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姓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以國為氏。周武王滅商後,封弟弟叔鄭(文王第 八子)於毛國(今陝西岐山、扶風一帶),世稱毛公。清道光年間在 陝西岐山出土的西周晚期的青銅器班殷、毛伯敦、毛公鼎等均是毛國 的遺物。其中,”毛公鼎”為現存銘文最長的青銅器,銘文共497字, 記述了周宣王告誡和褒獎其臣下毛公厝之事。這說明西周晚期陝西毛 國還存在。毛公子孫在周朝世襲卿士,稱為毛氏。 2、亦出自姬姓,以封邑名為氏。周文王的第九子伯聃被封在毛 邑(今河南宜陽縣東北一帶),世稱毛伯聃,為周成王的六卿之一, 任司空,掌管建築工程。毛公的後代子孫就以封邑名”毛”命姓,稱毛 姓。 郡望: 1、西河郡:漢時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內蒙古東勝縣境)。東 漢時移治離石(今山西離石)。 2、滎陽郡:三國魏時分河南郡置郡,治所在今滎陽。 河陽縣:漢時置縣,治所在今河南省孟縣西。 3、 北地郡:戰國時秦國置郡,治所在義渠(今甘肅省寧縣西北 ),西漢移治馬嶺(今甘肅慶陽西北),東漢移治富平(今寧夏吳忠 西南)。 堂號: ”舌師堂”:戰國時平原君有食客毛遂。秦國攻趙,平原君向 楚國求援,毛遂跟著平原君出使楚國。平原君和楚王談判,直到中午 未能達成出兵援趙的協議。毛遂就拔劍脅迫楚王,曉以利害,遂訂了 楚國出兵援趙的條約回趙。平原君誇獎毛遂說:”毛先生餓三寸舌抵 百萬之師!”毛氏因以”舌師”為堂號。 遷徙分布: 毛姓早期主要是在北方發展繁衍。早在春秋時期,毛氏家族由於 發生內亂,就有徙居江南者。唐末五代以後,毛氏除居於河南、河北 、北京、山東、山西、甘肅者外,主要是稱盛於江南。因此,自北宋 至今的一千多年間,毛姓的著名人物絕大多數都出在南方。其分布地 為:今浙江衢縣、黃岩、杭州、餘姚、江山、溫州、諸暨、遂安、松 陽、寧波、蕭山、吳興、遂昌,江蘇武進、崑山、常熟、宜興、吳縣 、嘉定、陽湖、太倉,上海,安徽合肥、定遠,江西南昌、新昌、豐 城、吉水、鄱陽,湖南長沙、平江、湘潭,福建長泰、建安,湖北公 安、麻城,廣西富川,雲南昆明,四川成都、洪雅、夾江、仁壽等地 ,幾乎遍布江南。從清朝雍正年間開始,毛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後 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