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姓姓氏起源
出自顓頊帝羋姓後裔。相傳顓頊帝的後裔陸終娶鬼方氏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季連的後裔熊繹在荊山一帶建諸侯國,定都丹陽。公元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 。他的兒子於公元689年遷都郢,改國號楚。楚平王時,太子建因做晉軍襲鄭國的內應而被殺,太子建的兒子熊勝便逃到吳,投奔伍子胥 。楚平工的孫子惠王即位後,楚令子西把熊勝招回國,任巢大夫,封在白邑,稱為白公勝。可晉國伐鄭,子西出兵救鄭,白公勝因子西言而無信,發動政變,殺死子西,囚禁惠王,並著手改革朝政以爭取民心,但以失敗告終。他自殺後,其子孫便以祖輩封邑為氏,稱白氏,也有以「白公」、「白侯」為氏的。 郡望: 1、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置郡。秦時相當於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以南、霍山以北地區。 2、南陽郡:戰國秦昭王35年始置郡。漢時相當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間和湖北大洪山以北應山、隕縣間地。 堂號: 治生堂:戰國時白圭樂觀時變。他曾經說:「人棄我取,人取我予,吾治生猶伊、呂之治國,孫吳之用兵。」所有天下論治生 的,推白圭做祖師。 遷徙分布: 白氏早期主要分布於秦、楚、魏等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封其 子白衷於太原,故子孫世為太原人。白仲23世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邕5世孫白建,北齊五兵尚書,因功賜田韓城,因以為家。其曾孫白溫,任唐檢較都官郎中,遷華州下邽,第六子白鍠,任鞏縣令,居 鄭州,生5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鍠長子白季庚,任襄州別駕, 生4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洛陽香山,成為 白氏遷洛祖始其後代分衍今河南偃師、伊州、宜陽、`鞏義、鄭州、新鄭、沁陽等地。此外,白氏在秦漢時期有遷至今山東者,如西漢白 光為東海蘭陵人;隋唐時期有遷至今寧夏、甘肅、廣西者,如唐代白 孝德微安西人,白聳為馬平人;宋、明時期還分布於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蘇、廣東、福建、河北以及東北、西北的一些地方。自清初 開始,閩、粵白氏陸續有人遷至台灣,後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