弟幾乎斷絕了關係,他這才知道,一向喜歡和自己開玩笑的余宣老師,對自己的愛護之情未必就在孫連達之下。
人缺什麼就想擁有什麼,所以在方逸看來,和兩位老師的親情,和胖子三炮滿軍甚至趙洪濤的友情,遠不是金錢所能相比的,別說方逸不知道這香爐有什麼來頭,但就算是這香爐是方逸所有物件中最珍貴的,他也會毫不猶豫的送給余宣。
「方逸,別再說了……」
聽到方逸的話,余宣擺了擺手,一臉羞愧的說道:「我活了幾十年,竟然不如你看的看,你別說了,這東西我是不會要的,今兒你也算是給老師我上了一課啊!」
孫連達之前的反應,只是在鑒別出了這香爐的身份之後,下意識的一種行為,但是當他清醒過來之後,卻是知道自己在晚輩們面前失態了,那老臉已然是紅了起來。
今兒晚上一直都是悶頭幹活不怎麼說話的滿軍,在見到了這一幕之後,忽然開口問道:「余老師,您看的這香爐,莫非是那物件?」
「就是那東西!」余宣苦笑著說道:「除了那玩意,還有什麼東西能讓我這麼丟人啊!」
「余老師,這……這個難道是真的?」趙洪濤也是開口問了一句,原本只是驚愕的臉上,卻是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色。
「這物件要是假的,我余宣就把這雙眼睛給摳下來!」余宣斬釘截鐵的說道。
「哎,我說幾位,你們這是在猜啞謎嗎?」
聽著余宣滿軍和趙洪濤的對話,場內的胖子和三炮還有方逸,都是一臉的莫名其妙,他們雖然知道這東西肯定來頭不小,但偏偏幾人都是不提其名,最是沉不住氣的胖子忍不住嚷嚷了起來。
「是啊,老師,給我們講下吧,這到底是個什麼物件?」
雖然跟著孫連達學習了半年多的文物鑒定,不過孫連達主攻的是字畫,對陶瓷器也頗有研究,但是對於青銅器和一些雜項卻是涉獵不深,這也是孫連達讓方逸拜余宣為師的一個原因。
而跟著余宣的這段日子,基本上就是方逸前往緬甸的時間,為了讓方逸更多的了解翡翠玉石,余宣大多時間都在給他講解玉石翡翠相關的知識,所以方逸對青銅器所知不多,真的不知道這香爐是個什麼物件。
反倒是滿軍在古玩市場廝混了這麼多年,聽聞過有關這香爐的一些傳聞,他雖然沒見過實物,但看到余宣那難捨其手的模樣,卻是猜出了這香爐的來歷。
余宣這會已經平靜了下來,但還是忍不住又將自己放在桌子上的香爐拿在手裡把玩了起來,口中說道:「方逸,老師是主攻文玩雜項的,你知道這雜項類的物件,以什麼東西為尊嗎?」
「不知道!」
方逸老老實實的回答了一句,文玩雜項的類別太過廣泛了,有因為材質而珍貴的,像是沉香、黃花梨、象牙或者犀角等物件,也有經過大師雕琢而身價倍增的,方逸還真不知道什麼物件能坐到文玩雜項類的頭把交椅上。
「告訴你,就是這物件!」
余宣眼神複雜的看著手裡的香爐,說道:「這東西叫做宣德爐,是明朝宣德年間的產物,明朝曾經有位大文豪將其譽為文房首物,老師窮其一生在尋找這東西,直到今日才終於得見啊……」
余宣的話中充滿了感慨,他出道幾十年,在文玩雜項這一領域中大名鼎鼎,雖然還達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但這輩子卻是閱物無數,可以說,也只有宣德爐,能讓余宣如此失態。
「宣德爐,老師,宣德爐很貴重嗎?」
聽到余宣的話,方逸臉上露出訝然的神色,他聽聞過宣德爐的名字,但方逸還真不知道這東西竟然如此珍貴,在方逸的認知里,這只不過是書房焚香的一個工具而已。
「你先好好看看這物件……」余宣將手裡的宣德爐遞向了方逸,說道:「看完之後,說說你的看法……」
「好!」
方逸答應了一聲,將乍眼看去並不是很起眼的小香爐拿在了手中,這香爐的直徑只有十公分左右大小,爐高也就是五六公分的樣子,底下有三足,在香爐的底部,還有著「大明宣德年制」的款識。
香爐通體呈褐色,但仔細看去,那褐色卻是由黑白帶紅有帶有一絲紅銅色而形成的,整個爐體的色彩看似黯淡,實際上卻是現出隱隱的奇光,方逸拿在眼前看了一會,居然無法數清自己所能看到的顏色。
「這……這東西不簡單啊,單是這材質,我就看不出來,應該摻雜有黃銅吧?」
方逸口中喃喃說道,他用手輕輕的擦拭了一下香爐的表面,發現經過擦拭的地方,竟然一下子變得亮麗如新,彷佛剛從窯口中燒制出來的一般,那爐體就像是女人的肌膚柔膩可掐,讓人忍不住心生喜愛。
而且這東西看似爐壁不是很厚,但方逸剛一入手,就有種沉甸甸的感覺,份量要比銅鐵等物質重出了不少,只是究竟用什麼材質燒制出來的,方逸僅憑目測卻是看不出來。
「老師,還請您給講解一下……」
看了半天之後,方逸將手中的宣德爐放在了桌子上,眼睛看向了余宣,他雖然對這物件不甚了解,但通過觀察,卻是看出了這宣德爐的製作工藝極為不凡。
「你看到底部的款識了,宣德爐,就是大明宣德年間製造的香爐……」對於宣德爐的來歷,玩雜項的人無不是熟記在心,余宣根本不用思考,就給方逸講解了起來。
明朝的皇帝多奇葩,有蟋蟀天子明宣宗,糊塗皇帝明憲宗,頑童皇帝明武宗,專業道士明世宗,抄家理財好手明神宗,木匠高手明熹宗,而在位僅十年名聲還算不錯的宣德皇帝,卻是獨愛玩賞香爐。
為了滿足自己的這個嗜好,宣德皇帝特下令從暹邏國進口一批紅銅,責成宮廷御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製香爐。
在朱瞻基的親自督促下,整個製作過程,包括煉銅、造型等整個過程,他都親自參與,精選出符合適用對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將之繪成圖樣,經過篩選確定後,再鑄成實物樣品讓皇帝過目,滿意後方准開鑄。
宣德爐的燒制非常複雜,而且用料很考究,除銅之外,宣德爐的燒制還需要有金、銀等貴重材料加入,所以爐質特別細膩,一般爐料要經四煉,而宣德爐卻是要經過十二煉。
工藝師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鑄煉,經過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極品銅香爐終於製作成功。
這批紅銅共鑄造出三千座香爐,因為材質的原因,以後再也沒有出品,宣德帝見到這批自己親自過問的香爐,每隻均大氣異常,寶光四射,很有成就感,於是將這些香爐大部分陳設在宮廷的各個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賞賜和分發給了皇親國戚,功名顯赫的近臣和各個有規模香火旺盛的廟宇。
按理說燒制了三千多件宣德爐,後世應該保存下來不少,畢竟這東西是金屬製造的,不像瓷器字畫那般脆弱,但事實卻恰好與之相反,正因為它是金屬製造,才歷經了許多磨難。
宣德爐經歷的第一個劫難,就是來自崇禎鑄錢,崇禎是明朝最後一朝,內優外患,連年戰爭,國庫空虛,崇禎曾將內府庫藏的歷代各種銅器,全數發給寶源局,拿去熔鑄錢幣,其中包括上古三代及宣德年間的銅器。
宣德爐的第二個劫難,則是來自清朝咸豐年間,那時的清朝亦是內憂外患,國庫空虛,為了發行錢幣,咸豐皇帝不惜把皇宮、內廷保存的各種銅器,包括皇室歷代舊藏的銅爐、薰爐、銅龜鶴等,毀掉用以鑄錢。
而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做槍炮缺乏銅料,於是在我國各地搜集銅器,熔化後改做槍炮,像是北京大慧寺內正殿原有高達十幾米的銅觀音像,在民國時期被日本人毀掉,換成了木製觀音像即是一例。
經此三次大的劫難,皇宮流傳下來的宣德爐,幾乎是絕跡了,而在民間,宣德爐同樣也沒能逃過大劫,不過那是解放後的事情了。
在五十年代初期的抗美援朝戰爭時,國家需要大量的槍炮彈藥,於是便發動民間收集「舊銅」,從各地所收集來的舊銅器中,就有不少的銅爐,這裡面不乏珍貴的宣德爐。
而抗美援朝剛結束,國內又開始大躍進和大煉鐵,全民徵集銅鐵,老百姓家裡的銅器,如銅盆、銅鍋、銅勺、銅爐等都貢獻出來了,這其間又被熔煉掉很多民間的宣德爐。
再往後十年,那場史無前例的大革命又開始了,於是各種古舊銅器,包括銅爐,都作為迷信品「破四舊」被收集到銅材廠熔掉。
另外還有一些愚昧的人,見到宣德爐寶光四溢,就將其給融化提煉其中的黃金,歷史上的宣德爐可謂是經歷諸多劫難,損失慘重,所以也造成了今日的真宣德爐已成鳳毛麟角,就連後仿爐和私款爐亦成為珍罕的歷史文物。
「這東西,歷史上雖然出現了很多,也都叫宣德爐,但我這輩子,還是第一次見到實物呢……」
余宣今兒的苦笑特別多,他雖然號稱王世襄之後古玩雜項的第一人,但余宣一直都認為自己名不副實,因為經過他這輩子經手鑒定的宣德爐不下於千件,只是包括京城博物院里的藏品在內,余宣全都認為是假的。
而余宣的老師王世襄老人收藏的幾十件宣德爐,經過兩人的共同鑒定,居然也是無一真跡,這甚至一度讓余宣產生一種錯覺,真正的宣德爐,已然絕跡於世間了。
但是今日見到這個宣德爐後,余宣卻是發現這件宣德爐包漿沉穩,色澤典雅,敦厚之中不失靈巧精緻,綜合了器形材質款識各方面的因素之後,心潮澎湃的余宣,才斷言它是真跡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