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回 安金藏剖腹鳴冤 駱賓王草檄討罪
詞曰:
兔走鳥飛,一霎時,翻騰滿目。興告訐,網羅欲盡,律嚴刑酷。
眼底赤心肝一片,天邊鱷淚愁千斛。吐盡懷草檄,整天廷,仇方復。
斟綠酒,濃情續。燒銀燭,新妝簇。向風亭月榭,細談衷曲。
此夜綢繆恩未意,來朝離別情何促?倩東風,博得上林歸,雙心足。
調寄「滿江紅」
從古好名之士,為義而死;好色之人,為情而亡。然死於情者比比,死於義者百無一二。獨有春秋時衛大夫宏演,納懿公之肝於腹中。戰國時齊臣王(蟲蜀),聞閔王死,懸軀樹枝,自奮絕頭而亡。立心既異,亦覺耳目一新,在宇宙中雖不能多,亦不可少。今說太后在宮追歡取樂,倏忽間又是秋末冬初。太平公主,乃太后之愛女。貌美麗艷,丰姿綽約,素性輕佻,慣恃母勢胡作敢為。先適薛紹,不上兩三年即死。歸到宮中,又思東尋西趁,不耐安靜。太后恐怕拉了他心上人去,將他改適大夫武攸暨,不在話下。
是日恰值太后同武三思在御園遊玩,太后道:「兩日天氣甚是晴和。」三思道:「天氣雖好,只是草木黃落,覺有一種凋零景像,終不如春日載陽,名花繁盛之為濃艷耳!」太后道:「這又何難!前日上林苑丞,奏梨花盛開,梨花可以開得,難道他花獨不可開。況今又是小春時候,明日武攸暨必來謝親,賜宴苑中,當使萬花齊放,以彰瑞慶。」三思道:「人心如此,天意恐未必可。」太后笑道:「明日花若開了,罰你三大王杯酒。」三思亦笑道:「白玉杯中酒,陛下時常賜臣飲的,只是如今秋末冬初的天氣,那得百花齊放來?」太后怒目而視,別了三思回宮。便傳旨宣歸義王陳碩貞入朝,將前事與他說了。叫他用些法術,把苑中樹木盡開頃刻之花,以顯瑞兆。碩貞道:「若是明日筵宴,陛下要一二種花,臣或可向花神借用。若要萬花齊發,這是關係天公主持,須得陛下詔旨一道,待臣移檄花神,轉奏天廷,自然應命。」太后展開黃紙,寫一詔道: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太后寫完,將詔付陳碩貞。碩貞又寫了一道檄文,別了太后。竟到苑中,施符作法,焚與花神不題。太后又傳旨著光祿寺正卿蘇良嗣,進苑整治筵席。
再說武三思回家,途遇了懷義。懷義問道:「上卿何不宿於宮,而跋涉道途耶?」三思道:「可笑太后要向花神借春,使明早萬花齊放。我想人便生死由你,這發蕊放花繫上帝律令,豈花神可以借得。我與你到明日看苑中之花,便知天意。」兩人大笑而別。到了明日,天氣愈覺融和,懷義放心不下,忙進苑來。只見萬卉敷榮,群枝吐艷。一轉轉到楊華堂來,一個官兒在那裡主持。原來蘇良嗣為因旨意,叫他檢點筵席,故早到此。懷義被他看見,便道:「何物禿驢輒敢至此!」懷義見他說這兩句話,道他眼睛有些近視,只得忍著氣對蘇良嗣道:「蘇老先,彼此朝廷正卿,難道學生來不得的?」蘇良嗣道:「今日是武駙馬謝親,是一席喜筵,朝廷差我在此料理。你是何科目出身,居為正卿,妄自尊大?你若不走,我就把朝笏來批你的頰,看你把我如何?」懷義掙著眼睛,要發出話來,不意蘇良嗣向著懷義把牙笏照臉批來,打了幾下。
懷義著了忙,只得逃進太后宮中,雙膝跪下。太后道:「你為何這般光景?」懷義道:「蘇良嗣無禮,見了臣僧,便批臣的頰。」太后道:「他在何處打你?」懷義道:「在苑中暢華堂。」太后即挽他起來道:「是朕叫他在那裡主持酒席的,你為什麼到那裡閑走起來?南衙宰相往來,今後阿師當從北門出入。」便叫內侍吩咐司北宰門的官兒「今後上師進來,不可禁止。」又對懷義道:「你今日住在此,待他們酒席散了,朕與你去游賞如何?」
且說良廊嗣在暢華堂檢點,屏開孔雀,座映芙蓉,滿山百花開放,照耀的好不熱鬧。只見御史狄仁傑,領著各官進來,見了這些花朵,不勝浩嘆道:「奇哉,天心如此,人意何為?」內史安全藏道:「不知萬卉中可有不開的?」眾臣各處閑看,惟有槿樹,杳無萌芽,仍舊凋零,不覺讚歎道:「妙哉槿樹,真可謂持正不阿者矣!」正說時,只見駙馬武攸暨進宮去朝見了,到暢華堂來領宴。又見許多宮女,擁著太后進來,叫大臣不必朝參,排班坐定。太后道:「草木凋零,毫無意興,故朕昨宵特敕一旨,向花神借春,不意今朝萬花齊放,足見我朝太平景像。此刻飲酒,須要盡興回去,或詩或賦做來,以記盛事。」又吩咐內侍去看萬卉中可有違詔不開的,左右道:「萬花齊放,只有模樹不開。」太后命左右剪除枝幹,滴在野間,編籬作障,不許復植苑中。
那武三思輩,這些諂佞之徒,無不諛詞讚美。獨有狄仁傑等俱道:「春榮秋落,天道之常。今眾花特發,亦陛下威福所致;但冬行春令,還宜修省。」酒過三巡,眾臣辭退。太后也因懷義在內,命駕進宮。武三思看見太后不邀他到宮裡去,心中疑惑,走到旁邊,穿過了玩月亭,將到翠碧軒轉去,只見上官婉兒倚欄獃想。正是:
淡白梨花面,輕盈楊柳腰。
倚欄惆悵立,嫵媚覺魂消。
三思在太后處,時常見他,也彼此留心。今日見他獨自在此,好不歡喜,便道:「婉姐,你獨自在此想著甚來,敢是想我么?」婉兒撇轉頭來,見是三思,笑道:「我是不想你,另有個心上人在那裡想著。」三思道:「是那個?」婉兒道:「我且問你,今日在暢華堂中赴宴,為何闖到這裡?」三思道:「你莫管我,同你到翠碧軒里去,有話問你。」婉兒道:「有話就在此說吧。」三思笑道:「我偏要到軒里去說。」婉兒沒奈何,只得隨了他到軒里來。三思問道:「誰在太后宮中玩耍?」婉兒道:「是懷僧。」三思便把婉兒摟住道:「親姐姐,你方才說有人想我,端的是那個?」婉兒就把韋後在宮時,「我常在他面前贊你如何風流,如何溫存,又說你同太后在宮,如何舉動,他便長嘆一聲,好似痴呆的模樣道:『怪不得太后愛他!』這不是他想你么?可惜如今同聖上移駕房州去了。他苦得回來,我引你去,豈不勝過上宮么?」三思道:「韋後既有如此美情,我當在太后面前竭力周全,召還廬陵王便了。」說了,分手而別。
時索元禮、周興、來俊臣輩,同在暢華堂與宴,覺得狄仁傑、安金藏諸正人,意氣矜驕,殊不為禮,心中飲恨。懷義又怪蘇良嗣批其頰,大肆發怒。適虢州人楊初成,矯制募人迎帝於房州。太后敕旨捕之。懷義買囑周興,誣蘇良嗣、狄仁傑與安金藏等同謀造反,來俊臣又投一扇子匭上,有「醉花陰」詞二首,雲是良嗣譏訕母后,同謀不軌。詞云:
花到春開其常耳,破臘花有幾,除卻一枝梅,再要花開,只恐無其二。
上苑催花丹詔至,不許拘常例。草木亦何知,役使隨人,博得天顏喜。
違例開花花何意?要把君王媚。昨夜詔花開,今早來看,卻果都開矣。
槿樹一枝偏獨異,不肯隨凡卉。籬下盡悠然,萬紫千紅,對此應含(女鬼)。
太后見了大怒,然知狄仁傑乃忠直之臣,用筆抹去,余諭索元禮勘問。元禮臨審酷烈,不知誣害了多少人,把蘇良嗣一夾,要他招認謀反。良嗣喊道:「天地九廟之靈在上,如良嗣稍有異心,臣等願甘滅族。」又把安金藏要夾起來。金藏道:「為子當孝,為臣當忠;如君欲臣死,孰敢不死?但欲勘臣去陷君,臣不為也,今既不信金藏之言,請剖心以明良嗣不反。」即引佩刀,自剖其胸,五臟皆出,血涌法堂。杜景儉、李日知他兩個尚存平恕,見了忙叫左右奪住佩刀,奏聞太后。太后即傳旨,著俊臣停推,叫太醫院看視。
安金藏此事遠近傳聞。眉州刺史英公徐敬業同弟敬猷,行至揚州,忽聞此報,不勝駭怒道:「可惜先帝天挺英雄,數載親臨鏖戰,始得太平。至今日被一婦人安然坐享,把他子孫,翦滅殆盡。難道此座,竟聽他歸之武氏乎?舉朝中公卿,何同木偶也!」敬猷道:「吾兄是何言歟?眾臣俱在輦毀之下,各保身家,彼雖瀅亂,朝廷之紀綱尚在,但可恨這班狐鼠之徒耳。如今日有忠義之士,出而討之,誰得而禁哉!」正說時,只見唐之奇、駱賓王進來。原來唐、駱因坐事貶謫,皆會於揚州,二人聽見了,便道:「好呀,你們將有不軌之志,是何緣故?」敬業道:「二兄來得甚妙,有京報在這裡,請二兄去看便知。」二人看了一遍,唐之奇只顧嘆氣。駱賓王對敬業道:「這節事,令祖先生若存,或者可以挽回,如今說也徒然。」敬業道:「賢兄何必如此說,人患不同心耳,設一舉義旗,擁兵而進,孰能御之?」唐之奇道:「既如此說,兄何寂然?」駱賓王道:「兄若肯正名起義,弟當作一檄以贈。」敬業道:「兄若肯扶助,弟即身任其事,即日祭告天地,祀唐祖宗,號令三軍,義旗直指耳。且把酒來吃,兄慢慢的想起來。」駱賓王道:「這何必想,只要就事論事說去,已書罪無窮矣。」敬猷道:「只就斷后妃手足,這種利害之心,實男子所無。」一回兒擺上酒來,大家用巨觴飲了數杯,賓王立起身來說道:「待弟寫來,與諸兄一看,悉憑主裁。」忙到案邊,展開素紙寫道:
偽周武氏者,人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
洎手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廷之嬖。入門見妒,蛾眉不
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後於星翟,陷吾君於聚囗;加以
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
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之,幽之於
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嗚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
啄王孫,如漢作之就盡;龍囗帝後,識更庭之遽衰。敬業皇唐舊臣,公侯
家子,奉先君之承業,荷朝廷之厚恩。
敬業坐在旁邊,看他一頭寫,一頭眼淚落將下來,忍不住移身去看,只見他寫到:
公等或居漢地,或葉周親;或膺重寄於話言,或受顧命於王室;言猶
在耳,忠豈忘心?一-不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請看今日之城中,竟
是誰家之天下!
敬業看完,不覺桿兒落將下來,雙手擊案大慟。賓王寫完,把筆擲於地上道:「如有看此不動心者,真禽獸也!」眾人亦走來念了一遍,無不涕泗交流。豈知一道檄文,如同治安策,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嘆息者六,弄得一堂之上,彼此哀傷。敬猷道:「這節事不是哭得了事的,只要請公商議做會便了。」大家復坐。敬業道:「明日屈二兄早來,尚有幾個好相知,邀他同事。」駱、唐二人,唯唯而別。
時狄仁傑為相,見獄中引虛伏罪者,尚有八百五十餘人。仁傑具疏,將索元禮等殘酷之事,奏間太后,命嚴思善按問。思善與周興方推事對食,謂興道:「因多不承,當為何去?」興道:「令國人瓮,以火靈之,何事不承?」思善乃索大瓮,熾炭如興法,因起謂興道:「有內狀推公,請公入此瓮。」興叩頭伏罪,流嶺南為仇家所殺。索元禮、來俊臣棄市,人爭啖其肉,斯須而盡。太后知天下惡之,乃下制數其罪惡,加以赤族之誅。這些殘酷之事,一朝除滅殆盡,軍民相賀道:「自今眠者背始貼席矣。」
一日,武三思進宮,將徐敬業檄文,並裴炎回敬業書,與太后看。太后看罷,不覺悚然長嘆,問:「此檄出自誰手?」三思道:「駱賓王。」太后道:「有才如此,而使之流落不偶,則前此宰相之過也。」三思因問敬業約炎為內應,而炎書只有「青鵝」二字,眾所不解。太后道:「此何難解;青春十二月也,鵝者我自與也,言十二月中至京,我自策應也。今裴炎出差在外,且不必追捉,只遣大將李孝逸,征討敬業便了。但我想廬陵王在房州,他是我嫡子,若有異心,就費手了。要著一個心腹去看他作何光景?只是沒有人去得。」三思想起婉兒說韋後慕我之意,便道:「我不是陛下的心腹么,就去走遭。」太后道:「你是去不得的。」三思道:「此行關係國家大事,若他人去,真假難信。」太后唯唯。
只見宮娥報說:「師爺進來了!」太后叫婉兒:「你且送武爺出去」。婉兒對三思道:「我同你到右首轉出去罷。」三思道:「為什麼不往東邊走?」婉兒道:「西邊清凈些。」三思會意,勾住他的香肩,取樂一回,又把太后要差人往房州去的事說了,叫他攛掇我去。婉地道:「這在我,我有些禮物,送與韋娘娘,等我修書一封,打動他便了,只是日後不要把我撇在腦後。」三思道:「這個自然。」隨即分手出宮。到了次日,太后有旨,著武三思速往房州公幹。三思得了旨意,進宮辭別太后,太后叮嚀數語,婉兒暗將禮物並書遞與三思;三思隨即起身。
不多幾日,已到房州,天色已晚,上店歇了,隨叫手下假說是文爺在這裡買些小貨。三思到了夜間,閑語中問及:「廬陵王在這裡可好么?」店主人道:「王爺甚好,惟與比丘時常往來。這裡有感德寺大和尚,號慧范,王爺朔望必到寺中,聽他講經說法。至於百姓,真是秋毫無犯。可惜這個好皇爺,不知為了什麼事,他母后不喜歡,趕了出來。」三思心上想道:「廬陵如此舉動,無異心可知的了。更喜今日是十四,明日是望日,待他出門,我去方妙。」過了一宵,明日捱到日中,跟了三四個小使,肩輿而至。門上人知是武三思,不知為什麼事體,忙去報知韋後。韋後叫太監進去問:「那武爺是怎樣來的?還有何人奉陪?」太監答了。韋後道:「既如此,他與我們是至戚,不妨請進宮來相見。」太監出去請進宮來。三思看見韋後走將出來,但見:
身軀裊娜,體態娉婷。鼻倚瓊瑤,眸含秋水。生成秀髮,盡堪
盤窩龍髻;天與嬌姿,謾看舞袖吳官。
三思連忙拜將下去,韋後也回拜了坐定。韋後問道:「太后好么?」三思笑道:「比先略覺寬厚些。」韋後垂淚道:「我們皇爺,偶然觸了母后一句,不想被逐,如今我夫婦不知何日再得瞻依膝下?」三思道:「想皇爺不在宮中么?」韋後道:「今早往感德寺,已差人去請了。不知武爺何來?」三思道:「因上官婉兒思念娘娘,故齎書到此。」向靴里取出書來送與韋後,左右就把禮物放下。韋後把婉兒的書拆開,看了微笑,忽見女奴進來報道:「王爺回來了。」韋後進去,中宗出來,與三思敘禮坐定。中宗先問了母后的安,又敘了寒喧。彼此把朝政家事說了。中宗道:「兄如今何往?寓在何處?」三思道:「在府前府店,暫過一宵,明日即行。」中宗道:「豈有此理,兄不以我為弟耶,何欲去之速也!弟還有許多話問兄。」對左右說:「武爺行李在寓所,你去吩咐他們取了來。」一回兒請到殿上飲酒。三思把安金藏剖腹屠腸說了,又把目今徐敬業討檄一段,太后差李孝逸去剿滅。今差我到楊州,命婁師德去合剿,故此枉道來問候。中宗聽了大怒道:「李勵是太后的功臣,母后何等待他,不想他子孫如此倡亂,若擒住他,碎屍萬段,不足以服其辜。」便命整席在後書齋,中宗進內更衣去了。三思見內已擺設茶果,又見剛才隨韋後的宮奴,捧上茶杯,近身悄悄對三思道:「武爺不要用酒醉了,娘娘還要出來與武爺說話。」正說時,中宗出來入席,大家猜謎行令,倒把中宗灌醉,扶了進去。
三思見裡邊一間床帳,已擺設齊整,兩個小廝,住在廂房。三思叫他們先睡了,自己靠在桌上看書。不多時韋後出來,三思忙上前摟住道:「下官何幸,蒙娘娘不棄?」韋後道:「噤聲。」把手向頭上取那明珠鶴頂與袖中的碧玉連環,放在桌上。韋後道:「你卻不要薄情待我。」三思道:「我回去如飛在太后面前,說王爺許多孝敬,包你即日召回。」韋後道:「如此甚好,妾鶴頂一枝,聊以贈君,所言幸勿負我。婉兒我不便寫書,替我謝聲;碧玉連環一副,乞為致之。」別了三思進去。三思在府中三日,恐住久了,太后疑心,就與中宗話別,上路回京。
要知後事,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圖書館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