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家敗之一
如果……
生命中總會出現這樣的一種人,會令我們在許多歲月里無數次的想, 如果沒有這個人該多好。
褚韶華也曾無數次的這樣想過, 如果沒有陳二順該多好。
如果沒有陳二順,哪怕陳家敗落, 憑褚韶華,也可帶著陳太太宋蘋一步一步的將日子重新過起來。便是重回北京,於褚韶華, 也非難事。
如果沒有陳二順,眼下陳家的敗落或者只是陳家家史上的一次短暫的波折,陳家所有人的命運將會走向另一個方向。當然, 這也包括褚韶華,如果沒有陳二順, 褚韶華往後的餘生應是平緩而順遂的,不會平生這許多的波瀾,當然,也不會有褚韶華往後那些數不盡的風波,亦不會有她那稱得上壯闊的後半生。
**********
褚韶華正在給潘太太和周太太寫信, 這二人是她在北京交情不錯的朋友。褚韶華的性情,縱相隔千里,她也不會忘記朋友的。哪怕她如今不比從前,她相信,真正的朋友並不會在意身份上的懸殊,何況,褚韶華不覺自己不如人。她還年輕, 她有一雙手,肯吃苦,那些曾經失去的生活,除了丈夫不可能再回來,金錢上的事,她一向有信心。
她回家這許久,一直沒與朋友聯繫,如今家裡都穩當了,褚韶華就給二人寫信說了些自己在鄉間的事。還托王大力去北京時捎了幾口袋花生,都是褚韶華挑撿的自家種的顆粒飽滿的好花生,收拾乾淨了裝袋子里,托王大力帶去,也是她的心意。還有給魏家的信和給魏家的東西,褚韶華以前一直不大喜歡魏年,覺著那小子配不上自家閨女,可自陳家出事,家裡沒個頂用的男人,都是魏東家幫著忙裡忙外,又幫著打聽外頭的消息,不然,陳二順高利貸的事也沒這麼快平息。
所以,眼下褚韶華也是把魏家當正經親家對待的。
家裡只褚韶華識字,如今宋蘋也跟褚韶華學著認了幾個字,讓她寫卻是不大成,寫信的事自然要褚韶華來的。褚韶華讓陳太太說幾句,她一併寫到給魏家的信里去。
陳太太還說呢,「以前都在北京,時常來往。如今咱們家來,來往的就少了。」
褚韶華道,「日子都是慢慢過的,我就不信以後咱家就沒再回北京的時候。」
陳太太道,「再給二順寫一封,告訴他,家裡都好,別讓他記掛家裡。」
褚韶華都應了。
如今有褚韶華幫著算計家裡過日子的事,日子是一日較一日的好,陳太太心下也開闊了些,一笑道,「這也有理。」
**********
褚韶華把信和東西都交給王大力,如今王大力頗識得些字,魏東家他是認得的,就是周家和潘家,王大力並不熟。周家的住址也好找,潘家住在東交民巷,王大力說,「聽說那裡住的,不是有身份就是洋人。」
褚韶華道,「潘先生說來這也不是外人,他是邵東家的親家,我與潘東家潘太太都認得,他們都是極好的人。大力哥只管過去就是。」
王大力點頭應了。
王大嫂子深覺褚韶華交際廣泛,在王大嫂子看來,邵東家已是她想都不敢想的大人物,聽聞小邵東家娶的媳婦,那是比邵家還要大的大戶,不想褚韶華竟與潘太太都有交情。
王大嫂子想,這個表妹真是個極有本領的人。
**********
褚韶華給親戚朋友的備過禮物,待到八月十五,還去瞧了回魏老太太。褚韶華以往並不喜魏老太太為人,因這老太太當初為了花用銀子竟讓土匪綁架過兒媳魏太太,雖說不是親兒媳吧,二人到底是有婆媳的名分。以前就是受魏東家之託,過年回鄉時給魏老太太帶年禮。如今陳家都回鄉了,原也走動不著了。可自守了寡,褚韶華多為寡婦這名聲所掣肘,大概人境遇不同,心境亦有不同。由此,褚韶華對魏老太太倒是多了幾分理解。
將心比心,不說別個,她還有個閨女,魏老太太卻是膝下親人全無,魏老爺雖是名份上過繼的兒子,可是魏老太太都能叫土匪綁了魏太太,可見母子關係如何了。
就這樣,魏老太太也能把日子過的不錯。
這就是一種本事。
褚韶華也沒帶別個東西,如今天氣漸冷,褚韶華做了兩塊包頭帶了去。因近來做裁縫的緣故,褚韶華針線大有進境,這包頭是用的好料子,上頭細細的綉了些吉利花樣。
魏老太太是個極乾淨整齊的性子,屋子收拾的一絲不苟,人亦是穿戴講究。她人老怕冷,屋裡早早的燒了炕,卻是沒有半點柴炭的煙火味兒,窗台上供兩盆水仙,熏的屋子香噴噴的。褚韶華把禮物送上,道,「我家裡的事,想來老太太也聽說了,這一二年總是出事,我也沒心思過來。如今總算略好些了,這大節下的,也沒什麼孝敬的,我想天兒冷了,就給您做了兩塊包頭。就是針線有些粗了。」
魏老太太接過細瞧,見是一塊醬色鍛子綉蝙蝠連雲,另一塊是絳色料子,繡的是墨色梅花。魏老太太道,「在咱們這兒,你這樣的針線是難得的。」魏老太太自己也是個針線講究的,她說難得,就是贊褚韶華針線好了。
褚韶華笑,「您老說好,那必是好的。」
以往褚韶華幫魏東家送年禮,魏老太太待她尋常,如今倒是性子溫和,還與褚韶華道,「都說陳家村兒出了個好針線裁縫,開始不知道是你,後來才曉得。有個生計終是好的,你比我有見識,靠人終不如靠己。」
「慢慢過吧,只要有一口氣在,總要爭一爭這口氣的。」
褚韶華把東西留下,原不想魏老太太操勞飯食,魏老太太卻是不高興,褚韶華便與她一起到廚下做的午飯。這位老太太非但人生得乾淨俐落,做的飯菜也很是不錯,讓褚韶華說,比魏太太那水準強的多。魏老太太聽褚韶華說些如今過日子的事,心裡也高興,待吃過飯,倆人坐在暖烘烘的炕頭兒吃茶,魏老太太方與褚韶華道,「當初,我家那死鬼去時,我已是四十多歲,日子也不怎麼好過。倒不是家裡銀錢不湊手,只是村裡腌臟人多,總有些個下流人不想好主意的。你如今,比我當初更年輕。你這樣能幹,過日子自是不愁的,你要防備的,則是這些鄉間小人。眼下你這才是個開始,要真想守著,就更得多防範著些。」
「誒。」褚韶華點頭,「您這話我記得了。」
魏老太太是個極講究的人,褚韶華中秋好意來瞧她,她拿了兩包點心給褚韶華。褚韶華不肯收,魏老太太道,「不是說我那二孫子跟你家閨女定下親事了。這是給孫媳婦吃的,拿著吧。我這裡多的是,眼下我手裡有錢,點心鋪子每月都給我送新的。」
褚韶華一笑就接了,也讓魏老太太保重身體。
**********
待褚韶華回家,見著這兩包點心倒也高興,不過,還是與褚韶華道,「還是少與那等樣人來往。」她是聽說魏老太太名聲不佳的。褚韶華把點心給陳太太放下,打開來先拿塊月餅給陳太太,道,「原也沒想著去,還是給魏親家寫信時想到,這畢竟是咱們萱姐兒的太婆婆,過去走動一二,到底顯著咱們周全些。」
陳太太也讓倆媳婦吃點心,掰一塊給萱姐兒吃,宋蘋先拿一塊遞給褚韶華,說,「嫂子,你不怕那老太太么。」
褚韶華道,「這有什麼怕的。伸手不打笑臉人,咱好意過去,她自是客氣以待。」褚韶華想的更遠些,褚韶華是個有雄心壯志的,如今讓鄉里人看來,陳家這日子算是不錯的,有倆媳婦做些裁縫針線,還有十幾畝上等肥田,一年收入足足的。可褚韶華絕不會滿足於這鄉下日子,她已是打算明年就在縣裡租鋪面兒,把裁縫鋪開到縣裡去。鄉下做生意同樣不容易,別人怕魏老太太與土匪有勾連,褚韶華卻正是看中這一點。
褚韶華絕非尋常膽量,這些個走偏門兒的,褚韶華不會去結交,不會去得罪,但也不能一無所知。
再說,兩家的確是實在親戚。她家與魏家有親事,魏老太太哪怕不是魏東家親娘,可在禮法上,這就是魏東家的娘。褚韶華不可能放著這樣的關係不用的,況,這幾年她對魏老太太的性情也有所了解。魏老太太的手段,在鄉間的名聲也不好,可除了勾連土匪的事兒,余者並未聽聞有何惡名。
反過來想,魏老太太一個老寡婦,與過繼兒子魏東家關係平平,要是沒點兒手段,在這鄉間,早叫人欺負死了!
婆媳三人再加萱姐兒吃了回點心,陳太太就把兩匣點心收了起來,道,「中秋不用買月餅了,咱們吃這個就成。」
宋蘋笑,「水果也不用買,有前兒三嬸子給的蘋果、大姑給的棗兒,還有咱院兒里結的好柿子,就是柿子得摘來捂上一捂。」
auzw.com
陳太太就盤算著,點心水果都可不買,就是這過中秋,起碼得買一尾肥魚,打上一斤肉,有魚有肉,既是過節的意思,也取個吉利。陳太太與倆人商量著,褚韶華宋蘋都沒意見。褚韶華卻是暫未讓陳太太拿錢買這些,褚韶華的意思,中秋親戚朋友的都要走禮,是這麼個意思。
待王大力自北京回來,果然帶回了魏家、周家、潘家三家的回禮,褚韶華送東西送的實誠,都是挑的家裡最好的花生送的。這三家也與褚韶華是極好的交情,魏家自是不必說,這是褚韶華的親家,又是點心又是醬肉還有衣料子托王大力給陳家捎了來。要說魏家還是對陳家一家的禮物,周家潘家便純粹是褚韶華自己的交情了,周太太的還禮除了稻香村的點心,還有褚韶華托周太太幫著置的北京城才有的毛線。褚韶華同陳太太宋蘋說,「這在咱們鄉下是個新鮮物兒,也沒有多讓周姐姐買,這些咱們試著賣一賣,若是好賣,明年多進些來。」
陳太太道,「二順就在北京,怎麼不叫二順幫著置,反是去麻煩旁人。」陳太太是擔心周太太貪自家銀錢。
褚韶華道,「這麼點子小事,一則不值當叫二叔費神,二則咱們鋪子是不做毛線生意的,三則咱們東西量少,還要挑幾個顏色,這些事,事不大又瑣事,還是咱們婦道人家有耐心。不然,二叔親家都在北京,我怎麼就託了周姐姐呢?」
陳太太便不說什麼了,潘家給的是南方有名的火腿,說是極有名的金華火腿。陳太太也是吃過這火腿的,道,「的確味兒不賴。」
褚韶華把這些東西放到一處,同陳太太宋蘋商量,得的這些東西,略留下些自家吃用的,親戚族人這裡打發一二,也就省得再置中秋禮,也省一筆開銷。
陳太太宋蘋都沒意見,二人心下還想,怪道褚韶華早早的托王大力往北京走動,那幾口袋花生雖也值些錢,可那是地里自己種的,成本就低,換回來的卻都是鄉下買不到的體面東西。想著褚韶華果然是極會盤算的,非但省了錢,這些拿出去走動亦是極體面的。
頭一家要走動的就是村長三叔,再有就是王大力王二力王三力幾家,連帶王大力叔叔家的兩個堂兄弟,陳家這裡耕種收割,除了雇些短工,王家兄弟都會過來幫忙。先不說省多少工錢,就這情分,便叫人心裡暖和。再者,還有邵東家那裡,彭掌柜,也要走動一二。
褚韶華算好一份份兒的禮物,留下自家吃用的一份,其他的都送了出去。可相應的,一樣是有回禮的。只是這一來一回,就顯得親近。
**********
陳太太也是樂呵呵的,這幾年,家裡一直出事,最傷心的人,除了褚韶華就是陳太太了。褚韶華死了丈夫,陳太太卻是先死丈夫後死兒子,再加上家業敗落,陳太太人也老邁許多。如今暫不說家裡日子較去歲好上太多,光是這份兒欣欣向榮的勢頭就讓人高興。陳太太出門走動,也得新有了族人奉承誇讚於她,陳太太亦是覺著極體面的。
如陳三嬸、陳大姑都覺著陳太太有褚韶華這樣能幹的兒媳婦,也是老來有運了。
便是褚韶華去邵家走動,邵太太私下說起褚韶華也贊她能幹。邵東家點頭,「是個能做事的。」褚韶華是那種非常踏實的性子,偏又心下極有成算。看她做這裁縫生意就知道,這才多長功夫,不說邵家布鋪生意較先時更加興旺,就是褚韶華現下的裁縫名聲,有縣裡也是叫的響的。邵太太同丈夫道,「我聽著韶華的意思,明年是想來縣裡開鋪子的。」
邵東家沒半點奇怪,邵東家道,「不止於此,憑她的志向,以後再回北京城也不過是時間的事。」
邵太太感慨,「真是個好閨女,這樣的能幹。」
**********
有這樣感慨的不只邵太太一人,邵太太的親家潘東家還特別過問了一回給褚韶華的中秋回禮。潘太太笑,「我已是打點好叫送到韶華表兄那裡去了。」給丈夫倒了杯紅茶,邵太太又道,「先前她們舉家回鄉,我這心裡還有些牽掛,想著她那樣的人,回家種田就可惜了,不想她回鄉也能張羅些小生意。」
潘先生靠著沙發,呷口茶道,「有本事的人,在哪裡都埋沒不了。」
邵太太,「這在鄉間,到底可惜了。」
「褚女士怎麼可能能滿足安於鄉間,以後說不得還要到城裡來。」潘先生不以為然,「鄉下太小,不是個施展的地方。」
「你這麼看好韶華?」潘太太笑問。
潘先生點頭,沒有半分猶豫,「絕非池中之物。」
**********
如果現下褚韶華知道潘先生對她的評價,絕對得受寵若驚,覺著潘先生委實過譽。
陳家雖只有女人們在家,也過了個豐盛的中秋節。說來可笑,如今陳家日子好了,不論褚家還是宋家,節前竟都帶著東西過來走動。陳太太一見宋舅媽那張臉就來火,就是宋舅媽送的東西,陳太太瞥一眼先問,「這是弟妹送給哪個大戶的吧,趕緊送去,別耽擱了妹妹的事。」
宋舅媽在陳太太這裡說了不少好話訴了無數冤屈,當然,也吃了陳太太半日排頭,宋舅媽死求活求的,陳太太才把東西留下了。至於回禮,那是半點都無!宋舅媽想同閨女親近,宋蘋也沒理她!好在,陳太太肯留下東西,宋舅媽想著,陳太太是個心軟的,閨女也是她親閨女,以後徐徐圖之便是。
褚家這裡,是王燕兒和褚母過來的,褚母見著閨女就要哭,拉著褚韶華的手說了不少話,說褚韶華現下日子好了,她也替閨女高興。王燕兒更是不敢再提一句叫褚韶華改嫁的話,把月餅放下,又給萱姐兒麥芽糖吃。褚韶華耐著性子招待了她們,中午也只是尋常飯食,待午後便打發她們回家去了。至於回禮,二人帶多少禮來,褚韶華還多少東西回去,是半點多都沒有的。
陳太太還算滿意。
叫陳太太說,褚家這還是正經親家哪,自打陳家回鄉,王家不過表兄弟家總是記得過來幫襯,如褚家這正經親家,跟宋家一個樣兒,知道陳家家業不比從前,竟是鮮有上門兒的!
這樣的親戚,還是遠著些的好!
見褚韶華並沒有同娘家親近的意思,陳太太才算放心。她是擔心褚韶華將手裡的錢補貼娘家,未免提醒褚韶華些,萱姐兒這才是一輩子的指望哪。
**********
過了中秋,褚韶華就開始打圍巾,放到邵家布莊寄賣,賣一件不論夥計還是掌柜都有提成,一季一結算的。提成的事叫幾人心下有數,褚韶華還會教他們些賣東西時的說辭,譬如,這是自南邊兒進來的高線羊毛線,戴上多麼的暖和,這羊毛線多麼的高級,在北京城不論太太小姐還是先生東家,天兒冷都要圍一條之類云云。
這東西,褚韶華一樣是分兩個檔次,貴的放到邵家布莊,便宜些的就擱王二嫂子的鋪子里,還給了王大嫂子王二嫂子每人一條上等的羊毛線織的圍巾。倆人雖是一番推卻,心下卻極是喜歡歡喜的。
待到冬天,鄉里人大都是沒什麼事的,且又有過年,年前裁縫鋪的生意愈發的忙,只褚韶華宋蘋兩個,都有些忙不過來。褚韶華乾脆去村長三叔家,找了三嬸子打聽三嬸子家的小閨女得不得閑,要是得閑,想叫著三妮子過去幫幾天忙,按件算工錢。三嬸子笑道,「什麼工錢不工錢的,只管叫她去就是。她在家也沒旁的事。」打發閨女去了,讓閨女好生聽褚韶華的安排。
褚韶華讓陳三妮幫著裁剪,她和宋蘋趕做針線。待到年下,還給陳三妮包了個紅包,陳三嬸直說褚韶華客氣,還跟褚韶華打聽以後要不要用人,倘是要人幫忙,只管叫三妮子去。
褚韶華笑,「待來年開春兒,我想去縣裡打聽一個鋪面兒,若是有合適的,也租一個,以後就在縣裡張羅生意。且看生意好壞吧,倘是還成,三妮子手巧,我是巴不得的。要是生意不成,怕是得舉家回來。」
「我看一定成。」陳三嬸拉著褚韶華的手感慨,「真是能幹哪。」
褚韶華略說些話,就回家商量置年禮的事了。
**********
非但自家要置年禮,親戚朋友的也要有所走動。經過中秋禮,年禮照舊安排就是。因著日子好,家裡有老人有孩子,吃食上就多備了些。還有各處賬目結算,彭掌柜與夥計們那裡各有一份分紅,就是王二嫂子,褚韶華也不能讓表嫂白幫著張羅的,也自單獨有份表禮要走。
待這些忙完,年也就到了。
年前二十七,陳二順終於回家了。
這次回來,陳二順不打算再到北京去了。
因為,經過一年的辛苦經營,陳二順把陳老爺年輕時置下的王府井的老鋪也經營的倒了灶,回來前,鋪子已是變賣,貨物已是清空,掌柜夥計的也都各發銀錢打發回老家去了。