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憂書屋 分類
返回 忘憂書屋目錄
忘憂書屋 > > 東宮·西宮 > 價值觀念 (2)

價值觀念 (2)

所屬書籍: 東宮·西宮
  一位同性戀者表達了他的痛苦絕望以及渴望死亡和重來一遍的心情:我永遠不會為自己是gay而自豪。自豪這種東西是幻想葯下的歇斯底里。我只是堅持低等生物也有活下去的權利。有些黑人說,黑是最美的,我看也是自欺欺人。我在內心總是想,自己如果能從頭再來該多好,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染上了許多壞毛病。儘管不抽煙不喝酒,可我暴食,有些時候吃得幾乎不能動彈,連呼吸都困難,然後我開始害怕自己馬上就會死去,等感覺好一點就到衛生間去嘔吐。我知道這樣下去沒有好處,可我在內心是渴望死亡的,因為我要新生,要重頭再來,可再也不會有頭了,不會有了。   這位同性戀者還說:我最要好的朋友知道我的事後已疏遠了我,我不怪他,當我不知道自己屬於同性戀時,也一樣不能接受這種事;就是現在意識到自己是同性戀者,仍然不能接受。畢竟在正統道德觀耳濡目染下長大,很難一下改變觀念。只是沒有友誼,沒有愛情,我不知道前面的路該如何走。反正畢業後就趕緊工作,早點掙錢替換媽,也算盡一份孝心。等孝道盡完,我就想出家,靜渡一生。   調查發現,有不少同性戀者表達過想出家當和尚的願望,而這些人都是對自己的同性戀傾向抱有較重負罪感的人。例如一位同性戀者這樣講到他的好友出家當了和尚後他的感想:在那段灰暗的日子裡,無疑我的心情也是灰色的,內心無奈且無助,我開始越來越多地出入寺廟。晨鐘暮鼓,祥雲繚繞,以及聲聲入耳的誦讀經文的聲音,與我當時的心情非常吻合,從那念誦經文的聲音里,我分明聽出了一種無奈,對世事滄桑的一種無奈反抗,而少有看破紅塵後的超脫。   有一段時間我想去當和尚,當然是為了逃避現實。可我可能嗎?我會嘲笑宗教特別是有組織的宗教的。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我就像那齣戲等待戈多里的人一樣總在等,可不知自己等什麼。這種焦慮有時真能讓人發瘋,越來越令人感到人生的荒謬和無意義。   一位認真考慮出家的同性戀者這樣解釋自己的動機:我不希望自己腦袋一熱做出自己後悔的事。說實在的,我選擇這條路,完全是為了逃避現實,逃避內心的苦悶,通過它尋求另一種生活,這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方法罷。因為我覺得,我此生註定痛苦一生,尋求這種生活或許會好一點。再說我也確實能適應這種生活。說我註定痛苦一生,那是因為,多少年來我痛苦的不是沒有伴,不是單單生理的痛苦,而是我愛的不能得到,我追求的是心理上的愛撫。我需要一個平常的人生,同別人一樣的一份愛,一個溫暖的家,可我此生註定得不到它。   出於這種對同性戀傾向的否定性價值觀,同性戀者之間有時甚至會互相規勸,特別是年長的同性戀者有時會規勸年輕的同性戀者,希望他們不要走上這條路。一位中學生說:我和XX是87年冬天認識的,他說這方面的事能收斂就收斂,萬一有個閃失不好。一位年近半百的同性戀者說:對年齡小的人應盡量幫助,使他們接近異性,以便一生過得更幸福些。同性戀是受譴責的,不幸的。我覺得我們是無辜的。但我也不希望小孩走上這條路。一位中年人說:對於年齡小的朋友,我們會以過來人的身份去規勸他們好好地生活,過正常人的生活。但這種規勸奏效不大,因為我們也曾被別人勸說過,但是我們還是沉下去了。明知勸阻是沒有用的,可是我們還是儘力地說道理,勸勸他們,以自己的後悔心情勸說他們過正常人的生活。好像只有這樣,心理才能平衡一些。   有些同性戀者對成年人之間的同性戀關係沒有負罪感,但對與年齡太小的少年打交道有負罪感。一位中年同性戀者這樣說:我對小孩有犯罪感。北京同性戀者當中流傳著X醫院一位醫生自殺的故事。他喜歡一個男孩子,騙那男孩說是給他治病,結果把那男孩搞了。男孩把發生的事告訴了家長,家長找到醫院領導,在領導要找這醫生談話時,他割腕自殺了。一位女氣很重的調查對象說:我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我很珍惜這個,我也有責任感。我要把兒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不能讓他往這方面發展,所以我對勾引小男孩的人深惡痛絕。   一些同性戀者不僅對自己的性傾向感到恥辱,而且看不慣那些滿不在乎的人,覺得他們不知羞恥。一位調查對象說:聽說XX被抓起來以後,跟人耍嘴皮子,大搖大擺又出來了,沒有羞恥的感覺。要是我的話,就很害怕這樣。我是先天的,我也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相當滿意。我是共產黨員,有家庭,有妻子兒女,有社會地位,一旦被人知道了不得了。我還特別反感圈裡人的一種傾向,就是愛說誰都是同性戀,什麼這個演員也是,那個名人也是的。   即使是在西方社會中,同性戀傾向在許多人眼中也仍是負面事物,是醜聞。由於社會長期以來視同性戀為異常,導致同性戀者自身也多有認為自己反常變態的;認為自己屬於偏離正常態的邊緣狀態,是不正常、不自然的。在自我價值評判方面,我們的問卷數據顯示,尋求過治療的人與不曾或不願尋求治療的人有著很大的差異。前者大多認為自己生活得不幸福,精神負擔較重,認為自己的行為違反社會道德,是不正常、不符合人的本性的,認為有必要對自己的性傾向加以矯正,而且如果有了可以矯正的方法,他們也願意加以矯正;後者的回答卻基本相反,這些人對同性戀行為的價值評判我們在隨後的幾節中會詳加討論。   第二節同性戀是疾病 (1)   以同性戀傾向為疾病的調查對象常常感到痛苦和無奈,他們認定自己是有病,但大都不認為自己有道德方面的罪惡,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錯誤,也沒有負罪感,因為疾病和罪惡畢竟是兩回事,到醫院治療其他生理和心理疾病的人,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錯誤或罪惡。然而他們往往抱怨自己命運不好,陷於可怕的痛苦與孤獨之中。   在持有同性戀是疾病這類想法的同性戀者中,許多都有求醫問葯的經歷。他們一般都是看精神科門診或去作心理諮詢。有一位調查對象說:我曾去醫院掛過號,跟大夫承認自己是同性戀,感覺並不困難。在對我們的行為做科學研究的地方,氣氛很不錯。   一位男護士說:由於職業的影響和誘發,我不知不覺地患了一種同性戀疾病。由於當時年幼無知,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病情就慢慢地發展嚴重。1968年我退伍時已患病在身,而且病情在繼續加劇,日漸惡化。在我無意志控制的情況下發生過同性戀行為。這本來是這種病症的惡化現象,但是單位的一些人出於報復之心,硬把這種病症說成是流氓行為。他們對我大搞刑審逼供,企圖把我置於死地而後快。這位同性戀者曾被搞到判刑入獄的程度,後來經醫院開出患有同性戀病的證明,才得以解脫。   一位曾經求過治的同性戀者在問卷上寫道:本人曾和兩位同性朋友有過性關係,但那還是在五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當時只是出於好奇心。我一共有過四次性關係,往後一直沒有過。哪知從那以後,我特別喜歡和同性朋友在一起,看到那些風度瀟洒的同性們,我就想吻他一下。雖然我控制住了,但心裡又無限嚮往。現在我已27歲,整天生活在痛苦之中,同性不能愛,異性不能愛,已對生活失去信心了。但我又留戀這個世界。現在只有求得你們的幫助,儘快地想出辦法,救救我們這些患病的患者吧……   另一位尚無任何同性戀行為、僅僅意識到自己的同性戀傾向後就到心理醫生那裡尋求過治療的青年在問卷上寫道:我總覺得我很危險,可能會有一天去引誘別人。如果有一天有人來引誘我,我會輕而易舉地跟他去,因為我簡直要瘋了。我很矛盾,內心一直不知所措。我不只一次地問過自己:我怎麼辦?他認為自己屬於變態,想糾正又糾正不了,在自己變態的慾望與自己承認為正確的社會行為規範之間痛苦地掙扎。雖然他還沒有任何同性性行為,但強烈的心理壓力已經使他的神經感到難以承受。   一位同性戀者希望去冒風險做任何手術,只要能改變自己的性傾向,他說,只要有辦法治療矯正,就是變成白痴,一切從零開始,我也心甘情願。求您為我這個陌生男孩打聽一下北京可有開腦洗腦的手術,求求您。   有相當一批尋求矯正的調查對象目的十分明確,就是想建立家庭,生兒育女,過正常人的生活,這一求治動機在結婚壓力大的地方更加常見,例如農村。一位同性戀農民面臨結婚的實際問題,他在來信中說:我長得很帥,在村裡是有名的,所以有很多女孩子主動追求我,但都遭到我無情的拒絕。我覺得我好對不起她們。我曾試過跟女人做愛,看會不會改變。我去嫖妓,但我對女人還是當成朋友,沒興趣。我不知將來能結婚不能。我去看過醫生,沒有用。反正我在別人眼裡像個變態人。   一位到心理諮詢部門求治過的農民在問卷上寫道:這件事是一件很不符合人的本性的事。我認為有這種毛病的人雖不多,但都很苦惱,又不好向人說明……希望你們有什麼辦法矯治,我由於家庭經濟條件還未結婚,一旦暴露,讓異性朋友知道,可能又要吹,這不為此事正擔心呢!希望快回信給我矯治吧!
忘憂書屋 > > 東宮·西宮 > 價值觀念 (2)
回目錄:東宮·西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