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功力遠在他之上
此時高郵州的包知州趨步進來,向楊撫台稟報道:「州衙設下便宴,已經齊備,要為老大人洗塵。」
稟報同時,包知州眼角瞥見在座多了一人,細看赫然是頂頭上司羅參政。心裡想道,自己才出去片刻工夫,羅大參竟然也駕到了,只與李大人差了不到一刻鐘。看來這兩位又要扭上了,自己還是當心為妙,免得遭了池魚之殃。
楊撫台對下首二人笑道:「今後同城為官,要多多親近親近才是,今晚不醉不歸。」
抉擇不急於今日,楊大人意欲繼續觀察,左右主動權在他手裡,自然可以沉得住氣。而且他又想到一點,出於通盤考慮,在羅李二人之間做出選擇時,還要將鹽運司因素考慮進去。
楊撫台起身去更衣,羅參政與李同知出了敞軒,心裡都很彆扭。他們都以為自己洞察先機,長驅百里迎接巡撫將會搶得機會,抱上巡撫大腿後回揚州大殺四方,結果對手也突然冒了出來。
羅參政忍不住諷刺道:「李大人以揚州府身份來的,還是以江都縣身份來的?」
這是譏諷李佑出師無名不倫不類。若說揚州府,他羅星野才是正牌代表,若說江都縣,名頭太小,還不配遠出百里越過縣境,跑到高郵來迎接巡撫。
李佑冷哼一聲,「難道只許州官放火,卻不許百姓點燈么!」
跟在兩人身後、越離越遠的包知州聽到這句俗語,頓有躺著也中箭之感,在場三人中,只有他才算是州官哪。
羅參政道:「治下百姓敢有抗拒州官的道理么?」
李大人鬥嘴向來不輸陣,「本官以府守備司的身份謁見軍門並隨行護衛,有何不可?羅大參不是兵備道,不知兵事,管的未免太多了!」
楊撫台官銜有提督軍務字樣,自然可稱為軍門。李佑從這裡說起,羅參政無言以對,甩袖而去。
這場洗塵宴設在驛館中一處大堂中,布置時尚不知羅參政到了,所以臨時又緊急加了他的席位。
管弦笙歌,美酒佳肴,春滿堂中高士笑,美人渡酒勸君嘗。這種場合,李佑無論作為官員還是作為名士,如今也算是十分熟悉並得心應手了。
其實到了揚州後,出於父母官形象考慮,李大人參加歡宴次數不多。但每每少不得與名妓打情罵俏,按著心情賦詩若干,數目不定。
就是這樣,李大人在官員和名士兩種身份的互相轉換中,小心翼翼維持著某種平衡,該擺官員派頭時做官員,該拿出名士派頭時做名士。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揚州城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公務繁雜,在各種歡宴上,平時公事纏身很繃緊的李佑向來是抓住機會,盡情放鬆發泄的。
即使有所謂的上司在場,他也不甚在意,對美色的追逐調戲多於對上司的逢迎交結。在這遠離廟堂的地方上,誰又管得了李大人的節操?
是真名士自風流,以李大人的名頭稍稍放浪形骸理所應當,再說許多過路官員慕名想要看的就是這個,而不是一本正經公事公辦的李大人。
但說一千道一萬,今日卻實在不同於往。李大人哪裡還顧得上調弄身邊美人,一門心思都放在了楊撫台身上。
這可關係到他在揚州的大棋局,輕忽不得,更別說旁邊還有羅參政這個對頭在爭奪楊巡撫的歡心。權力與美人相比,還是權力重要些。
酒過三巡,在座的又說笑幾句暖了場。李佑身邊美人一邊斟酒一邊低聲自介道:「奴家謝梅仙,久仰先生。」
李佑接過酒杯,徑自轉過頭去,抬手對楊撫台高聲道:「楊公才調信縱橫,我亦當筵拜盛名。一曲勸君酒一杯,非將此骨媚公卿!」
登時博得了滿堂頭彩,紛紛喝彩道敬酒敬的妙。
說是非將此骨媚公卿,其實是更高明的拍馬——我並非諂媚你的官爵,而是信服你的才幹所以敬你飲酒。
楊撫台先是一愣,隨即笑容滿面,無論是不是真心,這總是件很開心的事。
他又發現了李佑身上的一點有用之處,他是號稱詩壇小宗師的人物,聽說他那十首《論詩》絕句掛在京城,至今無人膽敢唱和,號稱要空前絕後了。
詩人做事或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是詩人在吹捧揚名方面,絕對是敗事不足、成事有餘!
想前唐韓荊州這個渣渣在史書上默默無聞,卻能千古留名,不就靠的是李太白一句「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么,並演化出識荊之類的名詞來。
想至此,楊撫台頓感通體舒泰,李佑在江北官場出了名傲氣,居然如此折節吹捧他,這種體驗真是爽哉!想必當年那些達官貴人被李白吹捧拍馬時,就是這種感覺罷!
李佑旁邊美人輕輕地嬌哼一聲,繼續殷勤地斟酒,但仍沒有換來身邊人的嫣然一顧,無情的他只去看首座那個老頭子,真是氣煞美人也。
「一雙冷眼看世人,滿腔熱血逢撫院。恨我識荊今又遲,春風傾蓋締蘭芝。」李佑張口又是一首。撫院,巡撫別稱也。
這又是一首功力深厚意境深遠的拍馬詩——我對別人不屑一顧,遇到撫台大人卻感到激動,在我心中,撫台大人就像那春風拂過,所到之處使得天地之間充滿靈氣。
這首處處暗合楊撫台的想法,再次將他的爽度拔高了一個層次。到了這個份上,明知是假的但也身不由己的飄飄然並欣然受之了。
另一邊的羅參政看李佑連連出手,暗暗心驚肉跳,感受到了從李佑那邊發出的、撲面而來的巨大壓力。
在他眼中,這李佑在揚州自恃後台強大外加才華橫溢,始終兩眼朝天,彷彿天老大他老二。有時候羅大人很懷疑,這個名義上的下屬到底有沒有巴結迎上這種官場基本功。
他原本以為,自己雖然不是很擅長逢迎拍馬,也不很擅長應酬上司,但比起這些滅掉李佑還是綽綽有餘的,李佑在這方面的弱點實在就像黑暗中的螢火蟲一般明顯。
卻萬萬沒想到在這個刀槍見紅的時刻,李佑捨去臉皮放下身段之後,竟然如此可怕!這怎麼可能,眼高於頂的李佑拍馬功力竟然遠在他之上!
從來也沒聽說他為了吹捧誰而作拍馬詩詞,今晚卻不要錢似的猛拍,效果反而更佳驚人!從楊撫台的神情來看,顯然是極其成功的!
連諂媚上司這一項都比不過李佑,羅大人深感簡直被逼得走投無路了。如此應酬上司,還有別人爭風頭的活路嗎?
羅參政憋悶地連喝幾口悶酒,他又發現自己竟然啞口無言了。珠玉在前,怎麼開口?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對死對頭李佑詩詞的研究還是比較深的。那個曾經拿「團扇才人居上游」發牢騷、用「百無一用非清流」自嘲、以「不逢大匠材難用」感慨、借「縱酒狂歌宰相才」自傲的李佑去了哪裡?
只能說羅參政有眼如盲、識人不明了,他也不想想那李佑吏員出身、胥役世家,媚上欺下的習氣豈能缺了?
只不過見識過京城風雲後,在揚州城裡暫時沒有什麼值得李大人去諂媚的人物了,所以「媚上」無從表現。而羅知府羅參政,在他心裡大概要划到「欺下」這裡去。
羅參政還有個實在想不通之處,李佑的後台個個都比楊撫台硬,即使縣官不如現管,但他有什麼必要這樣無底線地對楊撫台吹捧拍馬?
比羅參政鬱悶的還有一個,那便是李大人身邊的美人。她忍不住的幽怨薄怒,這傳說中的李探花為何如此不解風情。
莫非是她蒲柳之姿不堪入眼?這不可能,她是高郵州的花魁,絕對不是庸俗胭脂!
本來按照正常慣例,她大概是要上首座陪那個叫巡撫的老頭子。但她聽說今夜有李探花赴宴,便出了一百兩重金賄賂驛館小吏,才得以坐在李探花身旁陪酒。
巡撫雖然是江北官場的老大,可在風月場上李探花才是老大。從探花先生這裡賺一首或者幾首詩詞,旬月之間便能揚名江左,是多少同行姐妹求之不得的。這一行當,最大的虛榮莫過於此了,只有那樣才是名副其實的花魁。
但是今天這個樣子,叫她的心肝快憋屈透了。一百兩銀子丟到水裡是小事,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青春短暫,韶華易逝,如此良機一輩子能有幾次?
美人初出茅廬半年都不到,性子尚未圓熟,本就有些心高氣傲,此時一腔怨氣,殷勤不再,坐著發起呆。
一時間酒杯屢屢空了,反倒引起李大人的注意,便問話道:「你叫謝梅仙?聽起來有些耳熟,和謝三娘什麼關係?」
「那是撫養奴家的媽媽。」
李佑大笑,「是謝三娘家去年比試詩詞出閣的那個嗎?」
這是他人生中比試詩詞唯一一次敗績,敗了後還被綁架走,能不記得么?
梅仙姑娘立刻驚喜道:「探花先生也聽說過此事嗎?」
「猶記得本官也去湊了個熱鬧獻詞一首。年年負卻花期!過春時,只合安排愁緒送春歸。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李佑回憶起當時情況說。
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梅仙忽地臉色煞白,這首詞是大名士李探花寫得?
她從小接受教習,對詩詞有幾分眼力,當然能看出這首的妙處。只不過當時因為某些內幕,才不得不將這首放到了第二。但詞中「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一句實在好,她到現在還印象深刻的記得。
但她萬萬沒想到,這首詞竟然是李探花隱姓埋名獻上的,她錯過了怎樣的機遇?
她的初夜,原本是可以讓李探花來梳攏的,這堪稱是青樓女子最大的夢想了!原來那夜李探花都送到了門上,她和媽媽卻將李探花趕了出去!
即使再續前緣,但她的初夜還能重新回來送給李探花嗎?
宴會還沒結束,梅仙姑娘便失魂落魄、魂不守舍,李佑只道她身子不舒服,憐香惜玉地讓她先走了。
梅仙姑娘茫然之中,不知如何回到家中的。
過了幾日,有一條消息在高郵州熱傳,本州新晉的花魁謝梅仙姑娘出家了……
據說老鴇子謝三娘死活要攔著,但梅仙姑娘卻鐵了心。最後有個富商掏了腰包給謝三娘,才讓梅仙姑娘如願出家。
人老珠黃的花魁黯然隱退、出家度日不奇怪,但月仙姑娘這般年紀輕輕正當紅的,突然出家就顯得頗為怪異。打聽原因,卻有兩種版本的流言,均頭頭是道。
第一種流言,據說月仙姑娘在陪酒時遭到了江左大名士李探花的徹底冷落,一州花魁的驕傲登時被擊得粉碎,簡直無地自容,羞憤之下便一氣出家了!
第二種流言,據說月仙姑娘見過李探花後相思成災而不可自拔,奈何李探花是鼎鼎大名的「生怕情多累美人」,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她鬱鬱寡歡之下,萬念俱灰便出家了!
過了一二十年還有第三種流言,有野史專家考據,當朝名臣李大人一定與梅仙姑娘有過舊情,但由於某些為尊者諱的原因,不能重譜鴛夢,梅仙姑娘才遁入空門。
有詞為證:「年年負卻花期!過春時,只合安排愁緒送春歸。」這肯定說的就是兩人之間的感情了,不然為何寫一句「年年負卻花期」?
名臣與美人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在街頭巷尾、茶鋪酒樓越扯越多、越扯越玄,倒成了一樁江淮之間著名的名人軼事,絕對是李大人所始料未及的。
二十年後,有個叫袁枚的中年才子遊歷江淮時,誤信第三條流言,覺得是李大人辜負了美人情意。賦詩一首暗諷道:「到底公卿負舊盟,榮華情重美人輕。梅仙領略情中味,從此人間不再生。」
此詩倒霉地傳到了李大人耳朵里,卻惹得他勃然大怒,找借口革了袁枚的功名,成了本時空里袁大才子的無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