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吳妃嬰茀·鼙鼓驚夢 第十四節 千金
將柔福接回宮的次日,趙構即在朝堂上宣布進封柔福帝姬為福國長公主。
在政和三年趙佶將公主之稱改為帝姬後,民間就此議論紛紛,稱這樣一來豈非「天下無主」了,又有人說「姬」音同於「飢」,是皇帝國家用度不足之讖。自然這些說法當時臣子們是不會告訴趙佶的,但趙構這些年四處奔波,對民生民情民意了解得比他父皇清楚許多,聽到臣民關於「帝姬」的議論後相當在意,故此在建炎元年登基不久後即命復「帝姬」為「公主」,將英宗皇帝女賢德懿行大長帝姬改封秦國大長公主,哲宗皇帝女淑慎長帝姬封吳國長公主。
這兩位帝姬是當初僅有的兩位自「靖康之變」中逃離出來的帝女,而趙構自己的姐妹們則無一人幸免於難,全都被俘北上。而今柔福是惟一以當今聖上妹妹身份進封的長公主,百官自然明白其重要性,待趙構詔書一下,群臣立即三呼萬歲,聯翩出列發言祝賀。
散朝之後趙構立即趕往絳萼宮探望柔福,並賜她新衣十二襲、首飾十二套、日常用品及玩物若干。柔福略看了看,淡淡謝過,臉上卻無甚喜色。趙構嘆嘆氣,對她道:「瑗瑗,這些你不喜歡么?還想要什麼?九哥一定會為你找來。」
柔福抬頭看著他:「九哥,我想回家。」
趙構一怔,和言道:「這裡就是你的家了。九哥的家就是你的家。」
「不。」柔福搖搖頭,目光穿過宮門投往藍天白雲間:「我的家在汴京,九哥的家也在汴京,九哥不記得了么?」
趙構有一瞬間的沉默,但很快又微笑著轉移話題:「九哥不知道妹妹喜歡些什麼,這些東西是問過嬰茀後為你置辦的,可能總有疏漏之處,九哥再給你些錢零用罷,你還想要什麼就差人去買。先給你五千緡錢可好?……不妥,太少了,一萬罷……夠不夠?」
柔福漠然道:「九哥看著辦。謝九哥。」
趙構的笑容隱去,目光也黯淡下來,良久才道:「你不開心么?為什麼一絲笑意也無?……僅賜妹妹區區一萬緡實在委屈了妹妹。無奈經靖康之變後國力不比從前,百廢待興,如今一萬緡直可當宣和年間的十萬緡。妹妹放心,日後萬事用度九哥會按你在汴京時的標準給予,你每月月俸也會與秦國大長公主的一樣。」
柔福淺淺一笑,含有隱約的譏誚:「九哥怎麼老跟我提錢的事呢?如此說來,倒像是千金買我一笑了。」
趙構臉色一變,怫然不悅。侍候在兩旁的宮女亦相顧失色,均心想這位長公主當真大膽,如今宮中哪有人敢如此對皇上出言不遜,何況皇上分明是好意,卻被她這般奚落,不知皇上該如何發作。
而趙構並沒像她們猜想的那樣大發雷霆,只黑著臉默然枯坐一陣後起身離去。宮人們忙行禮相送,柔福卻不依禮起身,仍舊端坐著,臉上淡漠得不留絲毫情緒的痕迹。
這事很快傳遍宮禁。午後潘賢妃與張婕妤在嬰茀宮中聊天,提起柔福之事潘賢妃滿面怒容,道:「福國長公主如此不知好歹,竟公然嘲諷官家!也不知官家怎麼想的,又不是一母的親妹妹,對她這麼好做甚?」
嬰茀解釋道:「公主剛從金國歸來,這些年吃了不少苦,官家憐惜她也是人之常情。至於公主那話,想必是無心的玩笑,不是刻意嘲諷。」
張婕妤亦賠笑道:「潘姐姐,公主雖不是官家的同母妹妹,但現今整個南朝只有她一人是道君皇帝的女兒,對官家來說,又與同母妹妹何異?所以官家自然會特別看重她。」
潘賢妃仍然怒氣不減:「要看重也應有度,官家對她未免太過重視了罷?靖康之變時金人搶走了宮中所有儀仗,這次官家為了接公主回宮竟然命工匠晝夜不停地為她趕製雲鳳肩輿。回來後一下子賜那麼多衣服首飾不說,還揚手就贈一萬緡錢給她。張妹妹可還記得,你上月過生日,我為你向官家要五百緡錢他也不答應,還直斥我們用度奢侈!」
張婕妤聞言自嘲道:「我出身微賤,說到底不過是服侍官家的丫頭而已,哪能跟公主那樣的金枝玉葉相提並論。」
潘賢妃冷笑道:「我們雖都是服侍官家的丫頭,但既有了名分就是公主的嫂嫂,為何不能與她相比?我們相伴官家多年,難道在官家眼中,還不如一個根本沒與官家見過幾次面的異母妹妹么?」
話音未落,潘賢妃便發現張吳二人都朝門外望去,於是亦側首去看,才發現柔福不知何時來到,此刻悄然站在門邊,似笑非笑地看著她。
嬰茀與張婕妤忙起身與她見禮,然後嬰茀蹙眉問門外宮人道:「公主來了怎不通報一聲?」
柔福先答說:「我聽說幾位嫂嫂正在聊天,不想打斷嫂嫂雅興,所以讓他們不要通報,我自己進來就是了。」
潘賢妃自恃身份較高,只起身站著,卻不過來見禮。柔福便啟步在廳中走了幾步,四處打量,再指著潘賢妃微笑著問嬰茀道:「嬰茀,這位是誰?我猜應該是你的嬸子阿姨罷?」
潘賢妃聽她這一說只差沒氣暈過去,說她是嬰茀的嬸子阿姨,豈非暗指她看上去大嬰茀十幾二十多歲?
嬰茀立即介紹說:「公主,這位姐姐是潘賢妃。」
柔福故作驚訝:「是么?那我真是唐突了,請賢妃嫂嫂恕罪。我這愛以人的相貌判斷身份的毛病是該改改了,從小到大沒少鬧過笑話,嬰茀,這你是知道的。剛才聽人說賢妃嫂嫂在跟二位嫂嫂聊天,進來一看竟沒看出,還道是賢妃嫂嫂已經回去了呢……」
潘賢妃再也聽不下去,冷冷說一句:「公主慢坐,我該回宮了。」便轉身出門。
柔福在她身後笑道:「嫂嫂慢走。有空多看看百戲。」
潘賢妃一愣,回首問道:「看百戲做什麼?」
柔福答道:「看百戲可娛己,有利於改善心情。動不動就生氣,綳著個臉,好易老。」
潘賢妃怒極,再不理她,疾步離開。張婕妤連呼幾聲「潘姐姐」,見她不應便轉頭朝柔福客氣地笑著說:「公主,我去勸勸她,一會兒再回來。」
柔福點點頭,於是張婕妤追了出去。
嬰茀請柔福坐下,然後溫 言道:「適才潘姐姐的話公主不必放在心上。自去年太子薨後她心情一直不好,性情大變,說話也越來越直,得罪了人也不自知,其實她人本來是很和善的。」
柔福淡然一笑,問:「太子?是潘賢妃的兒子?他是怎麼死的?」
嬰茀道:「太子是潘姐姐於建炎元年六月生的,官家為他賜名為旉。太子體質比較弱,自幼就多病。官家這些年戎馬倥傯,也沒足夠的時間和條件尋訪名醫為太子根治,太子便一直斷斷續續地病著。建炎三年秋天太子在建康行宮又感染了風寒,為他奉湯藥的宮人行走間不慎誤踢倒了一個金香爐,香爐落地有聲,太子聽見後立即嚇得全身抽搐,病情立時惡化,不幾日便薨了。官家和潘姐姐都悲痛不已,最後把那個踢倒香爐的宮人斬了。」
柔福默默聽著,須臾冷道:「是該死。」
嬰茀嘆道:「那宮人踢倒香爐令太子受驚而死的確罪不可恕,可畢竟是無心之過,因此送掉了性命卻也有幾分冤。身為侍女,當真命如草芥……」
「我不是說她。」柔福打斷她道:「我是說太子該死。」
乍聽此言,嬰茀驚愕之下盯著柔福無言以對。
柔福一臉冷漠,續道:「一個連一點響動都嚇得死的太子要來何用?若是不死,長大了也是個性情懦弱的主。這樣的人如果繼承大統,只怕連如今這半壁江 山也保不住,倒是早點死的好。」
嬰茀急道:「公主切勿如此說!若被官家知曉難免會誤會……」
「有什麼好誤會的?」柔福冷笑道:「我的意思很清楚。難道我說錯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