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憂書屋 分類
返回 忘憂書屋目錄
忘憂書屋 > > 明朝那些事兒 > 第十三章 無人知曉的勝利

第十三章 無人知曉的勝利

所屬書籍: 明朝那些事兒
  小王子   下面我們介紹一下這位小王子兄弟的豐功偉績,不用報戶口,列一下他干過的事就行了:   正德六年(1511)三月,小王子率部五萬人入侵河套,擊敗邊軍而去。   十月,小王子率部六萬入侵陝西,搶奪人口牲畜萬餘。   十二月,小王子率部五萬人進攻宣府,殺守備趙瑛、都指揮王繼。   正德七年(1512)五月,小王子率部進攻大同,攻陷白羊口,守軍難以抵擋,搶劫財物離去。   正德九年(1514)九月,小王子率部五萬進攻宣府,攻破懷安、蔚州、縱橫百里,肆意搶掠,無人可擋。   鄭重聲明,這只是隨便摘出來的,在歷史中,很多人的名字都只是出現個一兩次,可這位兄弟出鏡率實在不是一般的高,每年他都要露好幾次臉,不是搶人就是搶東西,再不就是殺某某指揮,某某守將,實在是威風得緊。   這位小王子是從哪個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呢?那還要從也先說起。   也先自從在土木堡佔了便宜,在北京吃了虧後,勢力大不如前,最終被手下殺死,他死後,瓦剌的實力消退,而另一個部落韃靼卻不斷壯大。   小王子就是韃靼部落最為卓越的人才,一位優異的軍事指揮官。在他的指揮下,蒙古軍隊不斷入侵明朝邊境,把當時的明朝名將打了個遍(王守仁還沒出來),從未逢敵手。   後來情況越來越嚴重,正德十年(1515)八月,小王子竟然發動十萬大軍,大舉進攻邊境,他興緻還不錯,竟敢在明軍地盤上連營過夜,長度達到七十多里!他一路走,一路搶,一路殺,未遇抵抗,而明軍只能堅壁清野,龜縮不出。   如果仔細查閱史料,就會發現,明軍倒也不是沒打過勝仗,不過這勝仗有點問題。   比如正德七年八月,平定安化王叛亂的名將仇鉞曾經打過一個祝捷報告,大意是,小王子近日帶大軍攻擊沙河邊境,我帶著軍隊進行了頑強反擊,一舉擊潰敵軍。   如此勝利,實在值得慶賀,接下來我們看看戰果——斬首三級。   最後報損失——死亡二十餘人,傷者不計其數,被搶走馬匹一百四十匹。   接到報告後,朝中的一個大臣立刻做出了真實的現場還原:一小群蒙古兵來搶馬,成功搶走了馬,還殺了很多人,仇鉞避過風頭,解決了幾個落單沒跑掉的人。   從此,這個小王子就成為了大臣最為頭疼的人物,說起這位大哥沒人不搖頭嘆氣,只有一個人例外。   朱厚照和他的父親朱祐樘不同,朱祐樘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不喜歡惹事,而朱厚照則恰恰相反,他最喜歡的就是無事生非,無風起浪,還愛舞槍弄棍,熱衷於軍事。聽說有這麼個勁敵,他十分高興,一直就想出去和這位仁兄較量一下。   可大臣們一想到土木堡這三個字,就斷然、堅決以及決然地否定了他的提議。   但他血液中那難以言喻的興奮是不可抑制的,天王老子,也要去鬥上一斗!   於是,在手下的幫助下,他終於邁出了第一步——出居庸關。   勁敵   朱厚照知道敵人就在身邊,但他並不害怕,卻還有著期待,期待著敵人的出現,特別是那個讓人談虎色變的小王子。   在這種情緒的鼓舞下,他一路快馬趕到了邊防重鎮宣府,可他在宣府鬧了幾天後才發現,這裡竟然十分太平,蒙古人也不見蹤影。   於是他決定再一次前進,前進到真正的軍事前線——陽和。   陽和就這樣成為了他的新駐地,他就此成為了邊境的臨時最高指揮官。   不久之後,大同總兵王勛收到了一封奇怪的書信,信中讓他好好守衛城池,安心練兵,落款很長——「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   王勛納悶了,他雖然讀書不多,官員級別多少還是知道的,什麼時候多了這麼個玩意兒?他連忙去看最近的朝廷公文,可找來找去也沒弄清楚這官是咋回事。   他又翻來覆去地看這封信,口氣很大,也不像是開玩笑,後經多方打聽,才知道這封號就是皇帝大人自己的。   原來朱厚照先生還是十分認真負責的,他認為作為一個軍事主帥,沒有一個稱號畢竟是不行的,所以他就給自己封了這麼一個官,還規定了工資和福利,反正是自己發給自己,也不費事兒。   邊境的將領們被他這麼一搞,都暈頭轉向,不知所云,希望他早點走人,可朱厚照卻打定了主意,住下就不動了。   一定要等到那個人,一定。   他最終沒有失望。   正德十二年十月,大同總兵王勛接到邊關急報,蒙古韃靼小王子率軍進攻,人數五萬。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大規模的進攻,他連忙急報皇帝大人,希望他早點走人,自己死了也無所謂,萬一皇帝出了什麼問題,自己全家都要遭殃了。   然而朱厚照告訴他,自己不走。   不但不走,他還指示王勛,必須立刻集結部隊北上主動迎擊韃靼軍。   王勛接到命令,只是苦笑,他認為,這位不懂軍事也沒有上過戰場的皇帝是在瞎指揮,自己這麼點兵力,能守住就不錯了,還主動進攻?   他嘆了口氣,還是率部出發了,皇帝的命令你能不聽嗎?據說臨走時還預訂了棺材,安置了子女問題。在他看來,這次是凶多吉少。   陽和的朱厚照卻正處於極度的興奮之中,他盼望已久的時機終於到來了。   他聽到小王子來到的消息後,當即命令王勛迎擊,江彬提出反對,雖然這位仁兄著實不是個好人,卻具備很強的軍事能力。他認為,以王勛的兵力是無法進攻的。   朱厚照沒有理會他,而是繼續著他的命令:   「遼東參將蕭滓、宣府游擊時春,率軍駐守聚落堡、天城。」   「延綏參將杭雄、副總兵朱巒、游擊周政,率軍駐守陽和、平虜、威武。」   「以上部隊務必於十日內集結完畢,隨時聽候調遣,此令!」   江彬目瞪口呆,此刻,那個嬉戲玩鬧的少年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久經沙場,沉穩鎮定的指揮官。   朱厚照沒有理會旁邊的江彬,發布命令後,他揮了揮手,趕走了所有的人。   在遇到那個人之前,必須充分休息,養精蓄銳。   百里之外,率軍入侵的小王子似乎也感到了什麼,他一反常態,捨棄了以往的進軍路線,改行向南,向王勛的駐紮地前進,在那裡,他將面對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   朱厚照敏銳地感覺到了對手的變化,他立即調整了部署:   「遼東參將蕭滓、宣府游擊時春,離開駐地,火速前往增援王勛。」   「副總兵朱巒、游擊周政即日啟程,尾隨韃靼軍,不得擅自進攻。」   「宣府總兵朱振、參將左欽即刻動兵,駐守陽和,不得作戰。」   然後他閉上了眼睛,開始了漫長的沉默。   江彬在一邊站著,絲毫不敢吱聲,但在退下之前,他還是忍不住咕嚕了一句:這樣的兵力還是不夠的。   看似已經睡著的朱厚照突然睜開眼睛,他笑了:   「不要著急,現在才剛剛開始。」   王勛感覺自己快要完蛋了,他剛剛得知,小王子的大隊人馬已經朝自己開了過來,就自己手下這麼點兵,不被人砍死也被人踩死了。誰讓自己幹了這麼一份工作呢?看來只能是為國捐軀了。   然而就在此時,他突然得知遼東參將蕭滓、宣府游擊時春已經率軍前來增援自己,大喜過望之下,他下令全軍動員,務必英勇抗敵,與韃靼軍決一死戰,堅持到援軍到來。   正德十二年十月,甲辰。   戰爭在山西應州打響,應州之戰正式開始。   小王子率軍長途跋涉,終於找到了明軍的主力(至少他認為如此),十分高興,畢竟帶五萬人出來不容易,不撈夠本錢也實在不好意思回去。二話不說就發動了進攻。   王勛十分勇猛,他知道自己兵力不多,為了不讓對方看出破綻,一出手就竭盡全力去打,發動全軍衝鋒,這種不要命的打法也確實迷惑了小王子,他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沒有敢於立刻發動總攻,給了王勛活命的時間。   雙方在應州城外五里寨**,打了整整一天,到了黃昏,小王子發現自己上當了。   對方轉來轉去就那麼些人,自己居然被忽悠了這麼久,他十分憤怒,但已經快到夜晚,為了防止意外情況出現,他命令部隊包圍明軍,等到第二天,再把王勛大卸八塊。   然而情況總是不斷變化的。   第二天,大霧。   王勛樂壞了,他借著這個機會,堅持好漢不吃眼前虧的真理,溜進了應州城,讓人啼笑皆非的是,等到大霧散開,他才發現,負責跟蹤任務的副總兵朱巒,竟然超越了蒙古軍,也跑到了自己這邊。   小王子氣得不行,明軍非但沒有被打垮,反而越打越多起來,他失去了耐心,開始集結部隊,準備攻城。可還沒等他準備好,麻煩又來了。   城內的守軍似乎比他們還不耐煩,竟然主動出城發動攻擊,小王子急忙迎敵,而他很快就發現,城內軍隊的自信是有原因的。   遼東參將蕭滓、宣府游擊時春終於率部趕到了,來得正是時候,王勛得知後立刻下令前後夾擊韃靼軍,到了現在,他終於看到了一絲勝利的曙光。   不過很可惜,只不過是曙光而已,因為他的敵人是五萬精銳蒙古騎兵,而統帥是卓越的軍事將領小王子。   小王子的名聲不是白得的,他沒有被這種氣勢嚇倒,在極短的時間內,他已經做出了準確的判斷:敵軍兵力仍然不足。   他冷靜地發布命令,將軍隊分成兩部,分別應敵,並保持相當距離,防止敵軍再次合流。   他的這幾招獲得了奇效,一貫投機取巧的王勛再也沒能忽悠過去,反覆衝擊之後,他們再次被分割包圍。   王勛終於無計可施了,想來想去再也沒啥指望了。   也就在此時,朱厚照叫來了江彬。   「立刻集合軍隊,出征作戰!」   江彬疑惑地看著他,沒有說話,但他的問題是很明顯的:   哪裡還有軍隊呢?   朱厚照知道他的疑問,直接說出了答案:   「我之前已暗中命令張永、魏彬、張忠率軍前來會戰,他們已經按時到達。」   江彬終於明白了,在那些日子裡,朱厚照到底在等待些什麼。   朱厚照站了起來,他一改往日的調笑,滿面殺氣,大聲對還在發獃的江彬說道:   「該輪到我了,出兵吧!」   謎團   綜合看來,朱厚照的策略是這樣的,首先派出少量部隊吸引敵軍前來會戰,之後採用添油戰術不斷增加兵力,拖住敵軍,並集結大股部隊,進行最後的決戰。   事實證明,他的計劃成功了。   丁未,朱厚照親率大軍,自陽和出發,嚮應州挺進。他已經迫不及待了。   包圍圈內的王勛也算是久經戰陣了,可他這次也被折騰得夠嗆,從絕望到希望再到失望,一日三變,不厭其煩。事到如今,援軍也到了,接應也到了,仍然無濟於事,他扳著指頭數,也沒有發現還有哪支部隊能來救他。   當然了,他是不敢指望朱厚照的,因為這位皇帝陛下是個不靠譜的人。   天亮了,蒙古兵發動了總攻,王勛率部拚死抵抗,但仍然難以退敵,就在他即將支持不住的時候,卻驚奇地發現蒙古兵突然開始潰退!   朱厚照終於趕到了,他實在很夠意思,命令部隊日夜不停地嚮應州發動奔襲,正好看到王勛被人圍著打,當機立斷命令部隊發起衝鋒,蒙古軍沒有防備,又一次被打散,三路大軍就此會合。   朱厚照見好就收,沒有發動追擊,而是命令全軍就地紮營,現在他手上已經有了五六萬人馬,足以和對手好好較量一番,他相信,那個敵人是不會就此退走的。   小王子算是被徹底打悶了,先打王勛,沒打下來,還多打出了兩支部隊,現在又冒出了這麼個大傢伙,派頭不小,也不知是什麼來頭。   無論如何,不能就這麼算數,就看看這個新來的有什麼本事!   從當時的史料分析,小王子確有可能並不知道與他對陣者的身份,但無論如何,他仍然集結了自己的所有兵力,準備與這位神秘的對手決一雌雄。   第二天,仍然是大霧籠罩,小王子抓緊時間,布好陣形,準備發動最後的衝擊。不久之後,霧漸漸散去,他這才驚奇地發現,明軍列著整齊的隊形,就在前方不遠的地方等待著他。   朱厚照十分緊張,雖然自小他就曾嚮往過金戈鐵馬的生活,也聽過那些偉大祖先的傳奇故事,但當剽悍的蒙古騎兵真正出現在他的面前,叫囂聲不絕於耳,閃亮的刀鋒映成一片反光,晃花了他的眼睛時,他這才清晰地意識到,打仗實在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可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了,難道要縮著頭退回去?   這不就是我一直等待的時刻嗎?他用力握緊了手。橫掃天下,縱橫無敵!先祖曾經做到的事情,我為什麼不可以?   尚武的精神在他的身體里復甦,勇氣又回到了他的身上,在所有士兵的注視下,他拔出了佩劍,發出了聲嘶力竭的吶喊:   「衝鋒!」   戰鬥就此開始。   看見明軍出人意料地發動了進攻,小王子也拼了老命,他發起了總攻令,總計十萬餘人在應州城外反覆廝殺,你來我往,據史料記載,雙方來回交戰百餘合,相持不下。   事實證明,朱厚照是一個優秀的指揮官,在戰亂之中,他保持了鎮定,還在陣中來回縱馬狂奔,鼓舞士氣。他這一無畏的舉動大大鼓舞了明軍的士氣,士兵們英勇奮戰,向蒙古軍發動了無數次潮水般的攻擊。   戰爭就這樣進行了一天,雙方也不講什麼策略詭計了,就是拿刀互砍,誰更能玩命誰就能贏!就這麼折騰到了下午,看著無數如狼似虎、渾似打了興奮劑的明軍,蒙古軍隊頂不住了,小王子也撐不住了,他本來只是想來搶點東西就算數,卻碰上了這麼個冤家,結果賠了大本錢,無奈之下,只能發出那道丟人的命令:   「退兵!退兵!」   朱厚照不讀書,也不講什麼戰爭禮儀,看到蒙古兵退卻,他便下令全軍追擊,可惜天公不作美,一路趕到了朔州,突然又起了霧,只能打道回府。   這是一場沒有詳寫的戰爭,並非我偷懶,實在是史料記載太少,因為朱厚照兄是偷偷出來的,身邊沒有史官,文人也很少,他自己是半文盲,江彬、張永、王勛都是比他還粗的粗人,總不能指望他們吧。   值得一提的是此戰的戰果,史書記載明軍死亡五十二人,蒙古軍死亡十六人,然後還有朱厚照先生的口述歷史——「我親手殺了一個!」僅此而已。   我之前曾多次對史書上的記載提出過質疑,但這次我卻可以肯定地說,這個記載的的確確是有問題的。因為這是一個違背了常識的結論。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十萬人是個什麼概念,換在今天,那就是十個師,別說打仗,就是搞個軍事演習,也經常死那麼十來個人,即使雙方拿的都是板磚,互拍幾下也不止這個數。   事實上,雙方是真刀真槍地互砍,而且是足足砍了一天,參戰的雙方既不是慈悲為懷的和尚,也不是練過氣功的義和團,而金鐘罩鐵布衫之類的高級貨,至少蒙古人那裡肯定是沒有普及的。   再談談朱厚照講的那句話——「我親手殺了一個!」這句話經常被後人拿來嘲笑他吹牛,其實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他說的很有可能是實話。   要知道,朱厚照先生在戰場上是很顯眼的,很多人無時無刻都在盯著他,眾目睽睽之下,他又是貴為皇帝,當眾扯謊是很掉價的,而且要吹牛也不用說只殺了一個,隨口說說十幾個,幾十個不也就出來了嗎?   然而朱厚照堅持了他的說法:「我親手殺了一個!」   只有一個。   所以我相信,他說的是真話,而據記載,這場應州之戰蒙古軍總共才死了十六個人,這樣看來,朱厚照運氣很好,因為他手下的五萬人一共才殺了十五個人。按照這個幾率,他買彩票是肯定能夠抽到一等獎的。   所以結論是:朱厚照被抹黑了,應州之戰也被人為抹黑了。   抹黑他的人我們不好猜測,卻也不難猜測。   可笑的是,抹黑的證據竟然是如此的確鑿,甚至連史書的記載者也留下了破綻——「是後歲犯邊,然不敢深入。」   原來只是死了十六個人,赫赫有名的小王子就「不敢深入」,這樣看來,他真是名不符實,虛有其表。   在明代的所有戰役中,被故意忽視的應州之戰本就不顯眼,但這場被忽視的戰役,卻是朱厚照勇猛無畏的唯一證明。   誰曾憶,萬軍從中,縱橫馳奔,所向披靡!   只記下,豹房後宮,昏庸無道,荒淫無恥!   殘陽如血,大風捲起了黃色的帥旗,注視著敵人倉皇退走的方向,得意地調轉馬頭,班師回朝。   那一刻無上的光輝和榮耀,你知道,也只有你知道。   激化   仗也打完了,癮也過完了,朱厚照卻還不打算回去,他還沒有玩夠,足足在外邊晃蕩了幾個月才回去,到了正德十三年正月,他又準備出去了,可這次出了點問題,他的祖母去世了,不得已回家待了幾天。   可沒過多久,他就強忍悲痛,擦乾眼淚(如果有的話),再次出去旅遊,就這樣,從正德十三年(1518)二月,到正德十四年(1519)二月,一年之中,他出巡四次,行程上千里,最後回到京城。   這中途,他還突發奇想,正式任命自己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本著娛樂到底的精神,他還給自己取了個名字——朱壽。   當然了,這個名字剛出來的時候是引起過混亂的,慢慢地大家也習慣了,認定了朱壽就是朱厚照,反正名字就是個符號,你叫朱頭三我們大家也認了,只要別再繼續改來改去就行。   大臣和皇帝之間的這場鬥爭就這麼不斷地維持著,雙方你進我退,盡量不撕破臉,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   可是到了這年二月二十五日,平衡被打破了。   這一天,朱厚照突然下詔書,表示自己北方玩膩了,想去南方玩,可他沒有想到,這道詔書竟然成了導火線。   大臣們已經忍無可忍了,楊廷和率先發難,主動上書,要求他休息兩天,不要再出去了。   可是朱厚照的心已經玩野了,北方這片地方他不願意待了,想去江南一帶轉轉,因此對此置之不理。   可是大臣們忍耐已久的憤怒開始井噴了,很快,北京六科言官、十三道御史,南京六科言官、十三道御史、六部高級官員,甚至地方駐京官吏也紛紛上書,要求不要出行。一天到晚,朱厚照的耳邊不斷響起的只有相同的兩個字:   「不行!不行!」   還有很多官員也趁機會攻擊他的其他行為,比如出外旅遊、擅自出戰等等,話說得十分難聽,甚至連亡國滅種之類的話都說出了口。   朱厚照真的生氣了。   竟然如此囂張,你們要造反嗎!?   他的耐心到頭了。   三月二十日,雷霆之怒終於爆發。   這一天,午門外密密麻麻地跪了一百零七個人,這些人都是上書勸誡的大臣,朱厚照特意把他們挑了出來,給了他們一個光榮的任務——罰跪。   具體實行方法是,這一百多人白天起來不用上班,就跪在這裡,跪滿六個時辰(十二個小時)下班。起止日期:自即日起五天內有效。   附註:成功跪完可領取驚喜紀念品——廷杖三十。   這是一次十分嚴重的政④治事件,上書的大臣們被狠狠地打了一頓,後經統計被打死者有十餘人,但他們卻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   因為當朱厚照看到那些受傷的大臣後,他猶豫了,他明白這些人是為了他好,於是他當眾表示,不再去南方遊玩了。   這次旅遊風波就此停息,大臣們被打了屁股,受了皮肉之苦,卻獲得了精神上的勝利,朱厚照出了氣,卻留下了惡名。   所以這一次爭鬥,沒有真正的獲益者。   出現這樣悲慘的一幕,要怪就只能怪朱厚照先生早生了幾百年,要知道,他如果晚點投胎,那可就風光了去了,可以大大方方地去旅遊,也沒有那麼多的文官來管他,歷史上還能留個好名聲。   到那個時候,也不用叫什麼南遊了,這名字太土,應該叫微服私訪,叫下江南,也不用偷偷摸摸地一個人去,可以帶上太監、宮女、侍衛、大臣,如果有雅興,還可以帶和尚,沿路探訪民情,懲治貪官,或者是帶個上千人,一路吃過去,反正不用自己出錢,也沒什麼人反對。   根據一般劇情規律,通常走到半路上還能遇見幾個美女,你來我往,你情我願,留下一段風流天子的佳話。就此傳揚千古,萬人羨慕。   唉,誰讓你生的不是時候呢?朱厚照先生,你認命吧。   就這麼鬧來鬧去,到了六月,大家卻都不鬧了,因為一個驚人的消息傳到了京城:寧王叛亂了。   仇恨   一百一十九年前,寧王朱權遇到了前來拜會他的燕王朱棣,由於一時大意,這位所有皇子中最為善戰的仁兄上了哥哥的當,被綁票到了北京,幫著打天下靖難。   為了讓寧王賣命,朱棣還許諾,一旦成功取得天下,就來個中分,大家一人一半。   當然了,事後他很自然地把這件事情忘得乾乾淨淨了,寧王沒有計較,只是要求去杭州,過幾天舒服日子,他不許。寧王還是不計較,希望能去武昌,他不許。   最後他下令寧王去南昌。寧王沒有反抗,沒有非議,收拾東西乖乖地去了。   寧王不是沒有脾氣的,只是他十分清楚,發脾氣或是抗議沒有任何用處,因為他沒有講條件的實力。   但他的憤怒是無法平息的,他囑咐子子孫孫,不要忘記自己曾經受過的恥辱。   仇恨的種子代代相傳,終於在這個時刻開花結果,而將其化為果實的那個人,叫做朱宸濠。   朱宸濠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作為寧王的子孫,他繼承了祖先的仇恨和好勇鬥狠的性格,同時也看透了朱厚照不是一個安心做皇帝的人,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考量,他決定採取行動。   可是很快,他就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沒兵。   因為燕王朱棣本人是造反起家,特別防備藩王們起兵造反。所以他當皇帝的時候實行了大裁軍,當然了,裁的都是藩王的護衛。   到了朱宸濠這裡,幾乎就是個光桿司令,一批下人親軍,還有一堆破槍爛刀,這   就是他的全部家當,抓個小偷都還夠嗆,想要造反?那也真是太逗了。   請示招兵也不可能,那相當於是在額頭上寫明「造反」兩個字,無奈之下,他想起了中華文化中一條古老的智慧法則——走後門。   他的第一個後門就是劉瑾,送了一大堆錢後,請求恢復護衛,劉公公大筆一揮,給他批了。朱宸濠高興得不行。   可惜過了沒多久,劉公公就被剮了,接任的人沒收過好處不買賬,大筆一揮,又把他的護衛給裁了。   朱宸濠連眼淚都哭不出來,這錢算是白送了,他一邊咒罵那些收錢不辦事的惡人,一邊繼續籌錢送禮。這次他的目標是錢寧。   錢寧和清廉這兩個字簡直就是不共戴天,他二話不說就收下了,還明白地表示,如果有什麼困難,兄弟你只管開口。   在他的幫助下,寧王的護衛再次建立,他又有了招兵的指標。可他發現,光憑這些兵還不夠,思前慮後,他居然產生了一個天才的構想——招聘。   他招聘的範圍主要包括:強盜、小偷、水賊、流氓地痞、社會閑散人員等等,,反正一句話——影響社會和諧的不安定因素。而且學歷不限,性別不限、年齡不限,能鬧事就行。   這些被招聘來的各犯罪團伙頭目的名字也很有特點,比如什麼凌十一、吳十三,和當年的貧農朱八八,走私犯張九四一對比,就知道這都是些什麼貨色。   這種兵匪一體的模式也決定了他手下部隊的作戰方式——邊打邊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由於長期從事特殊職業,他們早已養成了良好的工作習慣。   甭管怎麼七拼八湊,反正人是湊得差不多了,就這麼著吧。   除了兵力外,朱宸濠遇到的另一個難題是關係,要想好好地成功地造反,必須有一個良好的關係網,於是他利用當時的江西駐京衙門(相當於江西省駐京辦事處)結交了很多大臣,並且廣拉關係,四處請人吃吃喝喝,聲勢很大。   朝中大臣對他的這一舉動都有所察覺,也有人上書報警,但奇怪的是,當時的內閣首輔楊廷和卻對此不聞不問。   原因很簡單,楊廷和收了朱宸濠的錢。   請諸位不要吃驚,這在史料上是有記載的,朱宸濠先生花錢拉關係,對這位第一把手當然不會放過,好吃好住,搞好娛樂,楊廷和先生也就睜一眼閉一眼了。   當然了,楊廷和並不支持、也不知道朱宸濠決心造反,他認為這個人不過想拉拉關係而已。當時的物價已經漲了,可是工資沒有漲,所以楊廷和兄似乎認為收點黑錢也不是啥新鮮事。   生活是艱難的,工資是不夠的,當時另一位重臣忠臣楊一清也干過額外創收的事情,不過他主要是幫人寫字和墓志銘,再收人家的潤筆費,也算是按勞取酬,生財有道。   無論如何,朱宸濠靠著錢財鋪路,打開了關係網,為自己即將開創的事業奠定了基礎。從當時的時局看,朱厚照本人不太願意做皇帝,奸臣小人如錢寧、江彬等人也十分猖獗,文官集團似乎也對朱厚照失望了。   而自己不但佔據了地利,還有人在朝中接應,勝利應該很有把握。   於是他終於下定決心,決心打破和平的環境,決心用無數無辜百姓和士兵的性命去實現他的野心,從後來的事情發展看,他確實有可能成功,只是要實現這個「成功」,還要加上一個假設條件:   如果沒有王守仁。
忘憂書屋 > > 明朝那些事兒 > 第十三章 無人知曉的勝利
回目錄:明朝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