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
宋尚齋 何 平 譯註
【說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武力完成了中國的統一,結束了戰國二百多年的紛爭局面,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統一之後,他又採取了一些厚今薄古的措施,進行了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一系列改革,推動了封建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對中國歷史的前進起到了進步的作用。但是,秦始皇為了加強統一帝國的統治,加重了對農民的削和壓迫。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徭役和殘酷的刑罰,逼得廣大農民走投無路。終於在公元前209年爆發了由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由於各地紛紛響應,使這次起義迅速發展成燎原大火。陳勝、吳廣雖在起義後不久身死,但各地紛起響應的起義部隊終於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陳涉世家》是記這次起義的領袖陳涉、吳廣的傳記。文中真實、具體、完整地記述了爆發這次農民大起義的原因、經過和結局,從中反映了農民階級的智慧、勇敢和大無畏的鬥爭精神。文章也比較生動的描寫了陳涉和吳廣的形象。陳涉出身僱農,胸懷大志,有政治遠見,他要求人民從「苦秦」中解放出來;他聰明果斷,具有組織群眾、制定策略、指揮戰爭的卓越才幹,不愧是農民階級的傑出領袖。吳廣雖然刻畫簡略,但從他與謀起義、誘殺將尉等事迹中,也表現了非凡的機智勇敢和反抗精神。在他們身上,都充分地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不甘忍受黑暗統治而「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英雄氣概。文章也寫到了起義軍內部的不和及自相殘殺,陳涉稱王后的貪圖享受、信用姦邪、脫離群眾,表明了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本文在寫作上按事件的發展順序記事。寫起義過程,先寫起義的原因,起義前的謀劃,再寫起義的爆發和發展,直至政權的建立,肪絡非常清晰。在記述中,則採取了先因後果的寫法。寫起義的動議,則先寫暴秦的嚴刑峻法;寫起義的發生,則又先寫將尉的殘酷等等。都入情入理,有力地突出了起義的正義性。文中還通過典型細節的描寫,對起義的過程、轟轟烈烈的聲勢以及起義領袖的精神面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展現,從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按《史記》體例,「世家」是王侯的傳記,陳涉不屬王侯,也把他列入「世家」,這是因為司馬遷認為:「秦失其政,而陳涉發跡,諸侯作難,風起雲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發難」(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司馬遷敢於為陳涉立傳,並破格將其事迹列入「世家」,表明他對陳涉歷史地位及起義作用的重視和肯定,也表現了他卓越的見識。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涉年輕的時侯,曾經和別人一起被僱用耕田,一次當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時,感慨惱恨了好一會兒,說:「假如誰將來富貴了,大家相互不要忘記了。」和他一起受僱傭的夥伴們笑著回答說:「你是被雇給人家耕田的,哪能富貴呢?」陳涉嘆息著說:「唉!燕子、麻雀這類小鳥怎麼能理解大雁、天鵝的遠大志向呢!」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徵調居住在里巷左邊的貧民去防守漁陽,一共有九百人駐紮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編入這次徵發的行列之中,當了屯長。恰遇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們估計已經誤了到達漁陽規定的期限。過了規定的期限,按照法津規定是都該殺頭的。陳勝、吳廣就商量說:「如今逃走也是死,起義干一番大事業也是死,同樣都是死,為國事而死好不好?」陳勝說:「天下受秦王朝統治之苦已經很久了。我聽說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兒子,不應該他來繼位,應該繼位的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屢次規勸皇上的緣故,皇上派他領兵在外地駐守。如今有人聽說他並沒有什麼罪,卻被二世皇帝殺害了。老百姓都聽說他很賢德,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原是楚國的將軍,多次立功,愛護士兵,楚國人都很愛戴他。有的人以為他已經死了,有的人以為他逃亡在外躲藏了起來。現在假使我們冒用公子扶蘇和項燕的名義,向天下人民發出起義的號召,應該會有很多人響應。」吳廣認為很對。於是他他就去占卜吉凶,占卜的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說道:「你們的事都能成,能夠建功立業。然而你們向鬼神問過吉凶了嗎?」陳勝、吳廣很高興,揣摩占卜人所說向鬼神問吉凶的意思,說:「這是教我們先在眾人中樹立威望。」於是就用硃砂在一塊白綢子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塞進別人用網捕來的魚肚子里。戍卒買魚回來煮著吃,發現了魚肚中的帛書,對這事自然覺得很奇怪了。「陳勝又暗中派吳廣到駐地附近一草木叢生的古廟裡,在夜裡點燃起篝火,模仿狐狸的聲音叫喊道:」大楚興,陳勝王。「戍卒們在深更半夜聽到這種鳴叫聲,都驚恐起來。第二天早晨,戍卒中到處議論紛紛,都指指點點地看著陳勝。吳廣一向關心別人,戍卒中很多人願為他效勞出力。押送隊伍的縣尉喝醉了酒,吳廣故意多次揚言要逃跑,以激怒縣尉,惹他當眾侮辱自己,藉以激怒眾人。那縣尉果然鞭打吳廣,縣尉又拔出佩劍,吳廣奮起奪劍殺死了縣尉。陳勝幫助他,合力殺死了兩個縣尉。隨即召集屬下號召說:」各位在這裡遇上大雨,大家都誤了期限,誤期按規定要殺頭。即使不被殺頭,但將來戍邊死去的肯定也得十之六七。再說大丈夫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名揚後世,王侯將相難道都是祖傳的嗎!「屬下的人聽了都異口同聲地說:」我們心甘情願地聽憑差遣。「於是就假冒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舉行起義,以順應民眾的願望。大家都露出右臂作為標誌,號稱大楚。他們又築起高台來宣誓,用將尉的頭作祭品。陳勝任命自己做將軍,吳廣做都尉。首先進攻大澤鄉,攻克後又攻打蘄(qí,奇)縣。蘄縣攻克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兵攻取蘄縣以東的地方。一連進攻銍、酇、苦柘(zhè,這)、譙幾個地方,都攻克了。他們一面進軍,一面不斷補充兵員擴大隊伍。等行進到了陳縣的時候,已擁有兵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步卒好幾萬人。攻打陳縣時,那裡的郡守、縣令正好都不在,只有留守的郡丞領兵與起義軍在城門下作戰。結果郡丞兵敗身死,於是起義軍就進入城中佔領了陳縣。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掌管教化的三老和地方豪傑都來開會議事。與會的人都說:」將軍您身披鎧甲,手執銳利的武器,討伐無道昏君,誅滅暴虐的秦王朝,重新建立了楚國的政權,論功勞應該稱王。「陳涉於是就自立為王,國號為張楚。在這個時候,各個郡縣受不了秦朝官吏暴政之苦的人,都逮捕宣判他們官吏的罪狀,把他們殺死來響應陳涉。於是就以吳廣為代理王,督率各將領向西進攻滎陽。命令陳縣人武臣、張耳、陳餘去攻佔原來趙國的轄地,命令汝陰人鄧宗攻佔九江郡。這時候,楚地幾千人聚集在一起起義的,多得不計其數。葛嬰到達東城,立襄強為楚王。葛嬰後來聽說陳勝已自立為王,接著就殺了襄強,回來向陳勝報告。一到陳縣,陳勝就殺了葛嬰。陳勝命令魏人周市北上攻取原屬魏國的地方。吳廣包圍了滎陽。李由任三川郡守,防守滎陽,吳廣久攻不下。陳勝召集國內的豪傑商量對策,任命上蔡人房君蔡賜做上柱國。周文,是陳縣有名的賢人,曾經是項燕軍中的占卜望日官,也在楚相春申黃歇手下做過事,他自稱熟慣用兵,陳王就授給他將軍印,帶兵西去攻秦。他一路上邊走邊召集兵馬,到達函谷關的時候,有戰車千輛,士兵幾十萬人,到了戲亭時,就駐紮了下來。秦王朝派少府章邯赦免了因犯罪而在驪山服役的人、以及家奴所生的兒子,全部調集來攻打張楚的大軍,把楚軍全給打敗了,周文失敗之後,逃出了函谷關,在曹陽駐留了兩三個月。章邯又追來把他打敗了,再逃到澠池駐留了十幾天。章邯又來追擊,把他打得慘敗。周文自殺,他的軍隊也就不能作戰了。武臣到達邯鄲,就自立為趙王,陳餘做大將軍,張耳、召騷任左、右丞相。陳王知道後非常生氣,就把武臣等人的家屬逮捕囚禁了起來,打算殺死他們。上柱國蔡賜說:「秦王朝還沒有滅亡就殺了趙王將相的家屬,這等於是又生出一個與我們為敵的秦國來。不如就此封立他好些。」陳王於是就派遣使者前往趙國去祝賀,同時把武臣等人的家屬遷移到宮中軟禁起來,又封張耳的兒子張敖做成都君,催促趙國的軍隊速進軍函谷關。趙王武臣的將相們商議說:「大王您在趙國稱王,並不是楚國的本意。等到楚滅秦以後,一定會來攻打趙國。最好的辦法莫過於不派兵向西進軍,而派人向北攻取原來燕國的轄地以擴大我們自己的土地。趙國南面據黃河天險,北面又有燕、代的廣大土地,楚國即使戰勝了秦國,也不敢來壓制趙國。如果楚國不能戰勝秦國,必定就會借重趙國。到時候趙國趁著秦國的疲敝,就可以得志於天下了。」趙王認為說得有道理,因而不向西出兵,而派了原上谷郡卒史韓廣領兵北上去攻取燕地。燕國原來的貴族豪傑勸告韓廣說:「楚國已經立了王,趙國也已立了王。燕國地方雖然小,過去也是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希望將軍您自立做燕王。」韓廣回答說:「我的母親還留在趙國,使不得。」燕人說:「趙國現在正西面擔憂秦,南面擔憂楚,他的力量不能來限制我們。況且以楚國的強大,都不敢殺害趙王將相的家屬,趙國又怎敢殺害將軍您的家屬呢?「韓廣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於是就自立做了燕王。過了幾個月,趙國派人護送燕王的母親及其家屬來到了燕國。在這個時候,到各地去攻城佔地的將領,數不勝數。周市北上攻城掠地到達了狄縣,狄縣人田儋(dān,丹)殺死了狄縣縣令,自立為齊王,憑藉齊地的力量來反擊周市。周市的軍隊潰散了,退回到了魏地,打算立魏王的後代寧陵君咎做魏王。其時咎在陳王那裡,不能回到魏地去。魏地平定以後,大家想共同擁立周市做魏王,周市不肯接受。使者先後五次往返於陳王與周市之間,陳王乃答應立寧陵君咎做魏王,遣送他回到魏國去。周市最後做了魏國的相。將軍田臧等人一起謀劃說:」周文的軍隊已經潰散,秦國的軍隊早晚就要到來,我們包圍滎陽城久攻不下,如果秦國的軍隊到來,一定會被打得大敗。不如留下少量的部隊,足以守住滎陽就可以了,把其餘精銳的軍隊全部拿來迎擊秦軍。現在代理王吳廣驕橫,又不懂用兵權謀,這樣的人無法和他商量議事,不殺了他,我們的計劃恐怕會被搞壞。「於是他們就假冒陳王的命令殺掉了吳廣,把吳廣的頭獻給了陳王。陳王就派使者賜給田臧楚令尹的大印,任命他做上將軍。田臧就派部將李歸等人駐守滎陽城,自己帶了精銳的部隊西進到敖倉迎戰秦軍。雙方交戰時,田臧戰死,軍隊潰散。章邯領兵趁機到滎陽城下來攻打李歸這些人,打敗了他們,李歸等人戰死。陽城人鄧說(yuè,月)領兵駐紮在郯城(按:當是郟城。見原文注釋),被章邯部將所帶的一支部隊擊敗,鄧說率軍潰逃到陳縣。銍人伍徐率兵駐紮在許縣,也被章邯的軍隊擊潰了他。伍徐的軍隊都潰散逃到了陳縣。陳王殺了鄧說。陳勝剛剛自為王時,陵縣人秦嘉、銍縣人董緤、符離人朱雞石、取慮(qiū,lǔ,秋閭)人鄭布、徐縣人丁疾等都單獨起兵反秦,他們領兵把東海郡守名叫慶的圍困在郯城。陳王聽說後,就派武平君畔做將軍,督率郯城下的各路軍隊。秦嘉拒不接受這個命令,自立為大司馬,討厭隸屬於武平君畔。便告訴他的軍吏說:「武平君年輕,不懂得軍事,不要聽他的!」接著就假託陳王的命令殺死了武平畔。章邯打敗伍徐以後,接著進攻陳縣,陳王的上柱國房君蔡賜戰死了。章邯又領兵進攻駐守在陳縣西面的張賀部隊。陳王親自出來督戰,結果楚軍還是戰敗,張賀陣亡。十二月,陳王退到了汝陰,在回到下城父時,他的車夫庄賈殺了他投降秦軍。陳勝死後安葬在碭(dàng,盪)縣,謚號叫隱王。陳王從前的侍臣呂臣將軍組織了一支青巾裹頭的「蒼頭軍」,從新陽起兵攻打陳縣,攻克後,殺死了庄賈,又以陳縣為楚都。當初,陳王剛到陳縣的時候,曾命令銍縣人宋留領兵去平定南陽,再進兵武關。宋留攻佔了南陽之後,傳來了陳王被殺的消息,於是南陽又被秦軍奪了回去。宋留不能進入武關,就往東到了新蔡,不料又遇上了秦軍,宋留帶著部隊投降了秦軍。秦軍押解宋留到了咸陽,將他五馬分屍示眾。秦嘉等人聽說陳王的軍隊已經兵敗逃走了,就立景駒做了楚王,率兵到了方與,準備在定陶附近襲擊秦軍。於是派公孫慶出使齊國去會見齊王田儋,想聯合他一同進兵。齊王說:「聽說陳王戰敗了,至今生死不明,楚國怎麼能不來向我請示就自立為王呢?」公孫慶說:「齊國不請示楚國而立王,楚國為什麼要向齊國請示才能立王呢?何況楚是首先起義反秦的,理當號令天下。」田儋殺死了公孫慶。秦的左右校尉率領部隊再次進攻陳縣,並佔領了它。將軍呂臣失敗逃跑後,重新集結兵馬。並與當年在鄱(pó,婆)陽為盜後被封為當陽君的黥(qíng,情)布所率領的軍隊聯合起來,又攻擊秦左右校尉的軍隊,在青波把他們打敗了,再度以陳縣為楚都。這時正好項梁立楚懷王的孫子名叫心的做了楚王。陳勝稱王總共六個月的時間。當了王之後,以陳縣為國都。從前一位曾經與他一起僱傭給人家耕田的夥計聽說他做了王,來到了陳縣,敲著宮門說:「我要見陳涉。」守宮門的長官要把他捆綁起來。經他反覆解說,才放開他,但仍然不肯為他通報。等陳王出門時,他攔路呼喊陳涉的名子。陳王聽到了,才召見了他,與他同乘一輛車子回宮。走進宮殿,看見殿堂房屋、帷幕帳簾之後,客人說:「夥頤!陳涉大王的宮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夥」,所以天下流傳「夥涉為王」的俗語,就是從陳涉開始的。這客人在宮中出出進進越來越隨便放肆,常常跟人講陳涉從前的一些舊事。有人就對陳王說:「您的客人愚昧無知,專門胡說八道,有損於您的威嚴。」陳王就把來客殺死了。從此之後,陳王的故舊知交都紛紛自動離去,沒有再親近陳王的人了。陳王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過,專門督察群臣的過失。將領們攻佔了地方回到陳縣來,命令稍不服從,就抓起來治罪,以苛刻地尋求群臣的過失作為對陳王的忠心。凡是他倆不喜歡的人,一旦有錯,不交給負責司法的官吏去審理,就擅自予以懲治。陳王卻很信任他們。將領們因為這些緣故就不再親近依附他了。這就是陳王所以失敗的原因。陳勝雖然已經死了,他所封立派遣的侯王將相終於滅掉了秦王朝,這是由於陳涉首先起義反秦的結果。漢高祖時,在碭縣安置了三十戶人家為陳涉看守墳墓,到現在仍按時殺牲祭祀他。褚先生說:地形險阻,是便於用來固守的;武器裝備和法制規章,是便於統治國家的。但這些還不是最可靠的。先王以仁義道德作為治國的根本,而把鞏固邊塞、制定法律條文看成枝葉,難道不是這樣嗎?我聽賈誼說道:秦孝公佔據崤山和函谷的險固地勢,擁有整個雍州地區,君臣牢固把守,隨時窺視著周王朝的政權,大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的勁頭兒,并吞八方極遠之地的心氣兒。就在這個時候,商鞅輔佐秦孝公,對內建立法令制度,致力於耕種紡織,整治攻守的武器,對外用連橫的策略使諸侯們互相爭鬥。於是秦國像兩手相合那樣容易毫不費力地取得了黃河以西的大片土地。「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接了秦孝公的治國事業,遵循著先人留下來的策略,向南面奪取了漢中,向西南奪取了巴蜀,向東面割得了肥沃的土地,向北面奪得了衝要險阻的郡邑。諸侯們因此而恐懼驚慌,相會結盟商量對策來削弱秦國。他們不吝惜珍貴的財寶和富饒的土地,用來招納天下的人才。採取合縱策略締結盟約,互相支援,為一體。在這個時候,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四位公子,都英明智慧而忠誠信義,寬宏厚道而愛惜人才,尊重賢者而器重士人。他們互相約定實行合縱聯合抗秦,破壞秦國的連橫策略,聯合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等國的有關人士。於是六國的人才,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這些人替他們策劃;有齊明、周最、陳軫、邵滑、樓緩、翟景、蘇厲、樂(yuè,月)毅這些人溝通他們的意見;有吳起、孫臏、帶他、兒(ní,泥)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這些人統率他們的軍隊。諸侯們曾經用相當於秦國十倍的土地,百萬的大軍,攻打函谷關而進擊秦國。秦國開關迎敵,九國的軍隊反逃跑而不敢前進。秦國沒有耗費一個箭頭,而天下的諸侯卻已經疲憊不堪了。於是合縱解散,盟約破壞,各自爭相割地賄賂秦國。秦國有充余的力量來利用諸侯的弱點,追趕逃亡敗走的敵人,殺得他們橫屍百,流的血把大盾牌都漂浮起來;秦國趁著有利的形勢,方便的時機,分割土地山河,因而強國請求臣服,弱國前來朝拜稱臣了。「延續到秦孝文王、庄襄王的時候,他們在位的時間短暫,國家沒有什麼事。「到了秦始皇,發揚六代傳下來的功業,像駕車似的揮動長鞭來駕御各諸侯國,吞併了東周和西周兩個小國,滅亡了六國諸侯,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而控制天下,手持刑杖來鞭笞天下的人民,聲威震懾四海。向南方奪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設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長們,低著頭,用繩子拴住自己的脖子來投降,把自己的性命交給秦王朝的下級官吏掌握。於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築萬里長城,作為邊疆上的屏障來防守,把匈奴向北驅趕了七百多里;匈奴人不敢到南邊來牧馬,兵士也不敢搭起弓箭來報仇。於是廢除了先王的治國之道,焚燒了諸子百家的著作,以圖使老百姓愚昧無知;他還毀壞各地的名城,殺戳豪傑,收集天下的武器集中到咸陽,熔化刀劍和箭頭,鑄成十二個金屬人像,來削弱天下人民的反抗力量。然後依憑華山當作城牆,憑藉黃河作為護城河,依據億丈高的華山,臨守著深險莫測的黃河,作為守衛的險要之地。良將拿著強弓,防守衝要的地方,可靠的大臣帶領精幹的士兵,擺列著鋒利的武器,嚴厲盤查過往的行人是誰。天下已經平定,秦始皇的心中,自以為關中的堅固,是千里金城,可以作為子子孫孫萬世當皇帝的基業了。「秦始皇死了以後,他的餘威還震懾著遠方。然而陳涉是一個用破瓮作窗戶,用草繩拴門軸的窮苦人家的子弟,是耕田的人,是供人役使的人,是被徵發戍守邊境的人。他的才能比不上一般平常的人,既沒有孔子、墨子那樣的賢明,也沒有陶朱、猗(yī,依)頓那樣的富有,置身在戍卒的行列之中,興起在鄉野之間,帶領著疲乏散亂的戍卒,統率著幾百個人,轉身攻打秦國,砍下木棍做武器,高舉竹竿為旗幟,天下的人就像風雲那樣迅速彙集起來,像迴響那樣應聲而起,挑著糧食,如影隨形地跟著他。崤山函谷關以東的英雄豪傑一齊起來,就把秦王朝推翻了。「再說,那秦王朝的天下並沒有縮小削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關的險要堅固,還像從前一樣。陳涉的地位,並不比齊、楚、燕、趙、韓、宋、衛、中山的國君尊貴;鋤耙戟柄,並不比鉤戟長矛鋒利;被徵發戍守邊地的民眾,並不比九國的軍隊強大;深謀遠慮,行軍與指揮作戰的本領,也比不上先前六國的那些才智之士。但是成功失敗完全不同,;功業完全相反,這是什麼原因呢?假使拿崤山、函谷關以東各國諸侯來跟陳涉量量長短,比比大小,比較一下他們的權威,衡量衡量他們的實力,那簡直不能夠同年而語,相提並論。然而秦國當初憑藉很小的地方,發展為有萬輛兵車的強國,進而控制了其它八州,使來與它地位相同的諸侯國都來向秦國朝拜稱臣,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然後把天地四方當作家,把崤山、函谷關當作宮牆。可是陳涉一個人首倡起義,秦王朝的七代宗廟就被毀壞,連秦王子嬰也死在別人手中,被天下的人所譏笑,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不施行仁政,而攻取天下和後來防守天下的形勢是不同的啊。」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①,輟耕之壟上②,悵恨久之③,曰:「苟富貴④,無相忘⑤。」庸者笑而應曰⑥:「若為庸耕⑦,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⑧:「嗟乎⑨,燕雀安知鴻之志哉⑩!」
①嘗:曾經。 佣耕:被僱用去給人耕田。佣,受人僱傭的人。 ②輟:停止。 之:往。 壟:田埂。 ③悵恨:失意的煩惱。 ④苟:如果。 ⑤無:通「毋」,不要。 ⑥庸:同「佣」,被僱用的人。 ⑦若:你。 ⑧太息:長嘆。 ⑨嗟乎:感嘆的聲音,相當於今語「唉」。 ⑩燕雀:泛指小鳥。這裡比喻見識短淺的人。鴻:大雁。 鵠:天鵝。這裡用「鴻鵠」比喻志向遠大的人。
二世元年七月①,發閭左適戍漁陽②,九百人屯大澤鄉③。陳勝、吳廣皆次當行④,為屯長。會天大雨⑤,道不通,度已失期⑥。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皆謀曰:「今亡亦死⑦,舉大計亦死⑧,等死⑨,死國可乎⑩?」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11)。吾聞二世少子也(12),不當立(13),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14),上使外將兵(15)。今或聞無罪(16),二世殺之(17)。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18)。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19),為天下唱(20),宜多應者(21)。」吳廣以為然(22)。乃行卜(23)。卜者知其指意(24),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25)!」陳勝、吳廣喜,念鬼(26),曰:「此教我先威眾耳(27)。」乃丹書帛曰:「陳勝王」(28),置人所罾魚腹中(29)。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30)。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31),夜篝火(32),狐鳴呼曰(33):「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34),卒中往往語(35),皆指目陳勝(36)。
①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 ②發閭左:徵調貧民百姓。 閭左,秦時貴右賤左,富者居住在閭右,貧者居在閭左。閭,里巷的大門。適(zhé,折):同「謫」,因有罪被發遣。 ③屯:駐紮。 ④皆次當行:按照徵發的編排次序,都應當前往。 次,編次。 ⑤會:正趕上。 ⑥度(duó,奪):估計。 失期:誤期,過了期限。過了期限。 ⑦亡:逃亡。 ⑧大計:干大事。指起義。 舉,發動。 ⑨等死:同樣是死。 ⑩死國:為國家大事而死。 (11)苦秦:即「苦於秦」,受秦統治之苦。 (12)少子:小兒子。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子。 (13)立:立為皇帝。 (14)數諫:屢次進諫。 故:緣故。 (15)上:指秦始皇。 將兵:統率軍隊。指扶蘇奉秦始皇之命和蒙恬領兵北防匈奴。 (16)或聞:有人聽說。 (17)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病死於沙丘(今河北巨鹿),胡亥勾宦官趙高、丞相李斯偽造遺詔,逼扶蘇自殺。事詳卷六《秦始皇本紀》。 (18)憐之:愛戴他。憐,愛。 (19)誠:假如。 詐:假託。 (20)唱:同「倡」,倡導,號召。 (21)宜:應該。 (22)然:對。 (23)行卜:去占卦。卜,占卦,古人預測吉凶的一種方法。 (24)指意:意圖。指,同「旨」。 (25)這句的意思是說,然而你們向鬼神問過吉凶嗎? (26)念鬼:思索「卜之鬼」的意思。 (27)威眾:指在群眾中取得威信。 (28)丹書帛:即「以丹書於帛」,用硃砂在白綢子上寫。書,寫。 (29)罾(zēng,增):魚網。這裡是用魚網捕到的意思。 (30)固:本來。 以:同「已」。 (31)間:這裡指暗中。 次所:行軍時臨時駐紮的地方。 叢祠:樹木隱蔽的廟。 (32)篝火:在竹籠里點著火。篝,竹籠。這裡作動詞用。 (33)狐鳴:指假裝狐狸叫。 (34)旦日:明天。 (35)往往:常常,到處。 語:議論。 (36)指目:指著看。目,這裡作動詞用,注視。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①。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②,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③。尉劍挺④,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弟令毋斬⑤,而戍死者固十六七⑥。且壯士不死即巳⑦,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⑧!」徒屬皆曰:「敬受命⑨。」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⑩。袒右(11),稱大楚。為壇而盟(12),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13)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14),車六七百乘(15)騎千餘,卒數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16),獨守丞戰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如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17)。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18),伐無道(19),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20),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21)。
①為用:即「為其所用」的省略。 ②忿恚(huì,惠)惱怒。 ③笞:鞭打。 ④劍挺:劍拔出鞘。挺,拔。 ⑤藉:假使。 弟:但。毋:不。 ⑥固:本來。 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⑦已:止。 ⑧寧:難道。 種:這裡是「祖傳」的意思。 ⑨敬:謹。 ⑩民欲:人民的願望。 (11)袒(tǎn,坦)右:解衣露出右臂,做為起義的標誌。 (12)盟:指宣誓立約。 (13)徇:巡行。這裡特指率軍隊巡行各地,使之降服。 (14)比:等到。 (15)乘:輛。古時一車四馬叫做「乘」。 (16)守令:指郡守和縣令。陳是郡治所在,故有太守和縣令。 (17)三老:秦代掌管教化的鄉官。秦,十里一亭,亭有亭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豪傑:指有聲望勢力的地主紳士大戶。 會:集會。 計事:議事。 (18)身披(pī,劈)堅執銳:親自穿著堅固的鎧甲,手執銳利的武器。被,同「披」。 (19)無道:指不義的暴君。 (20)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穀神。以古代國君都祭祀土地神和穀神,後來社稷就用做國家的代稱。 (21)張楚:含有「張大楚國」的意思。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①,殺之以應陳涉。乃以吳叔為假王②,監諸將以西擊滎陽③。令陳人武臣、張耳、陳餘徇趙地,令汝陰人鄧宗徇九江郡。當此時,楚兵數千人為聚者④,不可勝數⑤。葛嬰至東城,立襄強為楚王。嬰後聞陳王已立⑥,因殺襄強,還報⑦。至陳,陳王誅殺葛嬰。陳王令魏人周市北魏地。吳廣圍滎陽。李由為三川守,守滎陽,吳叔弗能下。陳王征國之豪傑與計⑧,以上蔡人房君蔡賜為上柱國⑨。
①刑:判罪。 長吏:長官。 ②吳叔:即吳廣。 假王:代理的王。 ③監:監督,率領。 ④楚兵:指楚地的起義軍。 為聚:結成一夥。聚,集合在一起。 ⑤不可勝數:數不清。 ⑥陳王:即陳勝。 ⑦還報:回去向陳勝彙報。 ⑧征:召請。 ⑨房君:蔡賜的封號。
周文,陳之賢人也,嘗為項燕軍視日①,事春申君②,自言習兵③,陳王與之將軍印,西擊秦。行收兵至關④,車千乘,卒數十萬,至戲,軍焉⑤。秦令少府章邯酈山徒、人奴產子生⑥,悉發以擊楚大軍⑦,盡敗之。周文敗,走出關⑧,止次曹陽二三月⑨。章邯追敗之,復走次澠池十餘日。章邯擊,大破之。周文自剄,軍遂不戰。
①視日:占卜日子吉凶的官。②事:供職,做事。春申君:戰國時楚相黃歇的封號。③習兵:熟習兵法。④關:指函谷關。⑤軍:駐紮。焉:在這裡。⑥免:免除。酈山徒:指發配在驪山服勞役的人。酈,今作「驪」。奴產子生:家人奴婢所生的兒子。⑦悉:完全。⑧走:逃跑。⑨次:駐紮。
武臣到邯鄲,自立為趙王,陳餘為大將軍,張耳、召騷為左右丞相。陳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①,欲誅之。柱國曰②:「秦未亡而誅趙王將相家屬,此生一秦也③。不如因而立之④。」陳王乃遣使者賀趙,而徙系武臣等家屬宮中⑤,而封耳子張敖為成都君,趣趙兵亟入關⑥。趙王將相相與謀曰:「王王趙⑦,非楚意也。楚已誅秦,必加兵於趙。計莫如毋西兵⑧,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廣也⑨。趙南據大河⑩,北有燕、代,楚雖勝秦,不敢制趙。若楚不勝秦,必重趙。趙乘秦之弊(11),可以得志於天下。」趙王以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韓廣將兵北徇燕地(12)。
①捕系:逮捕拘禁。②柱國:指蔡賜。③這句的意思是,這樣做又製造出一個像秦國那樣的敵國來。④因而:就此。⑤徙:遷移。⑥趣:通「促」,催促。亟:急,趕快。⑦王王:前一個「王」字是名詞,指武臣,後一個「王」字是動詞,稱王的意思。⑧這句的意思是,最好的計策莫過於不向西方(指秦國)出兵。⑨使使:前一個「使」字是動詞,「派遣」的意思;後一個「使」字是名詞,「使者」的意思。⑩大河:指黃河。(11)乘:趁。弊:疲乏。(12)故:原來。
燕故貴人豪傑謂韓廣曰①:「楚已立王,趙又已立王。燕雖小,亦萬乘之國也②,願將軍立為燕王。」韓廣曰:「廣母在趙,不可。」燕人曰:「趙方西憂秦③,南憂楚,其力不能禁我。且以楚之強,不敢害趙王將相之家,趙獨安敢害將軍之家!」韓廣以為然,乃自立為燕王。居數月④,趙奉燕王母及家屬歸之燕⑤。當此之時,諸將之徇地者,不可勝數。周市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殺狄令,自立為齊王,以齊反擊周市⑥。市軍散,還至魏地,欲立魏後故寧陵君咎為魏王。時咎在陳王所,不得之魏⑦。魏地已定,欲相與立周市為魏王,周市不肯。使者五反⑧,陳王乃立寧陵君咎為魏王,遣之國。周市卒為相⑨。
①燕故貴人:過去燕國的貴族。②萬乘之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指大國。③方:正在。④居數月:過了幾個月。⑤奉:護送。⑥以齊:指憑藉齊的力量。⑦之:到……去。⑧五反:指往返了五次。反,同「返」。⑨卒:終於。
將軍田臧等相與謀曰:「周章軍已破矣①,秦兵旦暮至②,我圍滎陽城弗能下,秦軍至,必大敗。不如少遺兵③,足以守(熒)〔滎〕陽,悉精兵迎秦軍。今假王驕,不知兵權④,不可與計,非誅之,事恐敗。」因相與矯王令以誅吳叔⑤,獻其首於陳王。陳王使使賜田臧楚令尹印,使為上將。田臧乃使諸將李歸等守滎陽城,自以精兵西迎秦軍於敖倉⑥。與戰,田臧死,軍破。章邯進兵擊李歸等滎陽下,破之,李歸等死。
①周章:即上文中的周文。②旦暮至:早晚就要到。③遺:留下。④兵權:指用兵的計謀策略。⑤矯王令:假傳陳王的命令。矯,假託。⑥敖倉:秦代在敖山上築倉儲糧,所以叫敖倉,也叫敖庾。故地在今河南鄭州西北氓山上。
陽城人鄧說將兵居郯①,章邯別將擊破之②,鄧說軍散走陳。銍人伍徐將兵居許,章邯擊破之,伍徐軍皆散走陳。陳王誅鄧說。
①郯:在今山東省郯城縣西,當時章邯的軍隊並沒有到達那裡,不當在郯交戰。「郯」當為「郟(jiá,夾)」字之誤。郟,在今河南郟縣,與鄧說家鄉陽城臨近。②別將:章邯所率的其他將領。
陳王初立時,陵人秦嘉、銍人董緤(xiè,謝)、符離人朱雞石、取慮人鄭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①,將兵圍東海守慶於郯②。陳王聞,乃使武平君畔為將軍③,監郯下軍。秦嘉不受命④,嘉自立為大司馬,惡屬武平君⑤。告軍吏曰⑥:「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⑦,勿聽!」因矯以王命殺武平君畔。章邯已破伍徐,擊陳,柱國房君死。章邯又進兵擊陳西張賀軍。陳王出監戰,軍破,張賀死。
①皆特起:都各自起兵反秦。特,單獨。②守慶:東海郡守名字叫慶。③畔:武平君的字。④不受命:指不接受命令。⑤惡:厭惡。⑥軍吏:軍中做具體工作的下級官佐。⑦不知兵事:不懂得軍事。
臘月,陳王之汝陰,還至下城父,其御庄賈殺以降秦①。陳勝葬碭,謚曰隱王②。陳王故涓人將軍呂臣為倉頭軍③,起新陽,攻陳下之,殺庄賈,復以陳為楚④。初,陳王至陳,令銍人宋留將兵定南陽,入武關。留已徇南陽,聞陳王死,南陽復為秦。宋留不能入武關,乃東至新蔡,遇秦軍,宋留以軍降秦。秦傳留至減陽,車裂留以徇⑤。
①御:駕車的人。②謚:古人有名位的人死後,按其生平事迹給予的稱號。隱:有功業未顯使人哀傷之意。③倉頭軍:以青巾裹頭的軍隊。④這句的意思是,又使陳地歸楚國所有。⑤車裂:古代的一種酷刑,用五馬分屍。徇:這裡是示眾的意思。
秦嘉等聞陳王軍破出走,乃立景駒為楚王,引兵之方與,欲擊秦軍定陶下①。使公孫慶使齊王②,欲與并力俱進③。齊王曰:「聞陳王戰敗,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請而立王④!」公孫慶曰:「齊不請楚而立王,楚何故請齊而立王!且楚首事⑤,當令於天下。」田儋誅殺公孫慶。
①定陶下:指定陶城下。②使齊王:出使到齊王那裡。齊王,指田儋。③并力:全力。進:進軍。④安得:怎麼能夠。⑤首事:指首先起兵反秦。⑥令:號令。
秦左右校復攻陳①,下之。呂將軍走,收兵復聚。鄱盜當陽君黥布之兵相收②,復擊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復以陳為楚。會項梁立懷王孫心為楚王③。
①左右校:即左、右校尉,次於將軍的軍官。這裡指他們所率領的軍隊。②鄱盜:黥布在陳勝起義前曾在鄱陽一帶的長江中為盜,故稱「鄱盜」。相收:指呂臣與黥布的軍隊互相聯合。③懷王孫心:楚懷王的孫子,名心。
陳勝王凡六月①。已為王,王陳②。其故人嘗與庸耕者聞之③,之陳④,扣宮門曰⑤:「吾欲見涉。」宮門令欲縛之⑥。自辯數⑦,乃置⑧,不肯為通⑨。陳王出,遮道而呼涉⑩。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11)。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夥頤(12)!涉之為王沈沈者(13)!」楚人謂多為夥,故天下傳之,夥涉為王(14),由陳涉始。客出入愈益發舒(15),言陳王故情(16)。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妄言(17),輕威(18)。」陳王斬之。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19),由是無親陳王者。陳王以朱房為中正,胡武為司過,主司群臣(20)。諸將徇地,至(21),令之不是者(22),系而罪之(23),以苛察為忠(24)。其所不善者(25),弗下吏(26),輒自治之。陳王信用之。諸將以其故不親附,此其所以敗也。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27),由涉首事也。高祖時為陳涉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28)。
①王:稱王。凡:總共。②王陳:即「王於陳」,在陳地做王。③故人:舊相識,老朋友。④之陳:到陳地去。⑤扣:敲。⑥宮門令:守衛宮門的官。⑦辯數:反覆解說。⑧乃:才。置:放開。⑨為通:即「為之通」,替他通報。⑩遮道:攔路。(11)這句的意思是,陳勝和他同乘一輛車回去。(12)夥頤:意思是「真多呀」。夥:多。頤,語氣助詞,相當於「呀」。(13)沈沈:形容宮室高大深邃,富麗堂皇。(14)夥涉為王:這是當時流傳的口頭語,意思是一朝得志就變得十分闊氣。(15)發舒:放肆,隨便。(16)故情:過去的事情。(17)顓:通「專」。妄言:胡說。(18)輕威:輕視威嚴,有損於威嚴。(19)引去:自動離開。引,退。(20)司:同「伺」,暗中探查。(21)至:到陳地彙報工作。(22)令之不是者:命令他而不順從的。不是,不以為然,不順從。(23)系:拘捕。罪之:把他判罪。(24)苛察:苛刻地尋求過失。(25)其所不善者:指與朱房、胡武關係不好的人。(26)下吏:交給執法官吏。(27)置遣:設置派遣。竟:終於。(28)血食:享受祭祀。古時祭祀要宰殺牲畜作祭品,所以叫「血食」。
褚先生曰:「地形險阻,所以為固也①;兵革刑法②,所以為治也。猶未足恃也③。夫先王以仁義為本④,而以固塞文法為枝葉⑤,豈不然哉!吾聞賈生之稱曰⑥:「秦孝公據殽函之固⑦,擁雍州之地⑧,君臣固守,以窺周室⑨。有席捲天下⑩,包舉宇內(11),囊括四海之意(12),并吞八荒之心(13)。當是時也,商君佐之(14),內立法度,務耕織(15),修守戰之備;外連衡而斗諸侯(16)。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17)。
①為固:當作堅固的屏障。②兵革刑法:指武器裝備和法制規章。恃:依靠。④以仁義為本:把仁義道德作為立國的根本。⑤固塞文法:堅固關塞,文飾法律條文。枝葉:指次要的事情。⑥賈生:賈誼。以下文字引自賈誼的《過秦論》上篇。在文字上與卷六《秦始皇本紀》所引偶有不同,本注不一一列舉。⑦殽:同「崤」,指崤山。函:指函谷關。⑧擁:據有。⑨窺:暗中察看,伺機而取。周室:指周王朝。⑩席捲:像卷席子一樣捲起來。(11)包舉:全部佔有。(12)囊括:像裝在口袋裡一樣包括進去。囊,口袋。(13)八荒:八方荒遠之地,也指天下。(14)商君:指商鞅。佐之:指輔佐秦孝公。(15)務:致力,從事。(16)連衡:即「連橫」,戰國時代與「合縱」針鋒相對的一種外交策略。即使秦以外的六國分別西向事秦以便各個擊破的策略。斗諸侯:使諸侯相鬥。(17)拱手:兩手相合,這裡形容毫不費力。
「孝公既沒①,惠文王、武王、昭王蒙故業②,因遺策③,南取漢中,西舉巴蜀④,東割膏腴之地⑤,收要害之郡⑥。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⑧,以致天下之士⑨。合從締交⑩,相與為一(11)。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12),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連衡(13),兼韓、魏、燕、趙、宋、衛、中山之眾(14)。於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邵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15),吳起,孫臏、帶他、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16)。嘗以什倍之地(17),百萬之師,仰關而攻秦(18)。秦人開關而延敵(19),九國之師遁逃而不敢進(20)。秦無亡矢遺鏃之費(21),而天下固已困矣。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弊(22),追亡逐北(23),伏屍百萬,流血漂櫓(2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①沒:同「歿」,死。②蒙故業:承接舊業。③因遺策:沿襲前代國君遺留下來的策略。因:沿襲,因循。④舉:攻取。⑤膏腴(yú,余)之地:指肥活的土地。⑥收:收取。要害之郡:指那些地勢險要,在軍事、政治上舉足輕重的地區。⑦謀弱秦:謀劃削弱秦國的勢力。⑧愛:吝惜。⑨致:招納。⑩合從:即「合縱」。戰國時代與「連橫」針鋒相對的一種外交策略,即東方六國聯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從,同「縱」。(11)相與為一:互相結盟,成為一體。(12)知:同「智」。(13)約從連橫:意思是相約合縱,拆散秦國的連橫。(14)兼:聚合。宋、衛、中山:戰國時的三個小諸侯國,秦統一前,已分別為其他諸侯國所滅。(15)通其意:溝通他們的意見。(16)制其兵:統率他們的軍隊。(17)什倍:十倍。(18)仰關:指攻打函谷關。仰,亦作「卬」。(19)延:引進。(20)九國:指上文所說的齊、楚、燕、韓、趙、魏、宋、衛、中山。遁逃:逃跑。(21)鏃(zú,族):箭頭。(22)制其弊:利用諸侯的弱點。(23)追亡逐北:追擊失敗逃亡的敵人。北,打了敗仗往回跑。(24)櫓(lǔ,魯):盾牌。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①,享國之日淺②,國家無事。「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③,振長策而御宇內④,吞二周而亡諸侯⑤,履至尊而制六合⑥,執敲朴以鞭笞天下⑦,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⑧,以為桂林,象郡⑨,百越之君俛首系頸⑩,委命下吏(11)。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12),卻匈奴七百餘里(1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14),士亦不敢貫弓而抱怨(15)。於是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16),以愚黔首(17)。墮名城(18),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鍉(19),鑄以為金人十二(20),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21),因河為池(22),據億丈之城(23),臨不測之谿以為固(24)。良將勁弩(25),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26),陳利兵而誰何(27)。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28),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29)。
①施(yì,義):延續。②享國:指國君在位三年。淺:時間不長。③奮:發揚。六世:指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餘烈:遺留下來的功業。④這句的意思是,揮動長鞭來駕御天下。比喻秦始皇用武力來征服各國。⑤二周:東周和西周,為周赧(nǎn,上聲「南」)王分封的兩個小國。西周於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被滅,東周於庄襄王元年(前249)被滅。并吞二周實際都在秦始皇執政之前。亡諸侯: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先後滅韓、趙、燕、魏、楚、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的事業。⑥履:踏,登。至尊:指帝位。秦王贏政於公元前221年稱「始皇帝」。六合:指天地四方,即天下。⑦敲朴:木杖一類的刑具。短的叫「敲」,長的叫「朴」。鞭笞:鞭打。⑧百越:也稱「百粵」。⑨以為:即「以之為」。⑩俛(fǔ,府)首:低頭聽命。俛:同「俯」。系頸:頸上繫繩。(11)委命下吏:把自己的生命交給秦國的下級官吏。委,交付。(12)藩籬:籬笆。這裡引申為「屏障」的意思。(13)卻:打退。(14)牧馬:放牧馬匹。這裡比喻侵掠或騷擾。(15)貫(wān,彎)弓:拉滿弓。貫,通「彎」。(16)燔百家之言:指焚書。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民間所藏的《》、《書》及諸子百家的著作。詳見卷六《秦始皇本紀》。燔,焚燒。(17)黔首:秦始皇稱帝後規定對百姓的稱呼。(18)墮(huī,灰):毀壞。(19)銷:把金屬熔化。鋒鍉(dí,敵)泛指兵器。鋒,刀刃。鍉,箭頭。(20)金人:銅人。古代以銅製作兵器。秦始皇曾下令收集全國的兵器運到咸陽,鑄成鍾鐻和十二個銅人,放在宮中,以防止人民的反抗。見卷六《秦始皇本紀》。(21)踐:踏;登。這裡是「憑藉」的意思。華:指華山,在今陝西華陰縣。(22)因:依據。河:黃河。池:護城河。(23)億丈之城:指華山。(24)不測之谿:指黃河。谿同「溪」。(25)勁弩:強勁的弓。弩,一種利用機械力量發射箭的弓。(26)信臣:可靠的臣子。精卒:精幹的士兵。(27)陳利兵:擺列著鋒利的武器。意謂戒備森嚴。誰何:即誰,這裡指盤問行人是誰。(28)金城:形容城牆堅固。(29)萬世之業:意思是傳之萬代的家天下。秦始皇曾說:「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萬世,傳之無窮。」見卷六《秦始皇本紀》。
「始皇既沒,餘威振於殊俗①。然而陳涉瓮牖繩樞之子②,甿隸之人③,而遷徙之徒也④。材能不及中人⑤,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也。躡足行伍之間⑥,俛仰阡陌之中⑦,率罷散之卒⑧,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⑨,天下雲會響應⑩,贏糧而景從(11),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12)。
①殊俗:風俗不同的地方,指邊遠少數民族地區。②瓮牖繩樞:形容房子簡陋,極言陳涉出身貧寒。瓮牖,用破瓮做窗戶。繩樞,用繩子拴門軸。③甿(méng,萌)隸,指出身微賤。甿,同「氓(méng,萌)」耕田的農夫。隸,隸卒。遷徙之徒:指被徵發服役的人。⑤材能:即「才能」。中人:一般人。躡足:置身。行伍:指軍隊。⑦阡陌:田間小路。南北的叫阡,東西的叫陌。這裡泛指田野。⑧罷(pí,皮):通「疲」,疲睏。⑨揭:舉。⑩雲會響應:像風雲那樣彙集起來,像迴音那樣應聲而起。(11)贏糧:擔著糧食。贏,擔負。景(yǐng,影)同「影」,影子。(12)山東:指崤山以東,即原六國之地。
「且天下非小弱也①;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②。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③;耰棘矜④,非銛於句戟長鎩也⑤;適戍之眾⑥,非儔於九國之師也⑦;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⑧,非及鄉時之士也⑨。然而成敗異變⑩,功業相反也。嘗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長(11),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12)。然而秦以區區之地(13),致萬乘之權,抑八州而朝同列(14),百有餘年矣(15)。然後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墮(16),身死人手(17),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18),而攻守勢之異也(19)。」
①且:再說。②自若:跟過去一樣。③非尊於:並不比……更尊貴。④:即「鋤」。耰:無齒的耙。棘:同「戟」。矜:戟的柄。⑤銛:鋒利。鎩:長矛。⑥適(zhé,折)同「謫」。⑦儔:同類。⑧道:辦法。⑨鄉:同「向」。⑩成敗異變:成功失敗,大不相同。(11)度(duó,奪)長絜大:量量長短,比比大小。度、絜,均指測量。(12)同年而語:猶同日而語。相提並論的意思。(13)區區:小的樣子。(14)抑:控制。八州:古時天下分九州,秦據雍州,其他六國據八州。朝同列:使從前與秦同列的諸侯來朝拜他。(15)百有餘年:從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使秦國強盛至秦始皇統一中國,有一百三十多年。(16)一夫:一人,指陳涉。作難:發難,指陳涉起義。七廟:古代帝王的宗廟,奉祀七代祖先。(17)身死人手:指秦王子嬰被項羽所殺。(18)仁義不施:不實行仁義的政策。指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沒有順應形勢的需要推行仁政,而繼續用暴力來統治人民。(19)這句的意思是,秦始皇吞併六國時,處於攻勢,不用暴力無法奪取勝利。但天下統一後,形勢就不同了,人民希望過安定生活,要隨形勢的變化推行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