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憂書屋 分類
返回 忘憂書屋目錄
忘憂書屋 > > 愛與痛的邊緣 > 坐井觀天的幸福――讀蘇童

坐井觀天的幸福――讀蘇童

所屬書籍: 愛與痛的邊緣
  在我的電腦裡面有著一些作家零散的照片,其中包括蘇童。本來我看書的時候很少去看一個作家的本身,可自從小A給我弄了這些照片之後,我開始形成一種愛好:我喜歡在看完一個作家的文字之後再來看作家的照片,看他的眼神、眉心及嘴角的弧線。   一直以來,蘇童都以他冷艷張揚的想像力以及飄忽的行文風格震撼著我,在沒有看到他的本人以前,我一直想像一個男人要有多麼冷峻滄桑的面孔才能完成那樣的文字。後來你看   到了,一個笑容平和而溫暖的男人,只是目光依然銳利。   記得我第一次看蘇童的故事是在初二的時候,書的名字我已經忘了,可是永遠記住了那個楓楊樹故鄉。   評論家說蘇童的文字里有種思想的回歸。所有內心的流離失所都是以同一個地方做為牽絆,而這種牽絆就是他所幻化出的楓楊樹故鄉。在那個地方,有被烈日晒得發燙的青石板,有長滿青苔的石橋,還有一條河水昏黑髮臭的小河溝,河邊有幾個洗衣服、洗菜的潑辣的婦人,牆角邊吐著長長舌頭的賴毛狗,以及在生活的夾縫中蠕蠕爬行的人們。   蘇童常常將小說的背景設定在夏天,烈日炎炎。蘇童似乎是要故意違背那句「太陽底下沒有秘密」的古話,他用他的文字在朗朗白日之下編織了太多太多綺麗詭異的幻覺。   一直以來我是喜歡夏天的,因為我覺得這是個個性張揚的季節。就像周嘉寧說的那樣:我需要明媚的陽光,讓我漆黑,讓我沸騰。我是個出生在夏天的孩子,雙子座,性格內斂而又張揚,在平時我被教育成一個要掩藏稜角的人,而內心卻是不甘於平凡。我嚮往一切華麗與新銳的東西,正如我嚮往梵高喧囂的色彩。而蘇童讓我找到這樣一個秘密的後花園,灑滿夏日陽光的後花園,有色彩無聲但張揚地流動。   蘇童營造了太多的南方意象,他筆下的世界總是散發出一股南方八月濕熱的氤氳。評論家說蘇童像是一株南方的闊葉植物,展開著肥厚寬大的葉子,枝葉交錯,自由而散漫,時常還是水淋淋的,散發著植物在夏天裡辛辣的氣息。而有些時候我覺得蘇童像是在夜色中開放的黑色曼陀羅,暗香涌動。南方意識,南方氣質,南方氛圍,這一切構成了蘇童小說世界的底蘊:躁動不安的生存慾望,怪異詭秘的歷史與自然,自由洒脫的敘述風格。   那天翻一本雜誌,翻到了一篇文章批評蘇童創作面狹窄,執著於個人內心世界的描寫,裡面說蘇童「坐井觀天」。然後我又在榕樹下看到一篇文章,叫《坐井觀天的幸福》。於是我一下子就把兩件事想到了一起,我覺得真是奇妙。   蘇童是個對細節方面很執著的人,有點像張愛玲。張愛玲總是不厭其煩地用大量的筆墨去描述一隻留著褐色茶漬的杯子,一幅被風糾纏的窗帘,一雙銳利雪亮的男人的眼睛,一圈女人頸際的蕾絲花邊,一座無聲傾倒的城,一縷嫵媚晃動的煙。她以極度冷靜極度客觀的心態來描寫這一切,讓人在心裡感到瑣碎的同時產生不可名狀的空虛和恐懼,同時怕被這種生活糾纏一生。一直以來我都想動筆給張愛玲寫點東西,可是這個掌心寫滿末世繁華靈魂卻被深深囚禁的女子真的讓我束手無策。不是我不想寫,是我寫不來。   可是蘇童對細節的關注卻注入了太多迷幻的色彩。比如他在《妻妾成群》里描寫的那口井,井內是幽暗且寒冷的,井台上也爬滿了青苔。頌蓮被這口井糾纏了一輩子,井中的世界對她來說是個黑色的誘惑,她想將它看清楚以便使自己不再莫名地恐懼,可是她卻永遠也不敢靠近,但她也走不出那口井的陰影。所以她只好在井邊不停地轉圈,一邊轉一邊說:我不下去,我不下去。   還有武則天手中的紫檀的木珠,溺水而死的女孩子指尖的紅色花瓣,死人塘里漂浮的屍體和岸邊生機勃勃的野菜。   蘇童不喜歡碰那些很大的題材,他的小說關注的是人內心的掙扎。可是有段時間評論界大肆抨擊蘇童的小說,說狹隘且單薄。於是蘇童屈服了,寫出了一些讓我看了為他心疼的文字。但蘇童後來又回到了自己特有的敘事風格。我想他也許發現了「坐井觀天的幸福」。他是個任性且有個性的人,我欣賞他。   有人說過,寫字的人內心都是流離失所的。安妮是將自己放逐,而蘇童更徹底,他是逃亡。由貧窮向富足逃亡,由歷史向現實逃亡,由楓楊樹故鄉向現在水泥森林逃亡。因沉沒而逃亡,因逃亡而流浪,因流浪而回歸,但回歸之路已斷絕、迷失,那麼只能繼續流浪,流浪標誌著無處安身,無家可歸。   我的楓楊樹老家沉沒多年   我們逃亡到此   便是流浪的黑魚   回歸的路途永遠迷失   可是蘇童筆下的逃亡卻往往形成一個環,扣成一個死結。經過支離破碎的掙扎然而永遠也敵不過宿命翻雲覆雨的巨大手掌,於是回到最初,至少是與最初相似的狀態。比如《離婚指南》中的楊泊,比如《米》,比如《紅粉》。一切都像是眾神操縱的命運轉輪,一旦啟動,無可更改,無法停止。   而蘇童敘述的激情不過是裝飾在頹敗故園上的迷離的花朵,表面的華麗與喧囂下面,掩藏了太多的絕望。   可是,即使蘇童停頓下拉之後,他也認為自己永遠是個異鄉客,無法融入周圍的生活,於是他用拒絕的姿態站里於蒼穹之下曠野之上。   我們一家現在居住的城市就是當年小女人環子逃亡的終點,這座城市距離我的楓楊樹故鄉有九百里路。我從十七八歲起就喜歡對這座城市的朋友們說,「我是外鄉人」。   我講述的其實就是逃亡的故事。逃亡就這樣早早地發生了,逃亡就這樣早早地開始了。   我想以我的祖父陳寶年的死亡給我的家族獻上一隻碩大的花籃。我馬上將提起這隻花籃走出去,從深夜的街道走過,走過你們的窗戶。你們如果打開窗戶,會看到我的影子投在這座城市裡,飄飄蕩蕩。   誰能說出那是個什麼影子?   那是寂寞而憂傷的影子,註定搖晃著我的一生。
忘憂書屋 > > 愛與痛的邊緣 > 坐井觀天的幸福――讀蘇童
回目錄:愛與痛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