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憂書屋 分類
返回 忘憂書屋目錄
忘憂書屋 >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第62章 申辰之亂

第62章 申辰之亂

    很久以後,明蘭想起來那幾天來,還覺得有些模糊。     那是王爺過繼嗣後的第五天,如蘭新得了一盆雲陽竹,茂盛蔥鬱,請了墨蘭和明蘭來賞,墨蘭懶得聽如蘭炫耀,半陰不陽的打趣起賀家的事兒來。     「賀老夫人與老多少年的交情,難得人家下一次帖,可嫂嫂和姐姐們都沒法去,自然只有老和我了。」明蘭遮掩的滴水不漏。     如蘭狡獪的捂嘴偷笑,故意拉長調道:「哦~~~,四姐姐那會兒是沒法去的。」     墨蘭目光忿忿,狠瞪了她一眼。     照老的意思,兩家相看過一對小兒女後都很滿意,這事兒便成了一大半,不過明蘭上頭的兩個姐姐都還沒議親,她也不好先定,如此未免言語難聽,有損姑娘清譽,便只知會了盛紘和王氏曉得,其餘人一概瞞了下來。     盛紘很盡責的照例探查了番賀家底細,來回估量了一遍,連連點頭道:「雖家裡單薄了些,倒是個殷實人家,哥兒也懂事能幹,明兒有老看顧,是個有福氣的。」     王氏扁扁嘴角道:「那哥兒父親早亡,祖父又早致仕了,只有個大伯在外當著個同知,不過配明丫頭也當夠了。」     其實她在泛酸,賀弘看起來條件平平,但各方面比例卻很恰當,有財帛家底,有官方背景,基本不用伺候公婆,嫁過去就能自己當家,雖看著不怎麼樣,卻很實惠。     王氏並不知道,這種對象在明蘭那個世界,叫做經濟適用男,很脫銷;夫妻倆說完這番後,盛紘便去了工部,長柏已早一步出發去了翰林院。     那日分外陰沉,大清早便灰濛濛的不見日頭,到了晌午也依舊陰著,明明已是初冬,秋老虎卻捲土重來,蒸得人生生悶出一身汗來,透不過氣來的厲害。     才到下午申時初刻,城中竟然響起暮鼓來,沉沉的咚咚聲直敲的人心頭往下墜,隨即全城戒嚴,家家戶戶緊閉不出,上但無半個行人,處處都有兵士巡邏,見著個可疑的就一刀戳死,幾個時辰的功夫,上無辜者喪生頗眾。     大戶人家都緊閉門戶,一直等到晚上,盛紘和長柏也沒回家,王氏立時慌了手腳,海氏還算鎮定,只挺著肚發怔,全家惶惶不可終日,一連天,兩父都沒回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眾女眷都齊聚壽安堂,誰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老鐵青著臉,呵斥她們不許慌張,一邊吩咐家丁偷偷出去打聽。     誰知外頭越發嚴了,連尋常買菜挑柴的都不許進出,多抗辯幾句便當街殺頭,什麼也打聽不到,只知道是禁衛軍控制了京城,還有一些是從五城兵馬司調過來的,老又偷偷遣人去問康允兒,才知道長梧也幾日沒回家了,允兒堅不肯躲去娘家,只守在自家終日哭泣。     女人們都坐在一起,手足無措,神智惶恐,一室安靜中,只聽見墨蘭輕輕的哭聲,如蘭伏在王氏懷裡,海氏睜著雙眼獃獃看著不知何處,長楓急躁了在門口走來走去,長棟睜大一雙眼睛,緊緊揪著明蘭的袖不敢說話,明蘭只覺得身發寒,從骨頭裡滲出一股冷意,如此悶熱的天氣,她卻冷的想發抖。     她第一次認識到父兄於這個家庭的重要性,如果盛紘或長柏死了?明蘭不敢想像。     盛紘也許不是個好兒,好丈夫,但他於父親一職卻是合格的,他一有空閑總不忘記檢查兒女功課,指點兒讀書考試,訓導女兒知禮懂事,並不一味罵人。為了兒女的前程,他仔細尋撿人家,四處打聽名師,便是長棟,也是盛紘尋托門,在京城找了個上好的堂。     明蘭忍不住要哭,她不想失去這個父親。     第四天,人依舊沒有回來,只隱約聽說是王爺謀反,已事敗被賜死,如今四王爺正奉旨到處檢一同謀逆者,王府的幾位講經師傅俱已伏誅,詹事府少詹事以下八人被誅,華殿大士沈貞大人,內閣次輔於炎大人,還有吏部尚書以同謀論罪,白綾賜死,還有許多受牽連的官員,被捉進詔獄後不知生死。     這消息簡直雪上加上,一時間整個京城風聲鶴唳,盛府女眷更是驚慌。     「詔獄是什麼地方?」如蘭惶然道,「爹爹和大哥哥,是去那裡了嗎?」     墨蘭哭的淚水漣漣:「那是皇上親下旨的牢,都說進去的不死也脫層皮!難道……爹爹和哥哥也……」明蘭冷著臉,大聲喝道:「四姐姐不要胡說,爹爹兄長謹慎,從不結黨,與王府並無往來,如何會牽連進去?!」     「這也未必!」一直站在後頭的林姨娘忍不住道,「與平寧郡主常有往來,那郡主可是六王的親家,六王與王是一條繩上……」     「住口!」林姨娘話還沒說完,老忽然發怒,把一碗滾燙的茶連碗帶水一起摔在地上,熱水四濺,老直直的站起來,立在眾人面前,明蘭從未覺得她如此威風凜凜。     「如今一切未明,不許再說喪氣話!誰要再敢說半句,立刻掌嘴!」老殺氣騰騰的掃了一遍下頭,王氏含淚輕泣,林姨娘沉默的低頭下去。     老面容果斷,一字一句道:「那些武將的家眷,父兄出征了,她們也好端端的過日,難道也如你們這般沒出息!」女人們略略收斂的哭泣聲,老斬釘截鐵道:「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盛家有祖宗保佑,神明庇護,他們自能好好回來!」     也許是老這一聲斷喝,也許是緊張過了頭,大家反而鎮定下來,王氏抹乾了眼淚,照舊打點家務,瞪起眼睛訓斥那些惶恐不安的下人,把家門看起來。     當天晚上,不知哪軍隊趁夜摸進京城,與城內守軍發生激烈巷戰,還好盛府不在黃金地段,只知道皇宮王府那一帶,殺聲震天,火光彌眼,血水盈道,許多平民姓死於亂刀。     女眷們只好縮在家中,惶惶不可終日,這般廝殺了一天兩夜,第六日一早,殺聲忽止,天下了一陣小雨,連續幾日的悶熱終被驅散,涼風吹進屋內,叫人透出一口鬱氣,然後,在一陣蒙蒙小雨中,盛紘和長柏終於回府了。     父倆俱是狼狽不堪,一個滿臉胡,眼眶深陷,好似在拘留所了個黃金周,一個面頰凹進,嘴唇發白,如同連續看了一禮拜的驚悚片。     王氏又笑又哭的上去,林姨娘也想撲上去,可惜被劉昆家的巧妙的攔住了,海氏也不顧禮數,扯著長柏的胳膊死活不放手,個蘭高興的拉著父親的袖滿臉是淚,一片混亂的你問我答之間,誰也沒聽清,還是老發了話,叫那爺兒倆先去收拾下。     一番生死,恍如隔世,梳洗過後,盛紘抱著老的膝頭也忍不住淚水滾滾,長柏拉著哭泣的王氏和海氏輕輕撫慰,好半天才靜下來;老屏退一干丫鬟婆,叫盛紘父說清楚前因後果。     六天前,老皇帝照舊稱病不朝,由各部主事奏本於內閣,本來一切無恙,哪知風雲驟變,先是禁衛軍指揮使徐信於西華門外受伏擊而死,然後副指揮使榮顯接掌京畿衛隊,並宣布皇城戒嚴,四王爺奉旨進宮護駕。     盛紘一聽到這消息,就知道是四王爺發動兵變了。     五成兵馬司副指揮使吳勇軟禁了竇指揮使,領兵控制了內閣六部都察院等要緊部,將一干官員齊齊拘禁,然後禁衛軍將皇宮和王爺府團團圍住,四王爺手持矯詔,一杯鴆酒賜死了王爺,隨即兵諫皇上,逼宮立自己為儲。     明蘭心頭一凜,活脫脫又一個玄武門之變!     不過四王爺不是李世民,老皇帝也不是李淵,他到底給自己留了後手,盛紘父並不知道老皇帝如何行事,只知幾日後,屯於京郊的大營反撲回來,五成兵馬司下屬的另幾個副指揮使尋機脫逃,救出竇指揮使,然後伺機擊殺吳勇,重掌衛隊,爾后里應外合,將大營放進城來,一起反攻皇城。     這下形勢立刻倒轉,兩派人馬短兵相接,四王爺兵敗被俘,其餘一干同謀從犯或殺或俘或逃,歷時七天的『申辰之亂』結束了。     盛紘忍不住嘆道:「還好我們尚書大人機敏,一瞧不對,趕緊把領著我們進了工部的暗室,我們那兒還儲了食水,躲過幾日便好了,沒有什麼死傷;可是其他部的同僚……有些個耿直不屈的於拘禁時便被賊兵害了,其他的在昨夜的亂兵中,不知又死傷多少。」     始終沉默的長柏,此時忽道:「首輔大人逃離,次輔大人被害,那伙奸賊便威逼唐大士擬寫詔令,大士不從,並直言斥他們為亂臣賊,說完便一頭撞死在金階之上,那血濺在我們一眾人身上;隨後他們逼迫侍講士林大人,他拒不從命,含笑就死;爾後是侍讀士孔大人,他唾痰於賊兵面上,引頸就戮。」說著,長柏也紅了眼眶,海氏站在一旁默默擦淚,那幾位都是她祖父當年的門生,平日十分看顧長柏。     「……竇大人再晚半日殺到,怕也要輪到我這個七小編修了。」長柏面色蒼白,苦笑道,「那時,孫兒連遺書也寫好了,就藏在袖裡。」     王氏明知此刻兒活著,依舊驚嚇的臉色慘綠,死死揪著長柏的袖,一旁的長楓神色慘淡,嘴唇動了幾動,似在想像自己如何應對,然後還是低下了頭,坐在後頭的林姨娘眼神閃爍了幾下,似有不甘。     屋內長久安靜,點滴可聞,盛紘又嘆:「天家骨肉,何至於此!」     無人回答,過了好一會兒,長柏收斂情緒,靜靜道:「若聖上早些立儲就好了。」     一切的根源在於儲位久空,老皇帝的猶豫使得兩王長期對立,兩邊各自聚集了大批勢力,官互相攻訐,武將自成派系,兩邊勢同水火,到了後來全都騎虎難下,雙方已呈不死不休之勢,老皇帝同意王爺過繼嗣的那一刻,便點燃了導火。     那時便是四王爺肯罷休,他身邊的那些人為了身家前程,也是不肯退了的。     「好在袁姑爺和梧哥兒都安好,咱們家也算祖宗保佑了!」老長嘆一口氣。     袁紹是竇老西的親信,一起被軟禁,一起被救出,然後一起反攻皇城,功過相抵,大約無事;長梧所在的中威衛一早被矯詔調離京畿,是以他並未捲入混戰,還在反攻時立下些不大不小的功勞,估計能升點兒官。     慘烈廝殺,朝堂激變,多少人頭落地,幾多家破人亡,眾人俱都心力疲憊,講的人累,聽的人也累,老叫各自都回去歇息,眾人魚貫而走,盛紘先出門,他要回書房寫兩份折,長楓長棟跟著後頭,接著是女孩們。     最後輪到長柏要走時,他站起身,遲疑了片刻,忽回過身來,對老和身邊的王氏道:「還有一事,……六王妃和嘉成縣主過世了。」     此時個蘭已走出門外,不過那時夜深人靜,她們都聽見了這一句,面面相覷之餘,全都止住了腳步,輕手輕腳湊到門口聽。     屋內老和海氏齊齊一驚,王氏連忙問道:「怎麼死的?」     長柏語氣很艱難:「富昌侯勾結四王爺,小榮妃做了內應,發難前她們宣召了一些王爵之家的女眷進宮為質,兵變後,榮顯闖宮,當著眾人的面拿走了六王妃和嘉成縣主,直到昨日竇指揮使打進來,才於一宮室內發現六王妃母女倆的屍首,是……」     長柏頓了頓,似乎很難措辭,但想想當時看見屍體的兵丁那麼多,事情也保密不了了,便簡短道:「是凌辱致死。」     空氣似乎忽然停滯了,瞬間的寒氣擊中了女孩們的心口,如蘭和墨蘭嚇的臉色慘白,捂住嘴巴不敢相信,明蘭看不見屋內情景,想必也是人人驚惶的。     過了片刻,只聽見老乾澀的聲音響起:「莫非……是為了榮家閨女?」     「正是。」長柏輕輕的聲音,「那榮顯口口聲聲要為妹報仇,早幾個月前他們就查出那伙劫持榮家小姐的強人,竟是六王妃的護衛和家丁假扮的,原不過是想壞了榮姑娘的名聲,叫她不能在京城立足,誰知中間出了岔,沒想到縣主年紀輕輕,竟這般狠毒,而那榮姑娘也是個烈性的,便……」長柏說的含糊,但聽的人都明白了。     「他們可以向皇上告御狀呀!」王氏急切的聲音。     「即便告了,又能如何?」長柏冷靜道。     ——是呀,告了又能如何,難道老皇帝會殺了自己的兒媳或孫女給榮飛燕償命嗎?小榮妃又沒嗣,老皇帝還沒死,六王家就敢這般囂張,若老皇帝一崩,榮家眼看著就是砧板上的肉,還不如投靠困境中的四王爺,一舉兩便,而榮飛燕的死便是仇恨的火種。     屋內無人說話,明蘭一手拉著一個姐姐,輕輕轉身走開了,走到半,墨蘭便捂著嘴,輕輕哭起來,到底是一起喝過茶說過話的女孩,幾個月前還那樣鮮艷明媚的兩個青春的生命,如今都死於非命。     如蘭忍不住輕泣道:「這事兒,算完了吧?」     明蘭心道:怕是沒完,還得一場清算,外加一個新儲君。     ※※※     ※※※     作者有話要說】     雍正的國庫和明朝皇帝的私房錢是不能比的。     就總體而論,明朝其實比清朝富裕,當崇禎為了湊足軍費,向各大權貴富族要錢時,那些人家各個哭天喊娘,死活不肯出,後來李自成攻破京城,發現國庫空空,但皇室的私庫卻很滿當(老朱家公私賬目很分明)。     隨後闖王的下屬,例如牛金星,劉宗敏之流,看見一座富庶京城,不好好想著怎麼鞏固政權,抵禦滿清,卻緊著搶錢搶女人,敲詐搶劫富戶,當李自成兵敗山海關的時候,他的確帶走了難以計數的金銀財寶,金老先生的《雪山飛狐》里的寶藏是有理論依據的。     笑~~~,好了,言歸正傳。     究其本質而言,明清是不一樣的,不同的政體,不同的制,以及統治者不同的心態,導致明清從外表來看很相似,其實從上至下,從廟堂到鄉野,都完全不一樣了。     具體的,術的,大家還是去吧,有許多嚴謹的論述可以說明問題,偶這裡稍微班門弄斧一下,說幾點比較明顯的,可能有疏漏之處,歡迎討論,但請不要深究偶。     從上到下吧。     首先,清朝的統治者是少數民族(沒有貶低的意思),有清一朝兩多年,從頭至尾,滿清貴族都十分防範漢族的反撲,多爾袞嚴令『留髮不留頭』,順治當情聖去了,沒咋出場,鰲拜則賣力遵行『圈地』法和『逃奴』法;嚴苛盤剝漢人,從精神上和**上消滅漢人的反抗意志,進行奴化統治。     (那時窩藏逃奴也屬於重罪,於是個別混蛋先叫自家奴隸逃,然後奴隸去敲開一家富戶的門,求給口水喝或救救自己;許多人家看那奴隸遍體鱗傷孱弱不堪都動了惻隱之心,便請人進來,隨後滿人就殺上門來,說這戶人家窩藏了自家奴隸,然後就可以把這戶人家的家產充公,家人作自家奴隸!很缺德吧,這是真的。)     到康熙初年,滿漢矛盾日趨激烈,龐大的內陸地區遍布義軍,外加藩胡鬧,康熙親政後,首倡的『滿漢一家』,稍微緩解了這一矛盾,並且他本人對於漢族化的推崇和深刻研習,從術上和行政上對儒術和漢的尊崇,使得一大部分漢族大儒終於軟化了態,這也為他平定藩,坐穩江山,贏得了輿論基礎。     但是,請注意,這種滿漢一家是很局限的,在六部中,滿大人永遠高於漢大人,同級的尚書,漢尚書看見滿尚書是要行禮的,在滿族上層通婚中,漢女更是低了不知幾等,只有入了漢軍旗的漢人,或者包衣奴才出身的漢人,才多少有些身份。     在這種心態下,無論清朝皇帝多英明(袁老師語),他們的統治首先要求保證自家江山穩定,而不是國富民強,他們實行的是『弱民』政策,老姓餓不死更幹活就行了。     軍事上:     明朝的神機營已經將火器的運用提升到了一個世界的高,可是到了清朝反而後退,朝廷嚴令民間不得藏火器,也從不在軍隊裡布置火器,無它,不過是火器正是游牧民族的天敵,且比強弓大箭容易掌握;於是僧格林沁老哥只好吆喝著蒙古騎兵去對仗洋強洋炮。     朝政上:     不論你是不是兩榜進士,除非受到皇帝的直接青睞(張廷玉家族劉墉家族田鏡陳廷敬等),否則就得依附於某至滿族權貴,九龍奪嫡為何如此慘烈,因為每個阿哥背後都有無數的官和地方上的附庸,以至於後來雍正清除起來十分吃力(老曹家據說就是這麼炮灰的。)     魯迅先生說:那是個求當奴才而不得的時代。     究其根源,是清代的遺患,因為那個時候,你如果是『奴才』,就是皇帝的自家人,如果你不是,只能自稱『臣』,反而比奴才疏了一層。     化上:     有些清粉考據出來,明朝也有字獄,是的,可是其規模數量比起清朝的字獄來,那連毛毛雨也算不上,字獄歷朝皆有,但清朝最多,據記載,僅庄廷壠的《明史》一案,「所誅不下千餘人」。從康熙到乾隆,就有10多起較大的字獄,被殺人數之多可想而知。     動不動就是族誅,其慘烈血腥,創歷代之最。     明成祖修編《永樂大典》,是把各類各家各個流派,所有獻,不論龐雜,兼收並蓄,並不曾憑主觀臆斷來評斷,而乾隆修編《四庫全書》,只按著自家心意刪減獻,然後將《四庫全書》以外的所有雜書全都定為『可銷毀』!     真是吐血!     袁老師說過(課堂上):清朝皇帝一個賽一個英明,明朝皇帝一個賽一個混蛋。     這個偶很想同意,但怕被拍;可素,為啥米各個混蛋皇帝的明朝(1368-1644,如果把南明算上更長)也沒比各個英明皇帝的清朝(1644-1911,後幾十年列強就來串門了)短几年呀?     可能許多人認為這些說法主觀了,那麼大家可以去看看利瑪竇留下的獻,他來的時候是萬曆時期,已經是明朝不怎麼樣的時代了,四十年後李自成就攻破了北京。可是看利瑪竇的描述,那時的明朝市井姓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杭州揚州京城等大城市是如何的富庶繁榮,姓的物質生活不說,他們的精神狀態是健康的正常的,沒有病態和奴性。     再看看馬嘎爾尼於乾隆朝時來的描述,他甚至直接預言『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舊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間沒有沉沒。它那巨大的軀殼使周圍的鄰國見了害怕。假如來了個無能之輩掌舵,那船上的紀律與安全就都完了』。     大家自己對比吧,可以看出些端倪來了。     明朝離我們年代久遠,可是明朝基本所有都留了下來,《水滸》《國演義》《西遊記》《金瓶梅》《言二拍》等等;而清朝離我們相對近些,一部《紅樓夢》卻殘缺至此,《聊齋》倒還在。     因為明朝興起的市民階層,有閑錢有閑興買兩本小說家裡讀著樂樂,化產業(書局書攤)普及,可是清朝字獄盛行,哪怕有錢人也不敢隨意亂藏書,搞不好就被牽連了(藏匿**也同罪,不過藏書的人可能不知道那本書違禁,因為字獄受害者大都死在章節字眼上);直到晚清時代,滿清統治者鉗制日松,《老殘遊記》《儒林外傳》才出頭。     (清朝寫小說也是高危行業,偶要是在那兒打死也不敢寫小白的,乃們也不要看呀,可能會被抓去蹲黑牢的。)     最後,如果目前官方史料記錄的沒錯,應該是明朝比清朝有錢,因為明朝的海外貿易和手工業比較發達。     (本卷完)     卷海棠不惜胭脂色,不待金屋薦華堂】     
忘憂書屋 >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第62章 申辰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