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狂」是人生謊言
青年:明白了。我承認自己的確沒有邁向自我接納和他者信賴的「勇氣」。但是,這真的只是「我」的錯嗎?那些蠻不講理地指責、攻擊我的人也有問題。
哲人:的確,世上並非全是好人,人際關係中也會遭遇到諸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在這裡絕對不可以搞錯這樣一個事實:任何情況下都只是攻擊我的「那個人」有問題,而絕不是「大家」的錯。
具有神經質生活方式的人常常使用「大家」「總是」或者「一切」之類的詞語。「大家都討厭自己」「總是只有自己受損失」或者「一切都不對」等。如果你常常說這種一般化的詞語,那就需要注意了。
青年:……是啊,倒也有些道理。
哲人:阿德勒心理學認為這種生活方式是缺乏「人生和諧」的生活方式,是一種只憑事物的一部分就來判斷整體的生活方式。
青年:人生和諧?
哲人:猶太教教義中有這麼一段話:「假如有10個人,其中勢必會有1個人無論遇到什麼事都會批判你。他討厭你,你也不喜歡他。而且,10個人中也會有2個人能夠成為與你互相接納一切的好朋友。剩下的7個人則兩者都不是。」
這種時候,是關注討厭你的那個人呢?還是聚焦於非常喜歡你的那2個人?抑或是關注其他作為大多數的7個人?缺乏人生和諧的人就會只關注討厭自己的那個人來判斷「世界」。
青年:嗯。
哲人:例如,以前我曾經參加過一個由口吃者和其家人參加的研討會。你周圍有口吃的人嗎?
青年:啊,我以前上學的初中也有一位口吃的學生。這一點無論是本人還是家人都很痛苦吧。
哲人:口吃為什麼會很痛苦呢?阿德勒心理學認為苦惱於口吃的人只關心「自己的說話方式」,從而感到自卑和痛苦。因此,自我意識就會變得過剩,說話也會更加不順暢。
青年:只關心自己的生活方式?
哲人:是的。笑話別人口吃的人只是極少數。用剛才的話說,充其量就是「10人中的1人」。並且,採取這種嘲笑態度的愚蠢的人,我們可以主動與其切斷關係。但是,如果缺乏人生和諧,那就會只關注這1個人,並認為「大家都嘲笑我」。
青年:但是,這也是人之常情吧!
哲人:我定期舉辦讀書會,參加者中也有口吃者。他在朗讀的時候,語言有時會頓住。但沒有一個人因此嘲笑他,大家都安靜地、自然地等著。這應該並不是只有在我的讀書會上才能看到的光景。
人際關係不順利既不是因為口吃也不是因為臉紅恐懼症,真正的問題在於無法做到自我接納、他者信賴和他者貢獻,卻將焦點聚集到微不足道的一個方面並企圖以此來評價整個世界。這就是缺乏人生和諧的錯誤生活方式。
青年:先生,難道您就對口吃者說如此嚴厲的話嗎?
哲人:當然。最初他們也根本不認同,但3天的研討會結束時,大家都深深信服了。
青年:嗯。這的確是很有趣的討論。但是,口吃者還是有些特殊的例子。還有別的什麼事例嗎?
哲人:例如,那些是「工作狂」的人。這些人也缺乏人生和諧。
青年:工作狂也是?為什麼?
哲人:口吃者是只看事物的一部分便來判斷其整體。與此相對,工作狂則是只關注人生特定的側面。
也許他們會辯解說:「因為工作忙,所以無暇顧及家庭。」但是,這其實是人生的謊言。只不過是以工作為借口來逃避其他責任。本來家務、育兒、交友或興趣應該全都給予關心,阿德勒不認可任何一方面突出的生活方式。
青年:啊我父親就是這樣的人。他是個工作狂,一心只想著在工作上出成績;並且,還以自己掙錢為理由來支配家人;是個非常封建的人。
哲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不敢正視人生課題的生活方式。「工作」並不僅僅是指在公司上班。家庭里的工作、育兒、對地域社會的貢獻、興趣等,這一切都是「工作」,公司等只不過是一小部分而已。只考慮公司的工作,那是一種缺乏人生和諧的生活方式。
青年:哎呀,正是如此!而且,被撫養的家人還根本不能反駁。對於父親「想想你是靠誰才吃上飯的吧!」這種近似暴力的語言也不能反駁。
哲人:也許這樣的父親只能靠「行為標準」來認可自己的價值。認
為自己工作了這些時間、掙了足以養活家人的錢、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所以自己就是家裡最有價值的人。
但是,任何人都有自己不再是生產者的時候。例如,上了年紀退休之後不得不靠退休金或孩子們的贍養生活;或者雖然年輕但因為受傷或生病而無法勞動。這種時候,只能用「行為標準」來接受自己的人總會受到非常嚴重的打擊。
青年:也就是那些擁有「工作就是一切」這種生活方式的人吧?
哲人:是的。是缺乏人生和諧的人。
青年:……如此想來,我似乎能夠理解先生上次所說的「存在標準」的意思了。我的確沒有認真想過自己無法勞動、在「行為標準」上做不了任何事時候的情況。
哲人:是按照「行為標準」來接受自己還是按照「存在標準」來接受自己,這正是一個有關「獲得幸福的勇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